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杭州海關19項創新 一年為浙企節省近億元資金

2008-1-24 13:46:00 來源:中新浙江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新浙江網1月23日電 (記者 柴燕菲 通訊員 俞晶 )1月22日中午,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的“海運1號”,滿載著27萬噸、價值1.8億美元的原油,緩緩靠泊上了舟山冊子油庫碼頭。因為應用了海關的“油品提前報關系統”,這些原油尚在“漂洋過海”時就提前辦理了各項報關放行手續。船舶剛靠泊到位,船上的原油立即開始卸載。公司業務員小蔣高興地說,“以前最擔心的就是船舶到港后不能馬上卸油,多滯港一小時就要產生70000多美元的費用。每等一分鐘,都感覺是在燒錢。現在油船即到即卸即離,再也不用擔心了。” 
  像這樣直接受益于海關創新項目的企業,遠不止“聯化公司”一家。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杭州海關全力推進浙江外貿發展,先后推出了19項旨在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的科技應用及業務創新項目,覆蓋了水陸空所有通關渠道,共為浙江省進出口企業節省費用近億元。
  陸路:集卡車不再空載,每月節省成本100萬
  沒有海港口岸,也沒有國際空港,憑借著年成交額315億元的小商品市場,義烏吸引著眾多的運輸物流業主前來搶灘,但難題隨之而來了。“從義烏貨運到寧波,回來一般都是空車,想想覺得可惜,但我們也不知道上哪兒找貨源。”義烏國聯堆場的集裝箱卡車司機王自祥說。僅義烏國際物流中心一個點,一天進出的大集裝箱卡車就將近800輛。
  如果能將散落在船運公司、貨代公司、物流運輸企業、進出口企業的物流需求信息聯通起來,那浙江現有物流運輸能力就將得到成倍放大。基于這一設想,杭州海關認真調研了浙江、上海等地區集裝箱運輸現狀,歷時一年,為浙江物流“量身定制”了解決問題的“法寶”――浙江國際物流信息服務系統。
  這個系統將物流相關各方的信息集中、分類,而后再分發給信息需求方,讓相關各方“各取所需”:運輸企業能在集裝箱車卸車后,獲知就近集裝箱堆場中返程貨物的運輸需求信息;進出口企業可全程掌控物流運輸狀態,大幅節約物流成本;船公司提高了集裝箱周轉率及用箱量,延伸了服務區域;貨代公司降低了服務成本,增加了服務收益……困擾王自祥們多時的問題解決了,“現在從寧波回來還能再拉一趟貨,路沒多跑,錢比以前賺得多了。”從2007年9月到現在,每天都有至少40輛返程空車從系統中“領”到運輸需求,滿載而歸。按每一空車往返口岸需成本2000元計算,4個月時間,系統在為運輸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為社會節約了物流成本400多萬元。
  據介紹,目前,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法國達飛、美國總統輪船有限公司、地中海航運公司、以色列以星綜合航運有限公司等國際級的船公司均已加入系統,發布信息。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還在義烏建立還箱點,長期參與物流匹配項目。杭州海關該項目負責人預計,2008年義烏地區通過系統配對實現“雙重”運輸的集裝箱卡車將達到100—150輛/天,預期為社會節約的物流成本將超過1億元。系統在全省推廣后,省內的物流企業都將享受“物流放大器”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空運:速度上去了,費用下來了
  1月15日,杭州南天郵電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進出口部負責人陳瑛如走進杭州機場海關的報關大廳,為一小時后將運抵機場的貨物辦理通關手續。“這批貨公司生產線正急等著用,海關推出的提前申報業務,真是救了我們的急。”通關手續辦理得很順暢,貨物“落地”后才半小時,小陳就提到了貨。“我們的客戶很多是諸如杭州電信、浙江移動等通訊‘大鱷’,對進口商品的通關時效要求特別高。現在海關推行‘空中報關’,各項手續提前辦,我們再也不用為趕不及拿貨犯愁了”。
  陳瑛如口中的“空中報關”是杭州海關從2007年4月起,依托自主開發的“空港大通關信息系統”而實施的通關新模式。在此模式下,裝載進口貨物的飛機從境外機場一起飛,相關的報關預錄、集中審單、部分納稅義務人稅費支付、交單準備等報關環節就都可以提前通過電子數據傳輸來完成。也就是說,企業可以為尚在飛行途中的貨物辦理各項通關手續,等到貨物落地,就可以快速提貨。
  “開發這個系統,就是為了把海關監管、檢驗檢疫、航空公司航班管理、貨棧倉庫管理、報關中介代理服務等通關各環節的業務操作集中到一起,信息共享了,各環節緊緊相扣,時間也就省了下來。”杭州蕭山機場海關辦公室主任張列這樣解釋平臺開發的初衷,“選擇空運的貨物,看重的就是時間,所以我們就是與時間賽跑,盡可能地讓物流‘飛’起來。”據測算,系統運行后,海關平均作業時間由原先的84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絕大部分進口貨物在飛機落地后3小時內完成通關。
  同時,海關為出口貨物定制了“個性化審單”來實現快速通關。對于守法企業和風險較低的進出口貨物,杭州海關實行一站式“放行交單”,進出口貨物向海關申報成功后可以直接到海關辦理貨物放行手續。出口貨物平均通關時間比之前縮短了95.56%,僅需2.73小時。創新通關模式節省下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資金。系統運行至今,2.26萬票貨物從中受益,以一次申報節約交通、紙張、通訊等費用25元來計算,共為企業節省了56萬元。“考慮到2008年空港業務的快速發展,預計全年僅此一項節省的資金就可突破百萬元。”張列主任笑著說。
  水路:58569條電子數據,省下費用200萬
  創新帶來財富的故事,在海港口岸同樣精彩上演。
  2007年3月起,舟山地區的進出口貿易企業徹底告別了拿著船舶艙單在各口岸部門間東奔西跑的報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數據的一次錄入、全面通關。就是這個小小的改變,使得2007年58569次船舶申報節省下了200余萬元。
  帶來這個轉變的,是杭州海關推出的“浙江進出境船舶動態管理系統”。作為浙江省“大通關”重點工程之一,系統通過聯結海關、檢驗檢疫、邊檢、海事、港務、引航等多家口岸單位,改變了原先每份船舶艙單都要分別跑四個執法部門申報的狀況,電子數據一次傳輸四部門共用,幫助企業實現船舶申報“一點登錄,全面通關;一次錄入,全面申報”。
  10月,杭州海關進一步推出“外籍船舶修理聯網申報核查系統”,使得浙江眾多的船舶修理企業足不出島、點點鼠標就能完成船舶修理物料的申報、核查等海關手續。對此,舟山市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陳紅軍感慨地說,“船舶維修作業時間一般都比較長,配件供應的批次多、數量大,以往天氣不好出不了島而原料又急著報,心里別提多煩悶。現在通過網絡走,臺風天照樣做業務。”
  現在,舟山20余家大型船修企業都用上了這個被他們稱之為大陸與小島間的“通關橋梁”的系統,外籍船舶修理物料平均通關時間從原先的8小時大幅縮短到1小時以內。以每次申報可節約交通、紙張、食宿、通訊等費用335元計算,系統運行三個月,已為舟山地區外籍船舶修理企業節省費用31.4萬元。隨著國際海上航運業的迅猛發展,2008年這筆節省下的費用將達到500萬元。
  創新項目的經濟帳,遠不止這些。
  2007年年初開始全面推行的“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模式,讓217家企業的5萬多個集裝箱貨物從中受惠。以平均每個集裝箱減少在口岸滯留一天所節省的港雜、貨代、二次報關及專用監管車輛等費用800元計算,全年節約資金4000萬元。
  2007年9月,義烏小商品申報制度改革,8000多個稅則號的商品一下子簡化到98個。小商品簡化申報、合并歸類、適用旅游商品代碼等措施紛紛上馬,4個月就為小商品出口商省下了各類申報、代理費用2800余萬元。
  2007年10月底,“環嘉興港大通關”平臺上馬,不僅將上海等干線港的功能延伸到了嘉興、金華等內陸港和內陸物流中心,還把港區服務移到了企業的“家門口”。用水路運輸替代公路運輸,一個40尺集裝箱就可降低運輸成本1000元。系統運行2個月來,3098箱集裝箱貨物“嘗了鮮”,共節約下成本155萬元。
  還有,公共服務網站、呼叫中心、電子口岸、電話熱線等各類信息化辦事窗口。2007年杭州海關通過它們共接受企業咨詢67500余次,在為企業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直接為企業減少了交通及通信費用數十萬元。
  “出臺這些項目,就是要向創新要效率、要效益。上述這些項目中有相當部分投入使用才半年或一個季度,估計今年至少可以為浙江省外貿企業帶來2-3億元的經濟效益,而且通過節約交通能源,對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也有直接的好處。”杭州海關關長徐道文表示,“今年杭州海關將在充分運用好現有科技業務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浙江省進出口物流的運行特點,繼續出臺新的措施,使更多守法企業不僅能享受到通關便利,更能從中獲益。”(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