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今年有望打破壟斷行業(yè)收入過高格局
2008-1-3 21: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為一項重要民生目標,胡錦濤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又提到了“勞有所得”。專家認為,2008年,實現“勞有所得”將會取得較大進展。
對于“勞有所得”的概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功成認為有三層含義:一是付勞獲酬,二是勞有所值,三是勞能共享。
對于如何實現“勞有所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對《第一財經日報》說:“一個是要提高勞動收入的比重,第二個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考慮到公平,這是十七大里強調了的。”
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四個提高”,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這被認為是實現“勞有所得”的路徑。
高尚全表示,2008年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將會取得較大進展,一個是勞動跟資本的關系,勞動收入要增加;另外,收入的差距通過采取一些措施縮小,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應當打破壟斷行業(yè)的過高收入格局,這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他說,一年以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會有較大的進展:勞動者收入要增加,公平和效率要處理好,打破壟斷,城鄉(xiāng)、地區(qū)差距通過采取措施縮小。
實際上,“勞有所得”以及收入分配改革不局限于經濟和社會保障領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偉從另外一個角度向《第一財經日報》闡述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完善市場機制的問題。市場機制不能完善的話,很多人的價值不能體現。”
胡偉說:“有的勞動強度很大,收入很低,但是歌星唱一首歌幾十萬,這是西方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問題,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什么差別?如果都一樣我們還叫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呢?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它的長處,但是也不是很公平,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他們哪兒是不對的,很多人付出了很多勞動,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我們在吸收市場經濟時把不合理成分也吸收過來了,把不合理成分還放大了,比西方還厲害,西方差距還沒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