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寧波現代服務業
2008-12-27 11: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商務學院沈時仁劉文霞
寧波現代服務業在產業定位上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在服務目標上不僅為寧波現代制造業、港口和人民生活服務,還要服務長三角、輻射中西部、連接海內外。 《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力爭到2010年,第三產業的經濟比重達到43%。”這就意味著從2008年開始寧波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需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即第三產業必須比第二產業增速高出2個百分點才能實現上述目標。可見,加快發展寧波現代服務業成為當務之急和具有戰略意義的歷史任務。
寧波現代服務業的現狀
一是總體規模擴大,并以較快速度增加。2003~2007年,寧波市第三產業GDP增加值逐年上升,4年內增長2倍多,并在2006年突破千億元大關,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1%。寧波市 “Ⅱ>Ⅲ>Ⅰ”的產業結構已經確立。
但橫向比較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仍偏低。2007年,寧波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比長三角16個城市平均水平低2.14個百分點,比上海市低1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總量居副省級城市第9位,比較優勢不明顯。
二是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斷增加,但發展仍顯滯后。2004~2006年,第三產業對寧波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5%、47.2%、47.5%。具體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服務業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但就寧波市服務業就業結構來看,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行業依然是批發與零售業,且總體上仍以第二產業為主。其次是服務業吸引外資速度加快。但從總量看,第二產業仍是吸收外資的主體。再次是服務業成為新的稅收增長點。第四是有利改善居民消費結構。
三是全面發展和重點提升的格局正逐步形成,但行業結構不合理。傳統行業發展穩定,新興行業增速迅猛,發展勢頭強勁。從GDP增加值及其比重看,寧波服務業中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占主導地位,金融保險、科學研究等高端服務業有所發展,但所占比重較低。從服務貿易內部各行業收入看,2007年寧波服務貿易出口總收入為181687.5萬美元,處于前兩位的是其他商業服務和運輸業,分別為1089699美元和651336美元,排名最后的是電影音像3.9萬美元,其次是通訊郵電業16萬美元。
加快發展寧波現代服務業的制約因素
觀念制約——認識不足 寧波市“十一五”規劃提出 “優一產,強二產,興三產”,足見政府已相當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問題,但上下還未形成共識,尤其對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與全面提升工業競爭力的關系認識不足。
同時,服務企業缺乏品牌意識。2007年寧波市工商局發布的 《寧波市商標發展報告》顯示:近3年,寧波市商標注冊數以每年3000件以上遞增,可是服務商標注冊量僅占9.4%,金融、IT等行業的服務商標更少。境外注冊商標只有1906件,只占總數的6%。
產業競爭力制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弱 從國際市場占有率看,2007年寧波服務貿易出口額占全國服務出口額的比重為1.486%。筆者也同樣計算2003與2004年寧波服務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分別為0.01%和0.03%。該指標靜態地說明寧波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從貿易競爭指數看,2002年至2007年,寧波市服務貿易競爭力在不斷增強,2006年是轉折點,TC指數達到正值。但與1的差距還很大,表明寧波服務業在國際市場上產業競爭力較弱。
從勞動生產率看,該指標反映了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即用產業的勞動者一年內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總額(萬元)除以該產業當年的就業總人數(萬人)來反映產業競爭力的高低,其值越大,產業競爭力越強。反之,越弱。通過查閱相關城市統計年鑒計算得到,2005年寧波為77736,上海為99696,寧波與先進城市的差距將在較長時間內存在。
人才制約——現代服務業人才匱乏 根據 “經普”資料,寧波市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中,大專及以上學歷所占的比重僅為13.0%,分別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低1.9%和11.4%,也低于杭州、蘇州8.33和1.62個百分點;而初中及以下學歷者所占比重卻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另外,專業技術人員比重和中高級職稱比例也低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所以,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高層次人才缺口較大,結構性矛盾突出。
體制制約——現代服務業內部制度變遷跟不上 寧波在現代服務業內部制度上已下很大功夫,但部分政策限制過嚴,行業管理不夠規范,市場競爭無序的局面在短期內依然存在。《2007年度市科技進步統計監測評價報告》顯示,寧波市科技經費投入增幅、科技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的增長率,均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另外,融資、稅費制度也制約著服務業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
區位制約——經濟末端效應造成競爭力減弱 寧波屬于上海大都市圈的東南末端位置。因此,必會受到經濟末端效應的不利影響,尤其是上海,對寧波的市場份額和人才資源,特別是在金融服務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影響較大。同時,寧波與周邊城市如杭州、蘇州的差距正在拉大。
當然,一些新的制約因素如環境、資源的容量約束趨緊,人民幣和國際油價的變動風險增加等等都將影響寧波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加快發展寧波現代服務業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是跳出寧波,融入長三角服務一體化。當前,長三角經濟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寧波要始終明確在長三角中的分工與定位,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全面推進長三角現代服務業中心建設。
由陳憲教授主持的 “長三角地區16城市服務經濟指數”顯示,寧波屬于次級中心城市,與其他15個城市在地理區位、自然資源、產業特色和制度優勢等方面存在許多互補因素。而且,隨著長三角地區重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次級中心城市與一級中心城市 (上海)之間的影響和輻射變得多層次化。所以,寧波在做強自身的同時,要主動服務全省,加強與各地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合作,共構區域一體化市場體系。
寧波必須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模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好規劃和政策引導,不失時機地探求與長三角發達城市核心區發展進程相適應的現代服務業態,有選擇地承接國際服務業的轉移,找到引領本地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業態,推進業態升級,構建長三角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業之間信息交流、活動參與、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合作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的層次與質量。
第二是立足寧波,增強次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
首先是深入學習,正確處理現代服務業與臨港工業的關系。一方面,服務業必須以工業為基礎,只有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具備發展服務業的眾多基礎和優勢,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另一方面,現代服務業發展又為臨港工業的發展服務,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如今,寧波處于工業化發展中后期,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已有收獲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之一是第二產業仍不夠發達,導致現代服務業發展所需的各要素難以俱全。因而,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發展現代服務業與發展臨港工業是一個和諧發展相互促進的完整過程,才能完成這項政府與企業、民眾共同推進的歷史任務。
其次是從比較優勢出發,發展重點產業。依托港口和產業優勢,充分挖掘 “微笑曲線”兩端的生產性服務產業,重點發展具有寧波特色的本土現代服務產業和拉動力強勁的關鍵業態。如第四方物流、工業設計、綠色加工制造等,逐漸提高低端制造業的附加值。并讓生產性服務業自然拉動生活性服務業,著力打造具有臨港優勢的高端服務業。
考慮區位優勢,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城市服務業發展經驗,注意產業的承接性、延伸性和互補性,避免“產業同構”現象,嘗試建立服務業發展的互通組織,形成互動格局。尤其要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如服務外包等業務的開展來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提高現代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
第三是提升企業主體,促進寧波服務企業國際化。標準是企業的基因,市場競爭的結果是標準為王。對難以儲存的服務業來講,標準更為重要,加快實施和逐步確立臨港服務企業的標準化建設,通過企業流程組織管理體系的構建,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規范體系,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培育一批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在優勢領域設立示范工程并加以應用推廣,有準備地開展國際合作,鼓勵國內企業有準備地走向國際市場,支持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并購等方式擴大服務業對外投資。同時,應大力夯實民營經濟服務業,放寬市場準入,形成多元化的服務業主體結構。
第四是抓好發展載體,擴張地區經濟能量。增強中心城市的資源集聚和配置能力,形成發達、規范的現代大市場體系,加快核心商務區、商務會展區、港口國際物流區等帶動作用顯著的服務業功能區塊的建設,著力提升寧波市國際貿易平臺、電子口岸和港口管理的綜合實力。完善布局合理的新型現代服務業體系,建成 “三個圈層”,形成 “四大平臺”,即以進出口貿易為主導的國內外商貿交易平臺,服務先進制造業的供應支撐平臺,提高城鄉居民生活的綜合服務平臺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公共服務平臺。
第五是以重點要素為突破口,建好配套設施。包括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建立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實施財稅促進政策、有序推進城市化建設,加快信息化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