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將培育1-2家年營業額10億元大型物流企業
2008-1-24 13: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走出去, 換種“活法”
胥小川的2008年,注定與往年不同。
他所在的四川省新立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表態:2008年要在“優化出口結構”中“有所成效,有所取舍”。
這意味著身為副總的他,新年的目標要調整——走出去,挖掘海外的廣闊市場,提高直接出口比重;擴大在歐美和日本等目標市場占有率;提高高科技產品的比例,抵御匯率風險。
近年來,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力度不斷加大,靠量沖業績、低附加值產品為主打的出口方式,讓企業利潤日漸微薄。嗅覺靈敏的企業從省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中找到了市場開拓的方向:以西南出海大通道、南方絲綢之路為紐帶,擴大與東盟和南亞國家的經貿聯系。依托通江達海快速通道,強化對歐美、東亞等地區市場的開拓。開發中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
而廣交會、華交會、西博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國內重要的展會,以及“四川企業東盟行”、“四川商品亮獅城”等經貿活動,已成為川企拓展市場的重要渠道。未來3年內,我省將著力打造20個出口基地,逐步形成一批面向國際市場的出口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大型骨干企業。
引進來,尋找新“歸宿”
中國“鞋王”劉穗龍,操著粵式普通話,10多天前完成了他的在川考察計劃,敲定地段。年前與成都西部女鞋之都簽下協議,他要投資2億元,建7萬平方米的鞋材市場,引進近70家廣東知名鞋料廠商。
西部女鞋之都國資代表、董事長彭軍表示,成都近60%的鞋類生產原料來自廣東市場,而此次產業鏈的成功轉移,成都鞋類生產商的生產周期將縮短一周時間,其采購成本也將大大降低。
全球性產業調整和多區域合作的趨勢,為我省充分開放合作提供了重大機遇。一幅承接國內產業轉移的“藍圖”躍然紙上:打造西部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基地,吸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相關產業向我省集中集聚;共同建設成渝經濟區,擴大與長三角、珠三角、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合作,主動融入港澳臺、東盟和南亞市場;充分利用國家支持西部大開發和加工貿易的有關政策,增強我省各類工業園區和出口加工區的承接能力……
做強做大,“打”出川去
今年,湯耀華向省商務廳上報目標:WOWO要在成都開到200家連鎖店。另一個目標是:年底,連鎖店要出川“打”到重慶去。
短短兩年,發展怎會如此迅速?在他的3000平米物流配送中心,他道出制勝絕招:“先建好物流倉儲,它是企業發展的咽喉。”
現代物流,是企業物資流通的潤滑劑和推進劑。目前,我省物流產業初具規模,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健全,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集裝箱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物流園區建設取得進展。紅旗、互惠等一批大型連鎖經營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有第三方物流企業200多家,馬士基、敦豪、聯邦快遞等20余家國際知名的大型物流企業已入川。
我省正著力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國際貨代企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培育出1-2家年營業額10億元以上的大型物流企業,3-5家年營業額5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