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李旗式煩惱”鋼企轉型箭在弦上
2008-12-9 10:4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亞彬王京發自上海
11月初的上海港,消失了以往熙熙攘攘的人群。李旗站在碼頭感嘆道:“需求不見了……”
李旗是滬上一家主要經營中厚板的中型工貿公司采購部經理。據李旗介紹,以前公司的中厚板主要通過水路供南通造船企業,3萬噸的庫存基本上一個月能周轉二到三次,而現在庫存基本為兩個月才周轉一次,沒有訂單,資金周轉都困難。
讓李旗最郁悶的是搞不清“為啥需求一下子說沒有就沒有了?”
為什么會出現“李旗式煩惱”
“此輪價格波動和以往不一樣,是最終用戶發生了改變。”南京鋼鐵公司董事長楊思明在12月6日的我的鋼鐵網年會上演講時這樣解釋鋼價波動的原因。
他表示,在10月底鋼材價格下跌,南鋼組織人員到主要市場去調研,發現此次鋼材價格波動 “和以往都不一樣”,以往最終用戶需求并沒有萎縮,此次是最終用戶有些已經關門、還有些減薪減員。
事實也正如所說,因下游行業停產減產,下游需求萎縮導致鋼鐵行業遭受重創。
但李旗們也說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下游企業“說不行就不行了。”
對此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的楊民教授在其調查報告中證實,”就目前嚴峻的形勢,(下游需求萎縮)從本質上是經濟轉型引起的陣痛。”他認為,目前下游行業正處于轉型關鍵期。
他的觀點來自一份長達近5000字,頗具樣本意義的調查報告——《浙江中小企業調查報告》,該報告目前已呈交浙江相關部門,并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楊民教授通過調查取樣的方式,率領學校“中小企業管理“調查隊歷時15天,深入調研了杭州嘉興、紹興、麗水的行業各異、規模不同、管理水平有別的9家代表性企業,發現許多下游中小企業出現的困境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面臨產業結構轉型沒有適應且管理不當。
“從粗放經濟向集約經濟發展,是任何一個經濟體都必然要經歷的階段,轉型的好,就從不發達行列進入到發達行列;轉型不好,就會反復經歷升值、通脹、外資撤出、經濟危機、蕭條、貶值、外資流入、升值的循環。”楊民教授認為。
楊思明還看到問題的另一面。他認為,目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困境很大程度是出在行業自身.
他說 “鋼鐵行業沒有形成共同的措施應對市場“。他解釋說,在這一次危機行業來臨時,“許多企業麻木的很”,在接產品訂單的時候,行業內競相降價的情況非常明顯,許多企業虧損的同時還拼命降低價格。
他警告說,“鋼鐵行業對自己的發展和運行質量應進行反思,不能拼命擴張,要把發展質量發在第一位,否則就會處于危險之中。”
國泰君安分析師崔婧怡同樣認為,鋼鐵行業出現了部分產能過剩。他表示,從2009年投產項目來看,新增產能也主要集中在各類板材。但是目前板材主要下游用戶如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等行業增速均在下降,中低檔板材的未來前景令人擔憂。
需求和產能的雙重矛盾,讓中國鋼鐵行業付出沉重代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納入統計的7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10月總虧損58.35億元,這是我國鋼鐵業連續六年來首次出現月度虧損。
力推產業轉型才能打破“煩惱”
經濟周期下滑、市場需求萎縮,如何才能更好的生存發展?
“春江水暖鴨先知。”南京鋼鐵公司總經理楊思明這樣說。
他表示,企業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最為敏感,今后鋼鐵行業利潤將走向合理盈利空間,原先的高利潤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進行轉型嘗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以往簡單粗放的鋼鐵制造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下游用戶的多元化的需求,依靠技術創新發展多元化更適應高端市場需求的鋼鐵業,才是鋼鐵業的出路所在。
為此,南京鋼鐵公司提出了六個中心:以訂單為中心、以質量為中心、以效益為中心、以降價為中心、以規范化為中心、以人才為中心。這意味著南鋼發展方式的轉型。
“現在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用戶的要求更高了,這就需要在提高質量上下功夫。”寶鋼一位工人告訴記者。
寶鋼的生產部門已經開始通過現有的設備來調整生產的產品結構。中厚板廠就加大了比較難軋且單位軋鋼成本相對較高的薄規格造船板的生產力度,“現在公司對我們的要求是多做難軋的,高附加值的品種。”
據悉,為了爭取高端客戶,首鋼成立了5個產銷研團隊,推銷高端產品。而此前首鋼直接與終端用戶交流溝通并不多,配套服務能力也不強,現在則計劃投入巨資在各地建立多家鋼材配送加工中心。
“只有鎖定能夠抗市場風險的大客戶,需求和訂單才可以保證。”首鋼人士稱。
而不久前,唐鋼公司則對市場效益不好的三級螺紋鋼等產品停止了生產,而把重點轉向管線鋼、石油套管鋼、船板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
這種生產上的轉型都可看作是國內鋼鐵業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積極自救的一種手方式。
與此同時政府等相關部門也在展開行動積極支持鋼鐵行業產業結構調整。
據中鋼協人士透露,“鋼鐵業振興計劃”將于年前公布,為此國家發改委專門成立了鋼鐵產業振興規劃領導小組,聯合相關部委、協會共同制定——《鋼鐵產業振興規劃》,其中將具體涉及鋼鐵業產業結構轉型大計。可能包括清退設備落后的小鋼廠,支持新建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生產線,加大行業整合等一系列措施。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調整)我們可以看出,重點在于優化出口鋼材產品結構,加 大對鋼材產品結構升級的政策引導。這些都是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信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楊建龍博士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他認為,中國鋼鐵業的根本問題是產業結構問題,借政策效應的良機完成產業戰略轉型才是關鍵中的關鍵。“鋼鐵工業要做大做強提高市場競爭力,其根本出路關鍵還在于結構轉型。”楊建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