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農村實現村村通公路
2008-12-26 18: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12月22日開始,市交通局和市農村公路管理處共同派出檢查組到各縣檢查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我跟著檢查組成員來到尉氏縣、通許縣等地采訪農村公路工作,親眼看到了公路修通后給廣大農民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市交通公路部門便提出了要盡快在農村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2004年以來,我市每年都將“村村通”工程作為當年要為人民群眾辦好的大事、實事。經過近10年積極努力,這一目標終于在去年11月全面完成,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已突破8000公里,達到8400公里。目前,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與經過我市的高速公路和干線公路相連,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農民出行難和農副產品外運難等問題,成為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亮麗風景。
據市交通公路部門負責同志介紹,我市農村公路事業起步是比較晚的。上個世紀80年代,全市只有城鎮郊區的一些村子修通了公路,多數距離城鎮較遠的村莊仍然是土路。落后的交通條件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市交通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提出了“村村通”公路工程,集中力量每年解決一部分村莊的交通問題,最終實現全市村村通公路。
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以來,市交通公路部門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資金短缺,尤其是近幾年,國家為了減輕農民負擔,禁止集資修路,給工程建設帶來了更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市交通公路部門采取“向上級要一些、地方財政擠一些、交通部門拿一些、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籌一些”的辦法,千方百計解決資金問題。近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市政府每年都要從財政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于公路建設。據統計,自2001年以來,我市平均每年新改建農村公路近500公里。在去年實現村村通公路目標后,市交通公路部門今年又新改建農村公路300多公里。
在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公路部門科學決策,市、縣農村公路管理部門精心組織,廣大修路職工每年都有近10個月連續奮戰在農村施工第一線。為了切實修好路、造福農民群眾,市交通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規范建設市場、確保工程質量、做到群眾滿意。像統一資金管理,確保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工程建設上;實行項目激勵機制,鼓勵先進,鞭策落后;對農村公路建設實施目標考核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市交通公路部門負責同志經常深入基層檢查督導,認真傾聽農民朋友對公路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懇請大家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按宕逋ā惫饭こ探ㄔO對全市農民增收致富、農業增產增效和縣域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今年年初以來,市交通公路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農村公路管理管養作為實現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市政府和市交通公路部門多次召開會議專題進行安排部署,各縣(區)政府進一步強化責任主體意識,圍繞目標,狠抓落實。市、縣兩級交通公路部門切實加大監管力度,加強技術指導和業務督導,扎實有效地開展“文明養路村”、“文明養路鄉(鎮)”創建活動,全面調動各地的管理養護工作積極性,提高養護質量。同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各具特色的管養新模式不斷涌現。通許縣馮莊鄉前山龍口村實行“門前三包”養村道,村委會與全村200多戶農民群眾簽訂了“門前三包”(包養護、包衛生、包綠化)養護協議,發動各農戶對房前屋后路段自行義務管護。同時該村還自發成立了由老黨員、老干部組成的義務養護隊,定期打掃和清理村外連接路段,實現了村道的有效管養。尉氏縣崗李鄉韓左村組建了一支23人的養護隊伍,專門指定一名村干部負責,對全村街道進行分段養護,村里統一配備養護工具,對養護人員每年劃撥一畝荒地,其種植收入作為報酬,并對先進養護個人獎勵500元現金。據統計,目前全市共完成農村公路養護總投資突破3000萬元,創建“文明示范路”54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大中修近百公里,2000多個行政村積極開展“文明養路村”創建活動,農村公路管養路段平均好路率達到73.6%,超省計劃3.6個百分點,使農村公路的整體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