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人才市場08年度人才需求行情分析
2008-12-28 2: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濰坊市經濟社會穩步、快速的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增多,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當前,高校畢業生的擇業創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向基層、面向多種類型經濟所有制企業就業成為就業的主渠道,不再過渡追求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就業。這些發展和變化,使我市人才市場充滿活力、供需兩旺。
一、總體走勢
截至目前,濰坊人才市場舉辦例行人才招聘會133場,其中大型人才招聘會11場。共有5054家用人單位、提供近58383個崗位,11萬余名求職者進場擇業,有5.7萬多名各類人才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與2007年同期相比,用人單位數量增加了396家,增幅9.5%;招聘崗位增加了5430人,增幅為11.3%;進場求職人數增加了5300多人次,增幅11%。
二、供求熱點及學歷情況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崗位排在前10位的是:市場營銷、技工(技師)、機械、設計、企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應用類、財會、化工、國際貿易、建筑等十類專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占招聘崗位的35%。技工(技師)和機械類崗位急劇增加,分別由去年下半年需求排行的第八、第五位躍居第二、三位。此外,物流倉管、電子等崗位的需求也較為旺盛。而求職者的專業排在前十位的是財會、計算機、設計、教育、管理類、衛生、英語、市場營銷、法學、貿易等十個專業。同去年下半年相比,計算機專業仍為第二位,財會專業上升較大,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一,設計和教育類上升幅度最大,躍居三、四位,營銷和管理專業有所下降。
學歷統計顯示:專科學歷仍是需求和供給主體。用人單位要求的學歷大部分以專科學歷為主,更多的側重于有能力、有實踐經驗的人才。進入市場求職人員中,專科學歷占42%,中專占33%,本科占23%。與去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
三、才市特點分析
(一)人才供需結構差異明顯。需求和供給排在前十個專業的情況表明:供需雙方僅有50%的一致性,需求與專業脫節的問題比較明顯。計算機、財會等專業相對集中,致使人才供給數量相對過剩,而機械、技工(技師)、化工專業則供不應求。數據表明,人才競爭將日趨激烈,某些專業的競爭形勢較為嚴峻。
(二)民營企業成大學生最大顧主。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我市大量本土企業逐步國際化,加入民營企業實質上成為低成本進入國際人才市場的捷徑,再加上有競爭力的薪酬,這都成為民營企業吸引大學生的主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我市民營企業/個體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雇主,共雇用大中專畢業生3萬余人,占我市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的76%。
中小企業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雇主,300人以下的企業雇用了52%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而在國有企業、中外合資/獨資企業、政府機構/科研事業和非政府的非營利組織就業中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24%。
(三)熱門專業并非就業熱門。據市場調查,畢業半年后,本科專業的平均就業率是91.2%,但是很多熱門專業的就業率并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依次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另據我省《近3年來本專科畢業生生源情況、社會需求和就業流向等情況的調查》結果也表明,高校熱門專業不一定是就業熱門,十大熱門專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四)制造業、服務業人才就業前景廣闊。隨著我省建立“半島城市群,發展半島制造業基地”戰略目標的實施和發展,需要大量的相關專業高技能人才。濰坊處于連接半島和內陸的中心地帶,職業教育先進,為半島制造業等部門等輸入大量的優秀人才。據統計,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的五個專業依次為:機械設計與制造,發電廠及電力系統,紡織技術、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化工技術等。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內,制造業的發展必將帶動服務業的發展,這方面的人才將大有可為。
濰坊市人才服務中心提醒廣大畢業生,高考考生在選擇大學所讀專業時不要一味地盯“新”逐“熱”,將來能否順利就業,在選擇大學專業中無疑是需要眼光與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