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職場資訊

服務“四個中心”建設 大力構筑人才高地

2008-12-28 2: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上海市委、市政府越來越關注人才問題。為落實好鄧小平同志的要求和黨的十四大對上海提出的戰略定位,1994年市委提出“要實現上海跨世紀發展目標,關鍵在于構筑上海人才資源高地”的戰略設想。 
  上海以育人戰略、引智戰略和開發戰略為主題,奏響一曲氣勢磅礴的“人才交響曲”,大力構筑人才高地,培養和集聚一大批海內外人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大發展,以及新時期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和智力支撐。
  營造頗具活力用人制度
  構筑人才高地,關鍵是看能否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上海著眼經濟體制改革需要積極進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規劃、整體推進,取得比較明顯成效。一系列探索與實踐,成為上海實施人才高地戰略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銜接,率先推進企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經過多年努力,形成由“市國資委—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公司—面上企業”組成的國有資產出資人體系,市管國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推進國有企業干部分類分層管理,逐步理順企業干部管理體制;改進經營者選拔方式,初步形成經營者擇優錄用、競爭上崗機制;推進經營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大力推進企業監控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培育和推進經營者人才市場建設,為經營者競爭上崗創造良好市場條件。
  ■二是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不斷深化黨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0年以來,上海以擴大民主為取向,以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和管理監督機制為重點,進行積極探索實踐。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積極改進干部選拔任用方式。對市管干部任免,做到不經民主推薦的不考察;新一屆地方領導班子換屆,對班子人選進行全額定向民主推薦;市委全委會對區縣黨政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實行無記名投票表決制度;市委常委會對干部任用事項試行票決制;積極引進競爭機制,近年來先后推出副局以上9批次37個職位,2007年市委對14個副局級崗位實施公選,取得較好社會反響。科學考核考察干部,探索建立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實現干部考核評價制度重要突破。統籌全市干部資源,進一步完善干部交流機制。2007年區縣換屆中交流任職的黨政領導102人,占黨政班子成員總數36.8%。同時,通過聘任等方式選拔黨政機關以外人員擔任黨政機關中部分專業性較強領導職務,不斷拓展選人、用人空間。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形成信息化、多樣化的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建立“上海干部在線學習城”,探索建立社會化培訓機制。
  ■三是根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不同類型事業單位特點,按照“脫鉤、分類、放權、搞活”基本思路,不斷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分類指導,實現政事職責分開。運用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等形式,改變干部選用方式,領導干部普遍實行任期制,中小學校長全面實行職級制,專業技術人員與行政級別脫鉤,實行聘任制和聘用合同制。探索由國家用工向單位用工、行政調配向市場調配“兩個轉變”,用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推進用人市場化進程。探索建立形式多樣、自主靈活分配激勵機制,初步實現分配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
  不斷調整人才引進政策
  構筑人才資源高地,必須堅決破除不利于人才流動、人才創業的政策限制,努力營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政策環境。1994年,市人事局頒布意見,把引進人才重點放在年紀輕、學歷高、有發展后勁的創新人才上。1998年,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控制人口,不控制人才”,進一步深化人才高地的戰略思想。僅以1999年7月至2000年9月為例,上海引進各類人才10274人,創下新紀錄。2001年,適時推出《海外人才上海居留證》制度、《上海市人才居住證》制度等多項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和國內高層次人才來滬工作、創業。2003年,制定《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和《上海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行動綱要》。2006年,出臺《上海市“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上海不斷對引進人才政策作出重大調整,有力保障人才高地建設。
  ■一是1999年2月,首創人才“柔性流動”機制。主要做法是“最佳年齡段用人”,用“精英人才的精英階段”;主要特征是“戶口不遷、編制不轉、智力流動、來去自由”。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取得明顯成績,已有7萬余名留學人員來滬工作和創業,約占全國總數1/4,上海成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和創業的首選城市之一。
  ■二是積極推動人才市場建設。1994年10月,成立“中國上海人才市場”。1996年12月,又頒布實施《上海市人才流動條例》。上海已基本形成以國家級區域性人才市場為主體,區、縣人才市場和其他行業性人才服務機構共同組成的全市性體系。近年來又建立金融、航運物流人才服務中心,提供專業化服務。
  ■三是實施人才開發重點工程,先后啟動培養萬名科技帶頭人工程、百千萬人才工程、跨世紀高層次人才開發工程,在全國首創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開發試點,一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在申城涌現。截至2007年底,全市擁有兩院院士16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34人(含兩院院士49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1人,“973”首席科學家46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28人。(市委組織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