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與國際接軌提供綜合配套服務
2008-1-3 22: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航道的不斷加深,與之相連的港口也在不斷發展著。從1952年10月17日,天津港重新開港通航到今天,天津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航道水深-19.5米,25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港,年吞吐量超過3億噸的國際大港。港區陸域面積已經達到53平方公里,發展成為以干散貨和液體散貨作業為主的南疆、以集裝箱作業為主的北疆、正在建設的東疆、以5000噸級以下小型船舶作業為主的海河四大港區,共擁有140多個泊位。
航道加深了,進出天津港的船舶也在逐年升級,1萬噸、10萬噸、20萬噸、25萬噸……這些來來往往的國際貨輪、郵輪對天津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船舶的升級,推動了天津港的發展,現在,天津港已經不再滿足于一個貨物裝卸地,它已經將目光投向了世界,要從單純提供港口裝卸服務向國際貿易樞紐轉型,要將港口輻射力延伸到內陸地區,要提供港口綜合配套服務,與國際接軌提高國際競爭力。
港區升級發展國際綜合物流服務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生產力和資源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流通,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在資源的全球流動中,海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80%以上的國際貿易貨物是通過海上運輸來實現的。海運的發展直接帶動了港口的發展,隨著港口樞紐化、深水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港口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為了在競爭中搶得先機,天津港也將進行轉型升級,從單一的港口裝卸服務向綜合物流服務發展,加快物流項目的建設,成為國際貿易樞紐,將海運與其它運輸方式更為有效地連接起來,實現港口的升級。
為此,天津港將進一步拓展和完善港口服務功能,重點建設26.8平方公里的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和7.03平方公里的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形成港口物流基礎平臺。同時,在東疆港保稅區,續建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區工程,形成港航企業聚集,航運市場要素活躍、配套服務完善的特色航運服務區。
而在新建的東疆港區的中部,將會建起一個具有現代化進出口貨物加工、配送、采購、換裝、分撥等功能的物流加工區,可為國內外物流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全程物流服務。同時為了進一步連接港口腹地、溝通亞洲內陸,港區的西北部還規劃了一個大型現代化海鐵換裝中心,提供快速、便捷的集裝箱海鐵聯運作業通道。
建立無水港將輻射力向內陸延伸
目前,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而在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內地貨物通關占航運服務中心通關業務總量的70%以上。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內陸腹地從來都是天津港的重要支撐,提高與內陸的合作,將是天津港進一步提高貨物吞吐量,發展成為國際資源配置樞紐的重要環節。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內陸的合作,搶占內陸市場,提升港口競爭力,天津港開始了在內陸腹地省份建立“無水港”的步伐,以公路集裝箱運輸為載體,以兩地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合作為依托,引入相關船公司、船貨代理等企業參與,形成內陸“無水港”一次報關、一次放行的物流運作模式。據測算,采取這種“無水港”模式,中部省區可節約物流時間1~2天,西部可節約3~5天,節約物流綜合成本20%左右。“無水港”的建立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兩地的通關效率,減少物流時間,降低綜合物流成本,還可促進區域經濟的協作與共同發展。
目前,天津港已經先后在北京、石家莊、河南省、寧夏、烏魯木齊集等省市區建立了“無水港”和集裝箱場站。在此基礎上,天津港還將用三四年的時間在天津港服務的所有腹地省會城市普遍建立“無水港”,增開內陸班列,積極推進“大通關”,擴大腹地口岸直通,實現港口功能、保稅功能以及電子口岸功能在內陸腹地的延伸,使港口在內陸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與國際接軌提供綜合配套服務
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國際合作不斷加深,國際商品貿易高速增長,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生產經營活動。這都要求港口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所以,天津港也將加快國際化步伐,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今后幾年里,天津港將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在3~4年時間里,實現貨物吞吐量突破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200萬標準箱,月集裝箱航班達到700班。擴大港區規模,加快13平方公里南疆東部港區、30平方公里東疆港區的吹填造陸,同時啟動14/8平方公里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南擴區的建設,使天津港的港區面積在2010年時能夠達到100平方公里。
在東疆港區的規劃中,除了傳統的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外,還將發展港口綜合配套服務區,在配套服務區的北部將建設以居住為主的生活區以及與之配套的商業、醫療、教育等設施,服務區東部將建設商業商務區、休閑度假區、郵輪碼頭等國際商務服務設施,使東疆港區在具備集裝箱碼頭裝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基礎上,還將具有商務貿易、生活居住以及休閑等功能,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