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專線聯盟為何沒有“夭折”?
2008-12-5 11:3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張起花
近年來,為了在激烈競爭中生存并快速發展,我國中小物流企業間悄然興起了聯盟。然而,這種被廣泛采用的合作方式卻也遭受了廣泛的失敗,一個個 “物流聯盟”還沒站穩腳跟就面臨解體的困境。當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上海物流專線聯盟。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聯盟,在經歷種種困境后活了下來,并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的合作之路。
據了解,成立上海物流專線聯盟的設想最早由上海業成物流公司提出,隨后得到了上海卓旺國際、上海佳英泰等企業的響應,于2006年6月28日在上海市嘉定南翔成立。最初,人們對這個聯盟充滿了期待,專線聯盟委員會主任徐榮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專線聯盟的好處體現在:一是多種運輸手段的集合,二是多種作業方式的集約,三是多種運行系統的協調,四是多個城市需求的選擇,五是多種服務手段的配套。”
然而成立之初,專線聯盟由于過度追求快速成功,走上了以往聯盟發展的 “俱樂部”道路,陷入了流于形式的 “死胡同”。對此,上海專線聯盟發起人之一、上海聯享物流發展有限公司項目部總經理趙剛不無遺憾地說:“上海專線聯盟工作前期發生了失誤,走偏了方向。具體表現在過度追求快速成功,忽略了會員基礎工作,沒有給會員帶來實質性好處,延誤了許多工作和商機,后來有不少會員要求退出聯盟,專線聯盟幾近解體。”但好在聯盟領導很快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并積極探索,努力擺脫 “死胡同”的宿命。
目前,上海物流專線聯盟的發展態勢依然強勁,得到實惠的成員企業都非常支持聯盟的發展,成員也由首批成立的56家專線物流企業發展到近200家。細細考究上海物流專線聯盟走過的彎路,尋求它逐步強勁發展的原因,的確能給我國目前的中小型物流企業乃至交通運輸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多啟示。
客觀分析,在快速變動的市場和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面前,企業無論大小都很難獨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合作聯盟形式的出現似乎是個必然。
為了盡快幫會員企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線聯盟專門成立了上海聯享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專線聯盟的實體總公司,以克服專線聯盟松散性的弱點,形成統一的市場實體。聯盟的領導人——物流專線聯盟主任徐榮均和上海聯享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剛都非常認可且堅定中小物流企業聯盟的發展趨向,不惜脫離自己辛苦打拼的企業,專心為聯盟的發展籌謀布陣。
據了解,為了降低專線運輸風險,保護會員企業和客戶的利益,提高會員企業的誠信度,去年3月份,聯盟投巨資為成員企業所有運輸貨物購買了承運人責任險,總保額高達20億元。 “由專線聯盟委員會牽頭,組織所有會員共同投保幾十億元,這既保護了所有會員企業的共同利益,也鞏固了專線聯盟誠信經營的品牌。”徐榮均說。為了使得各會員企業能夠共享資源,提高車輛的裝載率,節約提貨成本,物流專線聯盟利用組建的信息化網絡平臺統一調配資源,解決了會員企業的空車返回問題;為了節省會員企業成本,物流專線聯盟還讓會員到指定的加油站加油,便宜而便利;為了切實讓會員企業嘗到甜頭,物流專線聯盟還通過自己的實體公司幫助各會員單位接洽業務;另外,聯盟還為會員聘請了法律顧問,協助草擬、制定、審查或修改合同、章程等法律文書。
除此之外,為了引導會員企業向現代企業的方向發展,物流專線聯盟還實現了會員企業從戰略策劃到運作模式的 “八統一”:專線聯盟對會員企業的車輛、物流軟件等實施統一采購,統一聯盟品牌,統一企業標志,統一形象包裝,如會員企業的招牌、廣告、名片等,統一管理和運作模式,統一發票和結算方式,統一合同和客戶服務標準,統一招聘和培訓員工。目前,會員企業單位除了交納6%的綜合稅和2%的管理費外,不需要再產生其他的費用,就可以通過聯盟的支持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資源相互整合、財務相互獨立、資源信息共享、線路立體交叉、市場營銷雙向開拓、統一的項目管理體制和靈活的激勵機制等手段,打造出了“上海物流專線聯盟”的品牌,擴大了其在行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真正體現了整合的優勢,達到了提高中小物流企業競爭力的目的。基于這些務實的舉措,上海物流專線聯盟沒有像別的聯盟一樣過早 “夭折”。它的成功運作證明 “聯盟”的走向是正確的,但能否發揮出更大作用,且讓業界且行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