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從春運受阻反思鐵路融資體制改革

2008-1-30 12:5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次春運的大面積受阻,固然是由惡劣天氣引起,但也暴露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滯后、應對危機能力脆弱的問題。截止到2006年,我國人均鐵路長度不足6厘米,但卻要承擔著全球約24%的鐵路運輸。因此,必須打破鐵路的行政壟斷,改革投融資體制,加快鐵路的發展。   每年的春節,如何將逾二十億人安全地運送出去,是一個讓社會揪心的問題。今年春運剛開始,因我國南方多數省區遭受五十年一遇的惡劣雨雪天氣,致使春運幾乎陷入癱瘓狀態,特別是在我國外來人口集中的廣州市,火車站滯留的旅客已超過20萬人。
  此次春運的大面積癱瘓,固然是由惡劣天氣引起,但也暴露出在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交通等基礎設施滯后、應對危機能力脆弱的問題。尤其是鐵路的投融資體制,到了必須痛下決心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目前,鐵路的最大問題是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大落后于民航和公路。盡管這些年我國鐵路也以每年1000多公里的里程延伸,而且進行了六次大提速,并開通了部分線路的動車組,但總的來說,鐵路的運輸能力遠遠不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路網整體運輸能力嚴重不足,主要干線、部分地區限制型運輸矛盾突出,季節性運輸能力十分緊張,而且還在不斷加劇。截止到2006年,我國鐵路營運里程總長還不足8萬公里,占全球鐵路總長度約6%,人均鐵路長度不足6厘米,僅相當于一根香煙,但卻要承擔著全球約24%的鐵路運輸。因此,說中國的鐵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鐵路也不為過。這次春運癱瘓的直接原因是惡劣天氣導致一百多列火車停運,但如果我們多修幾條南北大動脈,旅客也就不至于在陰冷的雨雪中滯留了。
  解決鐵路運力不足的問題就在于加快鐵路建設。美國在1880年至1890年的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曾創造了一年鋪設一萬多公里的鐵路建設奇跡,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鐵路平均年增長率只有1.4%,即使按照鐵道部的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新建鐵路17000公里,年均3400公里,算得上是令人振奮的“大提速”,但這樣的年均建設里程,也不到美國當年年均建設量的1/3。
  中國鐵路的發展速度之所以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不匹配,原因在于建設資金缺口過大。以“十一五”為例,要完成新增線路17000公里的規劃,投資規模達12500億元,每年投資都在1000億元以上。如此巨額的資金投入,僅靠鐵路部門自身的力量無法解決。據估算,鐵道部目前每年僅有200億元可用于新增鐵路建設項目投資,若再加上國家開發銀行的基礎設施建設貸款300億元,每年不過500億元,建設資金缺口每年高達500億—800億元。
  這么大的資金缺口,只有依靠社會資本才能解決。因此,必須放開社會資本,讓其參與鐵路建設。鐵道部也早在2005年,宣布在鐵路建設、鐵路運輸、鐵路運輸裝備制造、鐵路多元經營四大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但迄今為止,地方和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不高,據統計,2000年至2004年,鐵路全行業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700億元,其中吸引的地方政府和路外企業投資僅占8%,首條民資參建的浙江衢常鐵路也在2007年9月才竣工。個中原因,有鐵路的規模效應與民營資本的非規模性、以及鐵路實行的政府定價機制與市場調控的矛盾等。比如,以目前的投資鐵路建設價格計算,新建1公里鐵路在一般路段需上千萬元人民幣,在特殊路段則高達上億元人民幣。從我國民營資本發展的實際狀況觀察,還鮮有具備幾百億乃至幾千億資本規模的單家民營企業。但主要的,是鐵道部給開放加了個前提,即“政府主導”,也就是鐵道部要控股。
  中國的鐵路體制是政企不分,各鐵路局和鐵路分局作為鐵路運輸企業,雖然分別為一、二級法人,但并不真正擁有法人財產權,企業不能以其擁有的法人財產獨立地在市場活動中自主決策、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因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營主體,整個國家鐵路系統內部基本上是下級鐵道部門向上級鐵道部門負責,大多數的生產經營決策出自鐵道部,財務清算制度也由鐵道部說了算,因此,鐵道部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經營主體。但它又是全國鐵路行業的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市場規則、行業政策的制定及監督。這種政企合一的體制必然會導致政府與企業間的權責邊界不清,使得鐵路運輸在行業內不存在相互競爭,企業普遍缺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動力。從而,民營資本即使進入鐵路,也會淹沒在行業巨大的資本存量和增量中,使其在股權結構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對決策的形成基本沒有任何影響。另外,在合資鐵路建成后,由于車輛、調度要鐵道部統一管理,而為了競爭,鐵路方面總是優先保證國鐵的利益,再加上不盡理想的回報率,這些都遏制了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熱情。
  所以,鐵路要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首先應解決政企不分問題,鐵道部要與各鐵路局、鐵路公司脫鉤,成為純粹的監管部門。其次,各鐵路局、鐵路公司作為鐵路企業應引入社會資本,改造為多元主體共同出資的股份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如果不能斬斷政府與企業間的“父子”紐帶,不能將國有企業改造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就不可能存在平等交易和公平競爭。
  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壟斷行業,今次由雨雪導致的春運癱瘓充分暴露出了鐵路體制的不合時宜。打破鐵路的行政壟斷,改革投融資體制,促進競爭,進而加快鐵路的發展,這不僅是應對春運的需要,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耽擱不得。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