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流通網絡搭通道商貿服務擴內

2008-12-26 17: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為了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保增長、促消費、調結構”的任務部署,保持對外經貿平穩健康較快發展,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明確了2009年商務工作的八項任務。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對這些任務進行逐一解讀,并從今日起奉獻讀者。
  任務:加強流通網絡建設,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一是加快農村流通網絡建設。以日用品流通網絡和農產品流通網絡為重點,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爭取到“十一五”末再建設改造25萬家農家店和3000個區域性配送中心,覆蓋75%的鄉鎮、50%的行政村,配送率達到50%以上;進一步拓展“一網多用”功能,推進“萬村千鄉”網絡與供銷社、郵政、電信等網絡的結合。深入實施“雙百市場工程”,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和大型流通企業農產品冷鏈配送系統建設,提高鮮活農產品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
  二是繼續完善城鎮流通網絡。以搭建公益性服務消費平臺為重點,滿足城鎮居民對文化娛樂、休閑旅游、體育健身和家政服務等多元化服務需求。不斷完善社區商業功能,大力推廣“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引導購物、餐飲、服務類連鎖企業進入社區,發展貼近居民生活的業態和服務方式。開展縣級市商業網點規劃,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三是扎實做好家電下鄉推廣工作。家電下鄉政策是財政支持擴大消費的有益探索。從山東、河南、四川、青島三省一市的試點情況看,這一政策不僅支農惠農,而且對擴大農村消費成效明顯,財政資金放大了近7倍的購買力。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明年家電下鄉政策要推廣到全國。同時,對地震災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農民購買家電的補貼將由中央財政全額承擔。
  四是規范發展再生資源流通網絡。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支持基礎條件好、輻射能力強的再生資源市場和分揀中心建設,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率。完善二手車市場信息系統,倡導汽車品牌經銷商開展新舊汽車置換業務,支持二手車交易市場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改造升級,加大對汽車報廢更新的資金扶持,加快淘汰“黃標車”。開展零售業全面節能行動,支持城市大型零售店鋪開展節電節水技術改造。引導零售企業簡化包裝。
  五是積極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業。通過股權置換、資產收購等方式,對國有流通企業資源進行跨區域整合,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組建培育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控股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增強市場供給保障和調控能力。
  解讀: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洪濤
  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流通業對穩定國民經濟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商務部此次對加強流通網絡建設,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工作部署十分必要和及時。
  在包括農產品、日用工業品和生產資料在內的農村流通網絡體系建設方面,國家投入了很大力量,但目前仍存在比較嚴重的條塊分割現象。農村不同的商品主體———糧棉肉禽蛋奶等有幾個不同的部門監管,且相互之間的協調性不強。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重復建設嚴重,還導致流通成本增加,影響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和農村消費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農村流通網絡,要充分發揮農民在流通體系中的作用,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傳統和現代的流通網絡結合起來,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在發達地區,要充分發揮大型流通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主導作用;而在偏遠地區,則要調動作為流通業中的主體———中小型流通企業的積極性。
  在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直是受到重視的方面,而涉及流通領域的政策卻比較少。流通業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對于穩定市場,搞活商品流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議加強這方面的政策制定。另外,建議明確商務部作為全國整個流通體系的主導性宏觀調控部門,對流通體系進行整體規劃和協調,避免“政出多門”的現象。
  國家注重投資、出口、消費協調發展,并積極擴大國內消費市場。但在這些措施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重投資、輕消費的問題。擴大內需應重點放在擴大居民的最終消費上,即國內城鄉居民在吃、住、行等方面的貨物商品和服務商品上的消費。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人均GDP處于2000美元~3000美元區間,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將為經濟增長帶來強勁的國內需求。同時,由于地區的差異化,也使得消費結構多樣化,相關部門要加強消費方面的引導。
  此外,還應重視商貿服務業的發展,如美容美發、典當租賃等行業。一直以來,商貿服務業相對于一些優勢產業的人員收入和社會地位比較低,決策部門應制定系統的產業發展政策加以引導,并將財政和貨幣政策手段加以配合,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發揮其自主權。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