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2008-12-29 13:2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段思午南小渭
近日,由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印發的一份 《東莞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做法與啟示》報告指出,東莞市部分加工貿易企業立足自身實際,抓技改、重研發、做品牌,率先實現了更高層次的跨越。報告認為,這些企業的經驗及做法,對廣東省引導和幫助廣大加工貿易企業升級轉型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做品牌補短 重研發排憂
報告總結了東莞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六點具體做法,即拓內銷,“解”外需市場萎縮之困;做品牌,“補”代工貼牌利薄之短;重研發,“排”核心技術依賴之憂;促技改,“克”勞密企業缺工之難;抓節能,“棄”粗放生產污耗之弊;推新品,“避”產品結構單一之險。
技改促轉型 內銷解外困
近年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毛織業等傳統制造行業發展維艱。但以大朗鎮穎祺實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部分毛織企業,將技術改造作為突破口,成功實現轉型升級。2001年開始,該公司就將部分勞動密集型生產工序轉移到內陸城市,近年來又引進國際先進生產設備,既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單位制造成本,也解決了 “招工難”帶來的生產壓力。經過技改,公司今年產量預計比去年翻一番,利潤空間明顯增加,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同時,技改也推動了公司原在香港的研發設計中心轉移到大朗,使公司逐步由勞動密集的生產基地轉變為資金和技術密集的現代企業。
給企業減負 做好扶持服務
報告認為,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就要進一步為企業減負,讓企業包袱更輕。各地應當認真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發展規劃的企業,加快其土地、廠房確權辦理手續,盤活企業沉淀資金。同時不斷完善市、縣、鎮、村(社區)的利益分配機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有條件的地方應承擔更多村(社區)一級的社會公共支出,防止基層組織為應付支出壓力而向企業增加攤派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