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如何向內銷市場成功轉型
2008-12-9 10: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已從虛擬經濟蔓延到實體經濟,我國外貿出口受到國外市場的巨大影響和沖擊,不少企業訂單急劇萎縮,生產經營面臨嚴重困難。如何變不利為有利,保護多年來不斷投入所形成的產業基礎,同時不斷開拓新市場,成為出口主導型企業有效化解眼前危機,并為未來長遠發展戰略調準方向的關鍵。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7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今后實體經濟將仍然是國家強盛的象征,衣食住行等傳統產業永遠不可能沒有市場,出口企業要在危機中尋找機遇,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創建自主品牌,推動產業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
從貼牌生產到創建自主品牌
東莞市浩亨服裝以前一直以出口為主,為巴黎服裝批發商提供產品,這些產品最后流入歐洲51個國家的時裝店,然而今年以來,來自巴黎的訂單減少了三分之二。出口業績大幅下滑的重壓之下,浩亨決定轉型,為自己的中高檔男裝品牌開拓國內市場,計劃到2009年底,全國加盟店達到500家。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蔣建業認為,像浩亨這樣長期為國外品牌做貼牌生產的企業,從技術上講,完全可以生產出與國外著名品牌的產品質量不相上下的服裝,而其產品售價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三分之一。“國家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出口主導型企業轉內銷市場提供了良機。與其為洋品牌做嫁衣,賺一點可憐的加工費,何不借鑒洋品牌的營銷手段,依據本民族文化和消費習慣形成自己獨特的流派,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
品牌、知識產權、標準、技術創新、資本運作,是現代商業經營的五大要素。蔣建業認為,國內企業要想使自主品牌走得遠走得好,就要借鑒國外企業的成功經驗,用把五個要素緊密捆綁起來的“立體經營模式”為品牌保駕護航。
“看好自己的市場”尤為重要
中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常常會遭遇一些非技術的障礙,鄭健培形容它“撞上以后覺得痛,但你事先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還會撞到,而且不知道怎么能不被撞”。
蔣建業則稱之為“軟壁壘”:“沒有一個國家不對自己的市場進行保護的。為什么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品可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并迅速擴張,而國內品牌總出不去,出去后問題成堆,都是形形色色靠提高技術水平靠遵循行業標準這些WTO硬指標解決不了的小問題,甚至連一顆紐扣都要被反復挑剔?原因很簡單,發達國家先對自己的市場包了層‘保護膜’后才‘對外開放’的,而中國幾乎沒有設置正當的門檻來保護自己的市場。”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專家建議,在目前國內消費不旺,國家投巨資擴內需促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看好自己的市場”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動并提升國內產業,最終使中國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