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
2008-1-25 11:1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月24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由新聞發言人王新培發布),實錄如下:
第一,春節即將到來,商務部采取措施保障春節期間的生活必需品供應。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佳節,豬肉、食用油等副食品消費都將會有所增加。近期部分地區連降大雪或暴雪,農副產品運輸受到一定影響。為切實做好節日市場供應工作,我們已制定了應對災害天氣、保障節日市場供應的專項預案,將綜合運用信息引導、區域間調劑、投放儲備、組織企業采購、進出口調節等多種方式,緩解供求矛盾,穩定市場供應。各地也采取支持企業增加庫存、投放地方儲備、建立穩定貨源渠道等有效措施,豐富節日市場供應,穩定價格。但是,受飼料、運輸、人工成本推動和飼養周期、季節消費及雨雪天氣等因素影響,預計節日期間豬肉、食用油價格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
第二,1月17日-19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吳儀副總理在會前主持召開了全國商務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會上做了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五年來的工作,客觀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明確了今年工作的目標和要點,體現了求真務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與會代表在兩天的座談中認真學習了吳儀副總理的講話和陳德銘部長的報告,集思廣益。會議十分成功。
第三,經過15輪磋商,中國與新西蘭已就雙邊自貿區談判中的實質性問題達成一致。目前,雙方正在最終核定協議文本,待履行完各自的審批程序后,有望按照兩國領導人確定的目標,于今年4月正式簽署自貿協定。中新自貿區談判是2004年11月胡錦濤主席與新西蘭克拉克總理共同宣布啟動的,也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啟動的第一個自貿區談判。2006年4月,溫家寶總理與克拉克總理共同確定了1-2年內結束談判,達成全面、高質量、平衡和為雙方所接受自貿協定的目標。此后,兩國領導人又多次就此深入交換過意見,不斷為談判注入動力。中新自貿區將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諸多領域。它的建立將有助于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使兩國人民從中受益,并進一步深化兩國21世紀互利共贏的全面合作關系。
第四、1月14日-1月17日,中智自貿區服務貿易第五輪談判和貨物貿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智利維納德爾瑪舉行。雙方就服務部門開放承諾表達成一致,并就服務貿易協議文本、商務人員臨時入境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并形成廣泛共識。此外,雙方還就自貿協定實施情況、技術貿易壁壘、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等議題進行了磋商。雙方商定于2008年3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舉行第6輪談判,爭取盡早結束談判并簽署協定。中智自貿協定(貨物貿易部分)于2005年11月18日簽署,并于2006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協定實施一年來,中智雙邊貿易增長迅速,同期雙邊貿易額達132億美元,同比增長60%。吳邦國委員長2006年9月訪智期間,與智利總統巴切萊特共同宣布啟動中智自貿區服務貿易談判。自2007年1月至今,雙方已舉行了5輪談判。
第五、2007年全國機電產品進出口達1.2萬億美元。2007年機電產品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總金額達到12001.5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22.8%,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比重為55.2%。其中,機電產品出口突破7000億美元達到70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占全國外貿出口的57.6%;進口4989.8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占全國外貿進口的52.2%。2007年全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突破6000億美元。2007年全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保持快速穩定的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6348.2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20%,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比重為29.2%。其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478.3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占全國外貿出口的28.6%;進口2869.9億美元,同比增長16%,占全國外貿進口的30%。
第六、2007年,我國實施對外投資合作步伐明顯加快,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實現了全面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對外投資平穩發展。2007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87.2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以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61億美元,占我國同期投資總額的32.6%。
2、對外承包工程保持較快發展。2007年,我國企業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406億美元,同比增長35.3%,新簽合同額776億美元,同比增長17.6%。亞洲、非洲仍是我對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場,項目呈現大型化、高端化。
3、對外勞務合作穩步發展。2007年,我國企業完成對外勞務合作營業額67.7億美元,同比增長6%,新簽合同額67億美元,同比增長28.1%,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7.2萬人,年末在外勞務人員達74.3萬人。人員的構成逐步優化,從普通勞務擴展到海員、空乘、工程師等高級技術勞務。
第七、中國加入WTO六年多來,不斷增強參與WTO各項事務的深度與力度,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2007年,中國參與WTO工作有十件大事:
1、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WTO多哈回合談判。2007年9月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商業峰會上演講,呼吁各方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2、中國在多哈回合談判中發揮建設性作用。2007年5月18日,商務部長薄熙來和農業部部長孫政才聯名致函WTO總干事拉米,提出中國核心關切,推動談判更多反映發展中成員訴求。商務部薄熙來部長陪同胡錦濤主席出席APEC領導人會議,易小準副部長出席達沃斯WTO小型部長會、OECD理事會和APEC貿易部長會,積極推動多哈回合談判。
3、WTO總干事拉米訪華。2007年6月17至20日,WTO總干事拉米訪問中國。拉米在京期間分別會晤商務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并在中央黨校發表演講,贊賞中國在WTO中發揮的建設性作用。
4、妥善應對WTO內17個機構對我國履行WTO承諾的過渡性審議。2007年,在WTO總理事會、貨物貿易理事會、服務貿易理事會、知識產權理事會等17個機構對中國履行WTO承諾及實施WTO協定情況進行的過渡性審議中,我國共回答了其它成員提出的問題600余個,澄清了一些成員的誤解,妥善應對了過渡性審議。
5、出席WTO 首次促貿援助大會。2007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代表團出席WTO在日內瓦舉行的“首次全球促貿援助審議大會”。會議通過評估促貿援助活動及其效果,加強了援助方與受援方的交流,推動國際社會對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提高其參與國際貿易的能力。
6、張月嬌被推舉為第一位中國籍WTO上訴機構成員。2007年11月27日,WTO爭端解決機構排除干擾,通過了對包括中國政府推薦的張月嬌在內的四位上訴機構成員的任命。張月姣成為第一位中國籍的WTO上訴機構成員。任期四年,始于2008年6月1日。
7、批準《修改(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議定書》。2007年11月29日,中國向WTO正式遞交由胡錦濤主席簽發的《修改(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議定書》的批準書,獲得仿制和出口仿制專利藥品的權利。
8、首次向越南、老撾政府代表團講授加入WTO和履行WTO承諾的經驗。2007年,中國政府通過邀請越南和老撾政府代表團訪華及派有關人員赴越、老授課的形式,向他們介紹了我國履行加入WTO承諾、經濟改革及地方應對WTO工作的經驗,得到了兩國政府的高度評價,為雙方今后加強在WTO中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9、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首次單獨起訴。2007年9月14日,中國政府就美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發起反補貼及反傾銷措施案訴諸WTO爭端解決機構。這是中國加入WTO后首次單獨起訴另一個成員。
10、正式啟動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談判。2007年12月28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代表中國政府簽署了中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GPA)申請書。中國加入GPA初步出價清單,標志著中國正式啟動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談判。
第八、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2007年市場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新進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寫入了2008年中央1號文件,農村商品對接平臺初步形成,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得到改善,法律和標準體系建設步伐加快,重要商品流通和特殊行業進一步規范,國內現代市場體系不斷健全。
1、“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農家店建設和改造目標超額完成。截止2007年底,31個省(市、區)的2187個縣和2373家企業參與了工程建設,農家店覆蓋全國75%的縣(市、區)。全年新建和改造農家店約10萬家,三年累計新建和改造農家店超過26萬家,下達各地扶持資金10.9億元,超額完成三年農家店建設規劃目標。
“一網多用”政策取得突破。農家店不僅銷售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還經營農業生產資料、藥品、圖書、郵政、電信等業務。各地也積極探索利用現有網絡帶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實現雙向順暢流通,促進農民增收。農家店的服務功能得到擴展,企業的競爭能力得到增強。
2、“雙百市場工程”取得新進展
提升了批發市場和企業服務功能。按照“鞏固成果、適當調整、扶優扶強”原則,擇優確定扶持113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116家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核準了289個項目。兩年來,已累計安排8億元資金,重點支持冷鏈、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檢驗檢測和環保等準公益性設施建設和改造,309家市場和企業實施了709個建設項目,提升了服務功能。納入“雙百市場工程”的145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超過了4000億元,占我國億元以上農產品市場交易總額的1/3以上。
3、農村商品對接平臺初步形成。
舉辦了首屆全國農村商品對接會。我部與江蘇省聯合舉辦了“第三屆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暨首屆全國農村商品對接會”,2400多家中外流通、生產企業參加展會,展會成交總額達75億元。一批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生產企業開發了適銷對路的農村商品,擴大了直接采購農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對于搞活農村商品流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促成了一批農商合作。為開拓農村市場、滿足農民日益增長與升級的消費需求,我部與寶潔(中國)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諒解備忘錄。廣州立白、漯河雙匯、內蒙伊利、北京的匯源、順鑫、京糧及家樂福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大型企業集團相繼與我部簽訂了協議。目前,8家簽約企業根據協議開發農村適銷產品、支持農村流通網絡建設。
4、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創建布局合理、業態豐富的購物和消費環境,加大了對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督導力度。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279個地級以上城市已有261個編制完成商業網點規劃,總編制完成率達到93.5%,其中36個重點城市和171個地級城市的商業網點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實施。
5、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得到改善
零供交易有章可循。組織各地貫徹落實《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對北京、山西、黑龍江、上海等地個別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高額扣點、不合理收費、拖欠賬期等情況及時進行了處理。
促銷行為進一步規范。會同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貫徹實施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的意見》,會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對北京等地部分大型零售企業促銷活動進行了檢查。目前,商業企業促銷行為逐步規范,消費者滿意度有所提高,消費環境得到改善。
6、法律和標準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市場建設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就《城市商業網點條例》進一步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并進行修改,擬于近期提交審議。修訂了《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起草了《無店鋪銷售管理辦法》、《舊貨流通管理辦法》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本屆政府以來,累計制定和發布了11部市場建設方面的部門規章。
流通標準體系框架基本形成。頒布了《流通標準“十一五”發展規劃》,確定了由零售批發、商貿服務、生產服務、居民服務、流通加工和基礎設施構成的流通標準體系框架。今年已下達《小商品分類指南》等75項行業標準項目計劃;發布《餐飲企業經營規范》等70項流通標準。截至目前,我國共有流通標準509項。此外,還加強了流通標準化組織機構建設,籌建改組了全國零售與批發等11個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
第九、2007年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取得新進展。2007年新認定合肥、廣州、長沙等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認定太湖保護區、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園和南昌高新區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商務部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建立了中國服務外包(天津)培訓中心。截至目前,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認定14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4個示范區,建立了1個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