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打造三峽庫區新興投資“洼地”
2008-12-3 15: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三峽庫區第四期移民任務的完成,堪稱“世界性難題”的百萬三峽移民正在被破解,世界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庫區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據了解,早在2005年,針對三峽庫區對外開放發展滯后的現狀,重慶市外經貿委決定在三峽庫區八個區縣首批實施發展開放型經濟綜合試驗,從招商引資、出口技改研發、農業產業化出口示范基地建設、繭絲綢貿工農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等10多個方面,分別與忠縣、奉節、巫山等八個庫區縣形成了《共同推進三峽庫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綜合試驗合作備忘錄》。
忠縣縣長劉貴忠告訴記者,經過試點試驗,忠縣一直把開放型經濟作為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用活用好相關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忠縣,從昔日的“產業荒漠”嬗變為今天的“創業綠洲”。
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恢弘正在中華大地拉開之時,重慶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明確提出,解決好“重慶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擴大開放。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對區縣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讓區縣成為對外開放的主戰場”,“40個區縣都要成為對外開放的‘小老虎’”。
忠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經過多年積淀的發展勢能和多重疊加的發展機遇,提出打造三峽庫區新興投資“洼地”的奮斗目標,預示著忠縣開啟了庫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新征程。
三大戰略,“搶鳥入林”
當前,承接產業轉移已成為區域經濟競爭的“新地標”,被中西部各省市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
“承接搞得越早,集聚的生產要素就會越多,發展的速度就會越快,質量就會越高,后勁就會越足。”劉貴忠認為,侯馬需要“搶鳥入林”的速度,也需要“引鳥入林”的非常之策,讓待嫁“鳥兒”欣然入侯!
為“搶鳥入林”,忠縣將深入實施“產業興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三大戰略,全力推進全民招商,全民創業,打造西部新興投資“洼地”,基本建成‘一橘城兩基地’,加快培育“四個百億集群產業”,建設庫區生態經濟特色產業帶。
據介紹,“一橘城兩基地”是指依托重慶三峽建設集團、美國博富文柑橘公司兩大骨干企業和國家級柑橘技術中心,著力壯大以產、加、銷、研、學、旅為核心的柑橘產業;“四個百億集群產業”是指依托忠縣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船舶機電骨干企業、30萬畝優質柑橘基地、巖鹽資源等,著力打造與新型建材、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能源化醫相關聯的“四個百億集群產業”。
力爭到2012年,全縣累計利用外資突破1億美元,累計利用內資突破15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5億美元;地區生產總值在2007年基礎上翻一番以上,達到150億元,工業總產值翻兩番以上,達到300億元,財政收入翻一番以上,達到10億元,全面實現“三個突破”、“三個翻番”的目標。
四大支撐,“引鳥入林”
市場經濟就是“洼地”經濟,哪個地方的環境適宜,投資要素就涌向到哪里。要想讓忠縣在短時間內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熱點區域,必須在優化軟硬環境,打造城市支撐體系上狠下功夫。
據悉,忠縣將著力構建交通物流、產業承載、行政管理、宜居環境四大支撐體系,形成對外開放的堅實基礎和強大支撐。在交通物流方面,忠縣正加快推進交通港口建設,打造現代物流體系,力爭到2012年實現“半天全國、1周物流”,成為庫區腹地的交通樞紐。
“走進忠縣的工業園區,感受到的是一股如火的創業干勁和一種蓬勃向上的精神。”一位投資者這樣告訴記者。為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打造工業承載體系,忠縣將進一步優化園區布局,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企業準入機制和入園激勵機制,提高園區資源利用效率。
“政務環境已成為決定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向的主要因素。”劉貴忠表示,忠縣將做到“準入門檻再降低,政策環境再優化”、“審批手續再簡化,辦事效率再提高”、“扶商意識再增強,服務質量再提高”,切實把忠縣打造成投資“洼地”、興業“沃土”。
為了“引鳥”,忠縣還將著力構建宜居、通暢、森林、活力、平安忠縣,改善外在形象,提升文化內涵,為客商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五大重點,讓“鳥兒”樂不思歸“招商容易留商難,所謂‘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道理即在于此。”劉貴忠認為,忠縣要打造投資“洼地”并不能一蹴而就,一招即來,而是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只有突出重點,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據介紹,今后一個時期,忠縣將把工業作為主戰場,堅定不移地強化工業的主導地位,做強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和走品牌經濟之路,著力打造四個百億集群產業。
把招商引資作為主攻點,樹立“人人都是招商主體、處處都是招商環境、時時都是招商時間、事事都是招商工作”理念,選拔一批有沖勁、懂經濟、會談判、善招商的年輕干部進入招商引資第一線,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力爭招大商、招優商,招有實力的企業和人品好的企業家。
把“走出去”作為主抓手,鼓勵各級干部到發達地區去“換腦筋”、“結對子”、“搭親家”,帶回先進的思想觀念和成功的經驗;支持企業走出去賺天下人的錢,把企業辦到縣外、市外甚至國外,生產出更好的外銷產品。
把鄉鎮作為主力軍,合理調整鄉鎮產業結構,做強特色產業支撐,實施‘強鎮工程’,賦予鄉鎮更多的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增強鄉鎮調控能力。
把全民創業作為主旋律,不斷完善配套政策,積極營造創業氛圍,著力培育創業“土壤”,同時還將從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農民圍繞本鄉鎮的特色產業積極創業。
劉貴忠最后表示,今后或更長一個時期,忠縣將更高層次地爭取國家部委的政策支持,更寬領域地尋求對口支援省市經濟項目合作,更大力度地爭取主城區集團式支援;進一步加快實施‘承接、轉移’活動,實行分級負責,分工負責,確保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和勞務點對點輸出工作的順利推進;同時以‘引入主城優勢企業,提升庫區城市品質’為目標,開展好主城區對口支援三峽庫區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活動,以期早日把忠縣真正打造成為三峽庫區新興投資“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