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村運輸物流的思考
2008-12-29 14:2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以加工出口為主體的我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 2008下半年我國經濟出現下滑,影響范圍之廣超出專家學者的預料。針對這一狀況,在今年黨的第十七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了發展中國農村的大思路,為農村經濟發展,為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指明了方向。目前人們還習慣看好于城市物流的完善與整合,而投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還處于探索之中,怎樣發展農村運輸物流是我國物流專家和權威人士所關注的課題。寧波物流業如何把握這一契機,把視角轉向農村運輸物流市場,發展農村糧食運輸物流和農村冷鏈運輸物流也是一種好的選擇。
農村糧食物流運輸現狀
據了解,近幾年浙江省每年糧食缺口總量保持在1000萬噸上下,需從東北地區和全國糧食主產區及國外產地調入。與此同時,作為全國糧食市場大省,經浙江省中轉輻射至周邊省份的糧食流量每年達到近400萬噸。由于鐵路運輸運力不足,未來全國特別是在沿海地區通過海運調運糧食的比重將有大幅度提高。順應糧食物流“四散化”和“四位一體”發展要求,浙江省具備較好的基礎和條件,與其他省份相比發展糧食物流具有兩大比較優勢:一是深水港口得天獨厚的深水港資源優勢,將成為國家著力打造“北糧南運”的沿海散糧海運通道的主要依托,發展以海運為主要方式的糧食物流具有先天的比較優勢。二是糧食批發市場優勢。浙江省糧食批發市場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具有較強的批發交易功能,對外輻射能力強、發展潛力大。
但目前浙江省糧食物流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現有港口糧食接卸中轉碼頭數量少,散糧接卸發放設施和能力不足;糧食物流資源亟待整合,倉儲、加工、運輸等環節銜接配套不夠;糧食運輸仍然以包裝袋糧為主,散糧儲運比例很低,流通成本較高;糧食物流檢測標準化程度及信息化水平較低等。
因此,浙江省糧食物流節點布局要以港口和鐵路、公路、內河航運干線為依托,充分發揮各地已形成的糧食批發市場優勢,整合資源、引導儲運、加工、批發、信息等各類企業和中介組織集聚發展。逐步推進臨港型和內陸型兩種類型,國際性糧食物流集散基地、區域性糧食物流中心和地方性糧食物流中心等多個層次構成的糧食物流節點建設,并加強連接省內外各個糧食產銷節點的物流通道建設,構建一個節鏈網絡化、儲運四散化、運作市場化的糧食物流體系。
新出臺的規劃明確指出,要利用舟山和寧波優越的深水港條件,依托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的大好時機,立足浙江、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選擇臨港區域規劃建設糧食物流中心,把舟山、寧波建設成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我國東南沿海糧食主銷區與東北等糧食主產區“無縫化”散糧對接樞紐、國家進口糧接卸減載中轉基地、國內外通用型集裝箱糧食運輸基地、臨港型糧食加工與配送基地,成為我國沿海糧食運輸主通道和糧食及其加工成品進出口的主樞紐。
發展農村冷鏈運輸物流
以“農畜水產品批發市場與低溫物流中心建設”為主題,2008全國冷庫建設與運營研討會,12月4日-5日在寧波市舉行,冷鏈物流專家、學者精彩發言帶給農村運輸物流新的啟示,與會代表就如何運用冷鏈物流的反季節性和保鮮能力為農村物流的運輸打開新的局面,創造新的契機展開研討。
中國倉儲協會沈紹基會長提到,我國生鮮食品流通的主體與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各類農畜水產品批發市場(農貿中心)成為生鮮食品的重要交易場所,各類冷庫成為生鮮食品流通的基礎設施與中心環節,依托冷庫建立批發市場,依托農貿中心建設冷庫,成為近些年來我國生鮮食品流通領域的普通現象。
國家商務部市場運行司丁書旺處長在發言中提到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肉類、果蔬、水產等生鮮易腐食品的生產量與消費量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生鮮食品在流通中的損失也十分驚人。據測算,2007年我國蔬菜產量5.6億噸,其中6000萬噸以上在流通中損耗,損耗率17%以上;水果產量1.8億噸,進入流通約1.1億噸,其中1200萬噸以上在流通中損耗,損耗率11%以上,而發達國家果蔬損失率能夠控制在5%以下。
大會特別邀請的日本橫濱物流株式會社部長小林順一他演講的《新食品流通商業模式的構筑——流通批發市場新的挑戰》受到與會代表的關注。小林順一先生在談到了物流上下游流通節點關系如何理順,如何密切上游生產者、出貨者(農業協會、產地)和下游的超市及大型連鎖銷售店做到無縫連接,指出物流高效化是最為關鍵的手段。演講中他還談到橫濱市中央批發市場通過完善3溫帶(常溫、冷藏、冷凍)設備,提供冷凍、冷藏品一起納貨的服務,以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務,獲得餐飲產業的業務,從食品連鎖店向物流量販店的功能延伸,配合原有的市場批發機能,產生更好規模效應。小林順一先生在談到“橫濱物流效應”時說:多元經營,加上有效管理將信息提供等機能形成合力,確立別具一格的少量配送服務機能。降低成本提升附加值來實現挑戰大型食品批發商,發揮出資方各自優勢領域構筑需要調整機能、配送品質管理、少量配送支持體系。小林順一先生最后在談到做好高端物流服務時我們從他的演講中意識到“信息化科學管理+先進物流技術+高科技物流設備”是做好高端物流基礎與保證。
通過全國冷庫建設與運營研討會,我們看到發展農村運輸物流一定要有發展冷鏈物流的運作體系,這樣才有利于農村物流資源快速流通,壯大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運輸物流,有利于農民及時了解市場的行情,掌握供求平衡;發展農村運輸物流,有利于打破地域觀念和各自為政的小農經濟意識;發展農村運輸物流有利于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中的普及和推廣。加快推進農村運輸物流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從物流發展的規律來看,市場和物流資源這兩個方面是發展農村運輸物流的主要條件,而政府的政策扶持,導向引領對農村運輸物流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農村糧食運輸物流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它的前景非常廣闊。
建立健全農村物流運輸體系的途徑
發展農村運輸物流,要先發展農村道路交通,完善農村運輸網絡體系。一要提高農村物流鮮活類商品、糧食類制品、農用物資運輸時效;二是農村物流運輸需要要配置專用的物流用車(冷藏車、恒溫車、柵欄車等);三要有簡易實用商品包裝(禽蛋、水果、果汁等);四要控制產地到集散地運輸成本;五要有應對惡劣氣候環境影響的預案應急措施。因此寧波物流企業在參與投入農業運輸物流時一定要從自身的優勢出發,結合國情不要急于求成,盲目貪大。
發展農村物流運輸可以利用農村客運汽車站點、農副產品市場等貨物集散地,建立農村物流運輸配送網。利用現有貨運場站、集散地、貨運公司、車隊等站場優勢,完善農村運輸物流布局。利用現有傳統托運、倉儲、貨運代理、貨運配載等體系健全農村運輸物流渠道。擴大農村運輸物流服務范圍,為農村運輸物流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發展農村物流運輸,還要做好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間銜接,供應物流不僅承載著上下游客戶與市場連接,而且它還起著優化調節市場的功能,充分發揮政府的信息網絡作用,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做到互通有無。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GPS定位系統對運輸貨物進行實時追蹤,確保物流貨物在途的安全,達到降低物流運營成本目的。
發展農村運輸物流,要確立主體的資質和專業分工,系統打造農村物流生產組織及流通組織;發展農村物流運輸要做到生產與流通無縫聯接,以集約的規模經營,增強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因此發展農村物流運輸需要有現代物流管理理念與先進的物流技術支撐,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更需要有一個創新的思想和前瞻長遠的戰略眼光,去開拓農村物流運輸市場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