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業到南沙避風
2008-12-26 17:1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三大利好吸引企業落戶南沙,廣州南部“硅谷”已具雛形
本報訊(記者/閆業偉通訊員/南宣)今日,GGP(廣州)園林機械項目、廣州南沙龍沙API項目、廣州南沙巴賽爾聚烯烴項目等12家重點項目將在南沙舉行聯合開業儀式。此前,已有新華南方軟件、軟通動力等多個大型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南沙。在全球金融風暴下,南沙已成不少企業“避風”的樂土。
據介紹,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不少地區的招商引資遇到困難,但南沙今年1月至11月份,在引進龍頭項目、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特色產業方面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5%。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和大型臨港經濟企業紛紛“搶灘”。
產業集聚
一周內兩大軟件企業落戶
本月中旬,新華南方軟件外包公司和北京軟通動力華南總部在一周內先后落戶南沙。其中,新華南方公司是廣東軟件出口委員會的龍頭企業,而軟通動力公司則是從事軟件服務外包業務的亞洲百強企業。
據介紹,南沙區在基本完成臨港產業規劃布局后,將以服務外包為新的切入點,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新突破。同時,將過去制造業以物流為主線搭建基礎環境的思路,轉變為以人的需求為主線的環境建設。目前,南沙服務外包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已初見成效,服務外包培訓中心、豪景數據中心、盛華呼叫中心、麥兜動漫制作中心等項目都在順利推進當中。
區位優勢
將建華南最大國際保稅物流中心
廣州南沙保稅港區正式設立后,致力于建設成華南及泛珠三角地區最大國的國際采購中心、國際保稅物流中心、轉口貿易中心和出口加工中心。
南沙區發改局局長翁殊武介紹,南沙保稅港區可以通過“水水轉運”方式,充分發揮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內、外貿貨物中轉的樞紐節點作用,切實降低內、外貿貨物中轉的成本,實現珠三角經濟區與國內、國際市場的有效連接。
據介紹,南沙保稅港區位于珠江入海口,通過珠江水系內河航運輻射到珠三角中西部地區以及珠江流域的廣西、貴州等省區。廣州要發展“空港經濟”和“海港經濟”,建設“亞洲物流中心”,南沙港區的位置得天獨厚。
目前,南沙保稅港區主要開展保稅倉儲、國際中轉、轉口貿易、進口加工等國際保稅物流業務,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的稅收和外匯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企業可以在貨物進港區后立即辦理出口退稅,而保稅港區強大的倉儲功能和出口加工作業區,也將大大降低了出口企業的成本,減輕企業流動資金負擔。
經濟實力
年均增長40%以上
目前,南沙已初步形成了汽車、鋼鐵、造船、裝備制造、石化、高新技術及港口物流等七大產業基地。有數據顯示,南沙的經濟實力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長。
在汽車產業方面,南沙年產50萬臺的廣州豐田發動機項目以及年產20萬輛的廣汽豐田整車項目已投產并在2008年超過生產能力,新的年產20萬輛的豐田整車第二條生產線正抓緊建設并將于明年中期投產。2007年,汽車制造業實現工業產值461.2億元,占南沙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4.75%,實現國稅收入44.72億元,被列為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
同時,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等先后落戶南沙,共設立20個研究中心和2個公共實驗室。慧視光通訊、龍沙生物醫藥、新華南方軟件等項目已落戶南沙,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已達35家,2007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38億元,同比增長1.15倍。廣州南部“硅谷”已具雛形。
南沙幾大產業的發展,也為南沙現代臨港物流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9月1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對全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依托南沙臨港工業基地,高標準建設汽車、石化、造船、鋼鐵等產業集聚區,并要求南沙要在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以上的目標。
據了解,盡管年內有全球金融危機、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一、國家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國家土地和環保政策收緊、原材料與勞動力漲價等眾多不利因素影響,但南沙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各項任務仍然順利完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年1月至11月,南沙區完成工業總產值892.5億元,同比增長13.9%;外貿出口總值20.9億美元,同比增長7.6%;進口總值28.7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全年預計實際利用外資完成5.48億美元,同比增長3.8%;合同利用外資完成7億美元,與去年持平。其中,南沙區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5個,增資項目36個,合同外資5.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