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2月3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巡視員張蘊杰介紹了即將啟用的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有關情況。
電子不停車收費(ETC)技術是解決高速公路收費口擁堵、節約高速公路用地資源及節能減排的有效手段。相比較正在使用的人工半自動收費方式,電子不停車收費技術可使車道通行能力提升3-5倍(正常情況下“人工半自動收費方式”通行一輛小客車約需16-20秒,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方式后僅需3-5秒)。本市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系統建成后,將對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建設背景
本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為634公里,實行“聯網收費、統一清分”,日均車流量約為52萬輛次,其中滬蘇省際車流量約12萬輛次、滬浙省際車流量約7萬輛次。全路網共設有主線收費站18個,匝道收費站78個,收費斷面96個,共計收費車道719根,全部采用人工半自動收費(MTC)方式,即采用入口發卡、出口繳費的收費方式。
隨著高速公路路網交通量的不斷增長,高速公路收費站,特別是主線收費站的擁堵問題日益突出。高峰時段部分主線收費口出口高峰流量均在3300輛/小時以上,而原設計通行能力僅為2200-3200輛/小時,通行能力已無法滿足高峰時段流量的通行,極大影響了高速公路的服務質量。此外,目前上海機動車保有量正在以年均10%的速度繼續增長,高速公路擁堵狀況將更加嚴重,因此建設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項目迫在眉睫。
本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建設目標
2006年初,本市擬定了《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發展綱要》并立項開展了“上海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系統試驗工程”,在滬嘉高速公路開通了7根試驗車道,采用人工半自動收費(MTC)和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的混合方式,進行了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的技術測試。
2007年年初,國家出臺了涉及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6項國家標準。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要求,長三角區域聯網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采用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密鑰認證體系。上海建設交通部門積極協調江蘇、浙江交通主管部門落實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技術標準和密鑰認證體系并依據國家有關部門有關要求建立了長三角各省(市)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聯席會議制度,由本市會同江蘇共同牽頭推進ETC聯網收費技術和管理協調工作。2007年,應安徽省、江西省交通主管部門要求并經國家有關部門同意,聯席會議將安徽、江西也納入長三角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聯網收費示范工程范圍。
經過多方努力,2007年9月18日,國家有關部門批準通過了《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高速公路ETC系統建設總體目標,本市的ETC系統的建設目標也隨之確定。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目標(即:四個“全覆蓋”):一是道口全覆蓋。即:實現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系統在本市市域高速公路網的全覆蓋。二是網絡全覆蓋。即實現長三角地區跨省(市)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聯網運營,與江、浙、皖、贛等省市高速公路實現“道口收費、統一結算”的聯網模式。三是管理全覆蓋。上海建立了相應的運營管理體系和服務系統,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主要承擔政府管理和行業監管的職責,具體操作性事務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四是服務全覆蓋。進一步推進用戶發展和增設網點等工作,力爭四年內發展電子不停車系統用戶30萬并通過與銀行的合作盡可能多的增設服務網點。
關于本市高速公路ETC系統開通運行前的準備情況
本市高速公路ETC系統是在已建成的聯網收費系統的基礎上,增加ETC專用車道或ETC/MTC混合車道、ETC清分結算系統以及ETC客服系統等組成。根據既定的計劃,國家有關部門將于近期對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進行統一驗收。在驗收后,本市將正式開通運行本市高速公路ETC系統,為此上海建設交通部門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工作:
技術準備
在國家有關部門、上海市等各方面專家的充分論證下,各項技術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
上海建設交通部門完成了涉及ETC相關技術文件的編制,確定了《長三角區域ETC應用技術規范和運營管理規定》。在遵循原交通部統一的技術標準框架的前提下,編制完成了《上海ETC系統實施方案》、《上海市域范圍內ETC應用技術規范》、《上海ETC系統驗證測試方案》等文件。
上海建設交通部門還完成了大量的前期驗證和測試工作,先后統一密鑰發行的測試、ETC專用車道(混合車道)的應用調試、結算中心應用程序的調試等。上海還與江蘇就省際互聯互通部分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江蘇省有望與本市同步完成ETC各項設備的調試工作,其他省份交通主管部門也將抓緊互聯互通的技術準備,不久的將來上海ETC用戶可以通行華東四省一市。
外場建設
根據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要求,本市已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了路邊設備(RSU)、清分中心和監管系統、車載單元(OBU)的產品供應商以及工程監理單位。
目前涉及32個收費站共80根車道(其中:專用ETC車道16根、混合車64根)的改建工程已臨近尾聲。近期ETC車道改建布局以省市間射線高速公路為主,ETC車道斷面覆蓋率30%以上,重點在省際和入城主通道收費站設立ETC車道,例如:朱橋、江橋、徐涇、楓涇等車流量較大的收費站均一次性布設3根ETC車道。上海建設交通部門將充分考慮車流特點和用戶發展的需求適當增設ETC車道,力爭2010年前達到全覆蓋,即全市所有收費站至少有一根ETC車道。
客戶服務
根據長三角區域及本市高速公路清分原則,本市已通過招標方式確定了負責提供車載單元(OBU)帳戶資金、跨省市交易清分及資金清算服務的合作銀行。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了“上海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客戶服務中心”的籌建工作,負責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專用卡——“滬通卡”的發行和車載單元(OBU)的安裝工作。
ETC系統開通之初,滬通卡、車載單元(OBU)和車輛采取綁定發行的方式(即“一卡一車”)并采取儲值和記帳兩種結算方式。“滬通卡”具有通行卡和結算卡雙重職能,上海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客戶服務中心將通過與有關銀行合作的方式增加“滬通卡”的發行網點,初期設置營業網點約30個左右。車載單元將在中心指定的若干網點進行安裝,對團體用戶將實行上門服務。
有關部門將針對不同的客戶群對車載單元(OBU)銷售價格實行優惠。具體優惠辦法將在稍后公布。
作為長三角區域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示范工程的組成部分,本市發行的“滬通卡”與江蘇省發行的“蘇通卡”技術標準完全一致,市民只需持有其中一卡即可在兩省(市)區域高速公路網通行。
規則制訂
目前,本市已初步建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的客戶服務體系和運行管理框架。為配合ETC的開通運行,上海建設交通部門已起草了《上海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管理暫行規定》,以規范本市ETC規劃和建設、運營和管理、通行費結算等有關事宜。
張蘊杰提醒廣大用戶,高速公路ETC系統啟用后對廣大駕駛人員駕駛習慣有一個適應過程,通過ETC車道時應與前車保持一定距離(至少10米),以免被起降欄桿碰撞。
背景材料
電子不停車收費(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在車輛上安裝車載設備(OBU),并配合使用國標雙界面CPU卡,當車輛經過高速公路入口車道時,不停車通過但自動記錄入口信息,經過高速公路出口時,不停車通過并實現自動扣款。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系統包括車道系統、收費站系統、路段收費中心系統、路網清分結算系統以及涉及本地清算銀行、各路段業主、其他省市的清分結算系統和清算銀行等。
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部分發達國家開始采用不停車收費(ETC)技術。尤其是最近幾年,該項技術的應用發展迅速。如歐洲2003年應用ETC技術的車輛為770萬輛,目前已發展到2000萬輛;日本則大力擴展全國范圍的ETC收費服務,到2007年7月,應用ETC技術的車輛已達1765萬輛,占全日本車輛數的20%,每天有500萬輛次應用ETC技術的車輛通過收費口,收費車道上ETC的利用率達到68.2%。作為智能交通系統(ITS)主要服務功能之一的ETC技術在國外已得到了普遍應用,且ETC應用系統和ETC用戶數量呈持續不斷的增長態勢。
近期將改建完成的ETC車道分布圖
路段 |
站點 |
入口 |
出口 |
車道類型 |
車道位置 |
A2公路
(滬蘆) |
臨港 |
1 |
1 |
專用 |
內側 |
康橋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A4
(莘奉金) |
全塘 |
/ |
2 |
省界收費站/專用 |
內側 |
顓橋 |
2 |
2 |
混合 |
內側 | |
A5
(嘉瀏/嘉金) |
朱橋 |
3 |
3 |
混合 |
外側 |
曹安 |
1 |
1 |
專用 |
內側 | |
A8
(滬杭) |
楓涇 |
3 |
3 |
混合 |
內側 |
新橋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松江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A9
(滬青平) |
滬蘇省界 |
/ |
2 |
省界收費站/專用 |
內側 |
滬青平公路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蓮西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朱楓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嘉松中路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外青松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徐涇 |
3 |
3 |
混合 |
內側 | |
A11
(滬寧) |
安亭 |
/ |
2 |
省界收費站/混合 |
外側 |
集散 |
/ |
2 |
省界收費站/混合 |
內側 | |
嘉松 |
2 |
2 |
混合 |
內側 | |
汽車城 |
1 |
1 |
混合 |
外側 | |
江橋主線 |
3 |
3 |
混合 |
外側 | |
A12
(滬嘉) |
南翔 |
1 |
1 |
混合 |
外側 |
南翔匝道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馬陸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南門 |
1 |
1 |
混合 |
內側 | |
A30
(同三段) |
紀白 |
1 |
1 |
專用 |
內側 |
葉新 |
1 |
1 |
專用 |
內側 | |
A30
(南環) |
亭楓 |
1 |
1 |
混合 |
內側 |
A6公路 |
1 |
1 |
專用 |
內側 | |
A7公路 |
1 |
1 |
專用 |
內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