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四川搶占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2008-1-25 19:2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發展樞紐經濟,讓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國、融入世界,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在1月22日召開的四川省第十一屆人代會第一次會上,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四川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把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作為四川省工作的總體取向,著力打造“一樞紐、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到2012年達到18600億元,人均達到22200元,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努力建設富裕四川、和諧四川、文明四川、開放四川、生態四川。
樞紐建設:“蜀道難”將變“蜀道通”
區域競爭,核心是樞紐之爭。四川要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省內各城市之間在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上的互聯互通是基礎。那么,“樞紐”究竟能為四川帶來什么?
千百年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一直制約著四川的發展,影響著四川的對外交往和開放。四川人民一直在為破解這一難題、結束這一歷史而不懈努力。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介紹,四川是典型的內陸省區,不靠海、不沿邊,離東部和海外市場較遠,這是導致四川長期以來發展不足、發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狹隘的行政區域經濟格局已經打破,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正在形成,城市與城市間互補合作、優勢整合,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經濟學原理顯示,對欠發達地區而言,誰搶先形成樞紐,誰就搶占了先機,就能夠整合更多的發展資源,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四川要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要害之爭”是區域間的樞紐之爭。
四川成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具備優越的條件。在內陸地區、尤其西部地區,四川具有獨特的地理條件:作為我國西部最重要的末端結點,向東承接華南華中、東部中部;作為西部地區的地理中心,銜接西南西北,進藏的門戶。
日前,四川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準確把握四川區位狀況,順應四川開放合作、加快發展的戰略需要,抓住國家加強交通建設的機遇,與鐵道部簽署加快鐵路建設的部省紀要,將擬新建的6條鐵路納入全國鐵路網中長期規劃調整方案,出川鐵路大通道將由現在的4條增至10條。形成成都至周邊省會城市貴陽、蘭州、昆明、西安、武漢4小時交通圈,成都至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8小時交通圈。2008年至2012年,全省將新增鐵路1200公里以上。
四川省發改委主任解洪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四川將全面打通北南西東四個方向的出川鐵路大通道。
北通道是連接四川與西北地區、京津冀地區、東北等地區的客貨主通道。通道內現有:寶成線、達成線(含在建的達成擴能)、襄渝線(含在建的襄渝二線),擬建蘭渝線。規劃擬新增成都至甘肅哈達鋪到蘭州、成都至江油延伸至西安客運專線的建設,可形成成都至北京和成都至蘭州大通道,進而與中亞鐵路相接,融入歐亞大陸橋通道。建成后形成年輸送能力可達客車200對,貨運3億噸,比目前增加客車170對,增加貨運能力2.7億噸,旅客旅行時間成都到北京約縮短到8小時、成都到蘭州約4小時。
南通道是連接四川與北部灣、珠三角地區乃至東南亞的重要鐵路通道。通道內現有成昆線、內昆線,和原規劃的成昆復線和隆黃鐵路敘永———織金段。規劃擬新增成都至貴陽鐵路的建設,加強與北部灣、珠三角地區乃至東南亞的聯系,是四川連接泛亞鐵路和出海的對外進出口貨物主通道。建成后將形成年輸送能力可達客車160對,貨運1.7億噸,比目前增加客車145對,增加貨運1.4億噸,旅客旅行時間成都到廣州縮短到8小時。
西通道是四川連接西藏、青海、新疆地區的鐵路通道。規劃擬新增成都至拉薩等鐵路建設,將填補川西北、藏東南、甘南地區沒有鐵路的空白。建成后將形成年輸送能力可達客車30對,貨運2000萬噸。
東通道是四川連接重慶、長三角地區的重要通道。通道內現有成渝線、達成線(含在建的達成擴能)、襄渝(含在建的襄渝二線)、遂渝線、達萬線。規劃擬新增成渝城際鐵路建設,加強四川與華中、華東地區客貨交流。建成后將形成年輸送能力可達客車250對,貨運1.5億噸,比目前增加客車230對,增加貨運1.3億噸,旅客旅行時間成都到上海約縮短到9小時。
四川交通樞紐規劃的調整和完善,描繪了四川鐵路建設的宏偉藍圖,是四川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里程碑,將展現出“蜀道難”變“蜀道通”的美好前景。
品位提升:建西部物流、商貿、金融中心
隨著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同時,四川以第三方物流為突破口,整合現有資源,培育物流市場,通過引進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推進物流業發展,降低物流成本。著力建設西部物流中心、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三中心”,以及建設重要戰略資源開發基地、現代加工制造業基地、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四基地”。
交通樞紐建設是保障,而“三中心”、“四基地”又將促進樞紐發展。
四川省省長蔣巨峰在四川省第十一屆人代會第一次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四川將積極支持物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專業化改造,著力培育一批專業化、社會化、跨地區、跨行業、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競爭力,國內知名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和企業集團,力爭3年內培育10戶年營業額5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落戶四川,鼓勵四川物流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和國內百強物流企業對接。同時,圍繞英特爾等已落戶四川的跨國公司開展有針對性的物流專題招商活動,提高物流業招商引資水平。
四川還將積極支持一批大型企業加快配送中心建設,并鼓勵其向社會開展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務;鼓勵和支持一批物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建設公共的網絡信息平臺。另外將選擇一批有實力、有基礎的物流企業實施物流示范工程,并盡力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
據了解,此前,成都市明確提出建設區域物流中心,規劃的三大國際性樞紐型物流園區和四大區域性綜合型物流中心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已全面展開。通過國際轉國際、國內轉國內中轉流程改造工程,雙流機場已基本達到荷航旅客中轉要求。成都還與菲律賓航空公司初步商議了合作框架,今年3月,成都至馬尼拉國際直飛航線有望開航;卡塔爾航空公司已決定在成都設立辦事處,為開通成都至多哈國際航線做好市場前期推介工作;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對成都直飛美國航線也予以高度關注。
此外,成都還將建設大通關信息系統,并實現電子化通關。屆時,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口岸聯檢部門和國稅、外管、商務等部門將實現信息共享,并形成一單多報、協同查驗、電子申報、網上核銷的“并聯式”通關模式。四川省電子口岸平臺也有可能被整合進來。
拓展空間:提升地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轉化現實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創造競爭優勢的過程。
在四川的交通樞紐規劃中,不難發現,成都到伊斯蘭堡的距離,比到哈爾濱還近400公里!
這樣的區位優勢,四川不僅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的重要接合部,也有條件成為溝通中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
交通樞紐具有強大的集散功能。這一切既離不開省內發達的交通路網,更需要一批重要的交通支撐,需要這些城市更快更好地加入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參與更大范圍內的市場競爭。
在此,四川的區位優勢凸顯。人流、物流、信息流、技術流滾滾而來,將是加快發展的極大動力。在全國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趨同的大背景下,通過區位優勢降低物流成本,會是招商引資的一張王牌。
那么,四川作為西部經濟“領頭雁”,將如何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
參加四川省第十一屆人代會第一次會議的代表們提出: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既是機遇也有挑戰,關鍵在于能否轉化現實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創造競爭優勢。
2007年,四川邁過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門檻:成為中國西部首個GDP過萬億元的省。
看現實條件,四川的“資本”不薄:主要經濟指標約占西部四分之一,水電、天然氣、釩鈦、科教人才等資源在全國具有突出優勢。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老農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較好,農副產品豐富。
看潛力空間,上述資源優勢轉化均不充分,全省工業化程度尚低。
不足意味著空間。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背后,是四川區位優勢再塑造、產業結構再調整、發展模式再升級的機遇和動力。
產業發展重點的選擇,集中體現了發展轉型的取向。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要戰略資源開發、現代加工制造業、科技創新產業化、農產品深加工四大基地,和“7+3”產業,都是四川資源優勢和發展不足的集中體現,都是有效對接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重點,都是加快四川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
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還離不開物流、商貿和金融支撐。成都市正醞釀再在4條高速公路上對本地車輛免費,促使人、財、物高效流動;在市中心東大街,成都“華爾街”的夢想破土萌芽……未來,人們可以享受的絕不僅僅是存錢更方便、物資更豐富,發展資源的積聚和輻射,還將對內陸經濟國際化形成推動效應,從而帶動地區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在聽取四川省第十一屆人代會第一次會議各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拓展發展空間,很重要的是要加強外部協作,在“打好西部這一副牌上”下功夫。“高地”要有吸引力,從外部獲取更多的發展資源;要有擴張力,拓展新的發展空間;要有輻射力,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