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控制

2008-12-4 9: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問題 

  主要問題有三大類:信息類問題,供應鏈的運作問題,供應鏈的戰略與規劃問題。 

  綜合成以下方面的內容: 

  1.沒有供應鏈的整體觀念 

  2.對用戶服務的理解與定義不恰當 

  3.不準確的交貨狀態數據 

  4.低效率的信息傳遞系統 

  5.忽視不確定性對庫存的影響 

  6.庫存控制策略簡單化 

  7.缺乏合作與協調性 

  8.產品的過程設計沒有考慮供應鏈上庫存的影響 


 二、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管理技術與方法 

  VMI供應商管理用戶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種在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性策略,以對雙方來說都是最低的成本優化產品的可能性,在一個相互同意的目標框架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這樣的目標框架被經常性監督和修正,以產生一種連續改進的環境。 


  1.VMI管理系統的原則: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則)。 

  (2)使雙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則)。 

  (3)框架協議(目標一致性原則)。 

  (4)連續改進原則。 


  2.VMI的實施 

  第一,建立顧客情報信息系統。 

  第二,建立銷售網絡管理系統。 

  第三,建立供應商與分銷商(批發商)的合作框架協議。 

  第四,組織機構的變革。 

   

  3.VMI的支持技術 

  (1)ID代碼。 

  (2)EDI/Internet。 

  (3)條碼。 

  (4)連續補給程序。 


  (二)聯合庫存管理 

   聯合庫存管理是解決供應鏈系統中由于各節點企業的相互獨立庫存運作模式導致的需求放大現象,提高供應鏈的同步化的一種有效方法。 


   聯合庫存管理的實施: 

  (1)建立供需協調管理機制。 

  (2)發揮兩種資源計劃系統的作用。 

  (3)建立快速響應系統。 

  (4)發揮第三方物流系統的作用。 











 一、JIT庫存控制 

 (一)JIT的原理 

  JIT(Just In Time)意為及時或準時,也有譯為精練管理。它是20世紀70年代日本創造的一種庫存管理和控制的現代管理思想,在日本豐田集團得到廣泛實施,并取得巨大的成效。 

  JIT是一種倒拉式管理,即逆著生產工序,由顧客需求開始,訂單→產成品→組件→配件→零件或原材料,最后到供應商。 

 具備的條件: 

 (1)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信息技術發達。 

 (2)可靠的供應商,按時、按質、按量地供應,通過電話、傳真、網絡即可完成采購。 

 (3)生產區域的合理組織,制定符合邏輯、易于產品流動的生產線。 

 (4)生產系統要有很強的靈活性。 

 (5)要求平時注重設備維修、檢修和保養,使設備失靈為零。 

 (6)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無返工,次品、不合格品為零。 

 (7)人員生產高度集中,各類事故發生率為零。 

  

JIT的特點: 

(1)它把物流、商流、信息流合理組織到一起,成為一個高度統一、高度集中的整體。 

(2)體現了以市場為中心,以銷定產,牢牢抓住市場的營銷觀念,而不是產品先生產出來再設法向外推銷的銷售觀念。 

(3)生產活動組織嚴密,平滑順暢,沒有多余的庫存,也沒有多余的人員。 

(4)實現庫存成本大幅度下降。 

  

 JIT采購的特點: 

 (1)采用少的供應商,甚至單源供應。 

 (2)對供應商的選擇需要進行綜合評價。 

 (3)密切進行信息交流,信息高度共享。 

 (4)交貨時間要求嚴格。 

 (5)采取小批量采購策略。 


 二、MRP庫存控制 

 (一)物料需求計劃的原理 

 MRP是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system)的簡稱,這種方法是由美國著名生產管理和計算機應用專家歐.威特和喬.伯勞士在對多家企業進行研究后提出來的。MRP被看做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生產計劃與庫存控制系統。 

 (二)MRP系統的運行步驟 

 (1)根據市場預測和客戶訂單,正確編制可靠的生產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在計劃中規定生產的品種、規格、數量和交貨日期,同時,生產計劃必須是同現有生產能力相適應的計劃。 

 (2)正確編制產品結構圖和各種物料、零件的用料明細表。 

 (3)正確掌握各種物料和零件的實際庫存量。 

 (4)正確規定各種物料和零件的采購交貨日期,以及訂貨周期和訂購批量。 

 (5)通過MRP邏輯運算確定各種物料和零件的總需要量以及實際需要量。 

 (6)向采購部門發出采購通知單或向本企業生產車間發出生產指令。 



  一、EOQ庫存管理策略: 

  EOQ(Economic Order Quality)稱為經濟訂購批量,即通過庫存成本分析求得在庫存總成本為最小時的每次訂購批量,用以解決獨立需求物品的庫存管理問題。 

  

  EOQ庫存管理模型中的成本主要包括: 

  (1)取得成本。是指為取得某種庫存物資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表示,包括訂貨成本和購置成本。 

  (2)儲存成本。是指為保持庫存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庫存占用資金應付的利息以及使用倉庫、保管貨物、貨物損壞變質等支出的各項費用,通常用TCc來表示。也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3)缺貨成本。是指由于存貨供應不足造成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如失去銷售機會的損失、停工待料的損失以及不能履行合同而繳納罰款等,通常用TCs來表示。 

   

 二、常見的EOQ庫存控制模型 

 (一)經濟訂貨量的基本模型 

 設立的假設條件: 

 (1)企業能及時補充庫存,即需要訂貨時便可立即取得庫存。 

 (2)能集中到貨,而不是陸續到貨。 

 (3)不允許缺貨,即缺貨成本TCs為零。 

 (4)需求量穩定,并且能預測。 

 (5)存貨單價不變,不考慮現金折扣。 

 (6)企業現金充足,不會因為短缺現金而影響進貨。 

 (7)所需存貨市場供應充足,不會因買不到需要的存貨而影響其他。 

  

 計算公式: 

     Q=√ˉ2SD/Ci 

Q為經濟批量;S為每次訂貨費用;D為所需用量;Ci為單位儲存成本。 


 每年最佳訂貨次數公式: 

 N=D/Q=D/√ˉ2SD/Ci=√ˉDCi/2S 

最佳訂貨周期公式: 

 T=360/N 

存貨總成本公式: 

 TC=√ˉ2SDCi 


(二)基本模型的擴展 

 1.訂貨提前期 

 R=L*d 

 再訂貨點,用R來表示。它的數量等于交貨時間(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積。 

  

 2.存貨陸續供應和使用 


 公式:Q=√ˉ2SD/Ci*p/p-d 








  庫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ABC管理法、定量訂貨法、定期訂貨法以及經濟訂貨法(EOQ)、JIT庫存管理方法等。 

   

  一、ABC管理法 

   ABC管理法又叫ABC分析法,就是以某類庫存物資品種數占物資品種數的百分數和該類物資金額占庫存物資總金額的百分數大小為標準,將庫存物資分為A、B、C三類,進行分級管理。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對企業庫存(物料、在制品、產成品)按其重要程度、價值高低、資金占用或消耗數量等進行分類、排序,一般A類物資數目占全部 庫存物資的10%左右,而其金額占總金額的70%左右;B類物資數目占全部庫存物資的20%左右,而其金額占總金額的20%左右;C類物資數目占全部庫存 物資的70%左右,而其金額占總金額的10%左右。 

  

  ABC分類庫存管理方法: 

  1.A類庫存物資的管理:(1)進貨要勤。(2)發料要勤。(3)與用戶密切聯系,及時了解用戶需求的動向。(4)恰當選擇安全系統,使安全庫存量盡可能減少。(5)與供應商密切聯系。 

  

  2.C類庫存物資:對于C類物料一般采用比較粗放的定量控制方式,可以采用較大的訂貨批量或經濟訂貨批量進行訂貨。 


  3.B類庫存物資:介于A類和C類物料之間,可采用定量訂貨方式為主,定期訂貨方式為輔的方式,并按經濟訂貨批量進行訂貨。 



  二、定量訂貨法 

   

  (一)定量訂貨管理法的原理 

  定量訂貨方式是指當庫存量下降到預定的最低庫存數量(訂貨點)時,按規定數量(一般以經濟批量EOQ為標準)進行訂貨補充的一種庫存管理方式。 


  (二)定量訂貨管理法參數的確定 

  1.訂貨點的確定 

  (1)在需求和訂貨提前期確定的情況下,不需設置安全庫存: 

  訂貨點=訂貨提前期(天)*全年需求量/360  

  即 R=LT*D/360 


  (2)在需求和訂貨提前期都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設置安全庫存: 

  訂貨點=(平均需求量*最大訂貨提前期)+安全庫存 

安全庫存=安全系數*√ˉ最大訂貨提前期*需求變動值  (注:最大訂貨提前期,開根號) 

   

  三、定期訂貨法 

  定期訂貨法是按預先確定的訂貨時間間隔進行訂貨補充庫存的一種管理方法。 

   

  (一)定期訂貨法的原理:預先確定一個訂貨周期和最高庫存量,周期性地檢查庫存,根據最高庫存量、實際庫存、在途訂貨量和待出庫商品數量,計算出每次訂貨量,發出訂貨指令,組織訂貨。 

   

  (二)定期訂貨法的控制參數 

  1.訂貨周期T的確定: 

   T*=√ˉ2S/CiR  

  T*為經濟訂貨周期;S為單次訂貨成本;Ci為單位商品年儲存成本;R為單位時間內庫存商品需求量(銷售量)。 

  2.最高庫存量Q的確定: 

  Qmax=ˉQ(T+ˉTk)+Qs 

Qmax為最高庫存量;ˉR為T+Tk期間的庫存需求量平均值;T為訂貨周期;為平均訂貨提前期;Qs為安全庫存量。 

  3.訂貨量的確定: 

  Qi=Qmax+Qni-Qki-Qmi 

Qi為第i次訂貨的訂貨量;Qmax為最高庫存量;Qni為第i次訂貨點的在途到貨量;Qki為第i次訂貨點的實際庫存量;Qmi為第i次訂貨點的待出庫貨量。 

   

 四、其他可參考的庫存管理方法 


  1.零庫存方法 

  2.寄售方法(超級市場方案) 

  3.自來水式倉庫方法 

  4.供應商專柜方式 

  5.自動銷售機方法 

  6.巡回訪問銷售方法 






  聯合庫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 JMI)是一種基于協調中心的庫存管理方法,是為了解決供應鏈體系中的牛鞭效應,提高供應鏈的同步化程度而提出的。  供應鏈上存在著需求與供給的不確定性,即向供應商訂貨量的方差會大于向其顧客銷售量的方差。并且這種波動會沿著供應鏈向上游不斷地擴大,這種現象稱之 為“牛鞭效應”。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牛鞭效應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借助供應商或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信息共享,來減輕牛鞭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聯合庫存強調供應鏈節點企業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使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每個庫存管理者都能從相互之間的協調性來考慮問題,保證供應鏈相鄰的兩個節點之間的庫存管理者對需求的預測水平保持一致,從而消除需求變異放大現象。  聯合庫存管理的優點:1.為實現供應鏈的同步化提供了條件和保證;2.減少了供應鏈中需求扭曲現象,降低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提高了供應鏈的穩 定性;3.庫存作為供需雙方的信息交流和協調的紐帶,可以暴露供應鏈中缺陷,為改進供應鏈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據;4.為實現零庫存管理、JIT采購以及精細 供應鏈管理創造了條件;5.進一步體現了供應鏈管理的資源共享和風險分擔的原則。  聯合庫存管理的實施方法:1.建立共同合作目標;2.建立聯合庫存的協調控制方法;3.建立一種信息溝通的渠道;4.建立利益分配機制和激勵、監督機制。 這是關于聯合庫存管理相關理論知識的介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取長補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