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擬設中國第三大開發區 建內陸開放試驗區
2008-12-25 19: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來自消息人士的信息稱,重慶市目前正在向國家申請設立的“中國第三區”將定名為“兩江新區”,該市目前正對這一面積為900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功能設計及“政策創新”。
“兩江”特色
“重慶市某行政機構主要負責人22日在一個小范圍會議上說,中央方面支持重慶正在醞釀的、將該市渝北區、江北區、北部新區及北碚區個別組團等區域整合成‘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做法。目前,重慶已經把該新區初步定名為‘兩江新區’。”一位消息人士24日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兩江新區”的功能設計及政策創新方案預計明年初即可向國家提交。
該消息人士說,上述行政機構負責人稱,重慶“兩江新區”打算與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并列成為中國三大開發區。
這是重慶市政府官員首次披露該市意圖打造的“中國第三區”正式名稱為“兩江新區”。此前,當地在擬訂相關方案時均采用“北部新區”這一名稱。
據公開資料,重慶市政府政策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勇是該市公開提及“兩江新區”這一名稱的人。他24日稱,重慶市要打造的“中國第三區”可以叫“兩江新區”,因為重慶有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
土地將夠用10~15年
不過李勇表示,“兩江新區”概念的靈感來自重慶市原市委書記黃鎮東(2002~2005年在任)。
李勇說,黃鎮東離任前提出了“第二半島”的概念,也就是由嘉陵江環繞而成的重慶市北部區域的半島狀區域。黃鎮東當時稱,重慶目前最繁華的區域——渝中區半島(長江、嘉陵江兩江之間的半島狀區域)面積很小,只有幾十平方公里,而“第二半島”則是個可以大面積擴展到幾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半島。
不過,黃鎮東離職后,該開發思路未得到實施,但重慶市政府的智囊機構對這一發展思路予以了關注。
李勇認為,重慶正在醞釀的“中國第三區”可能獲得的最大政策是土地政策,“中國第三區”獲批后,900平方公里基本可夠重慶的產業用地使用10~15年。
“我特別注意到,中央高層21日到重慶考察,來了10多個部長級官員,其中國土資源部來的是正部長(徐紹史)。”李勇說,這比今年7月國務院幾十個部委集中赴重慶考察的官員級別高很多。
四種規劃同步先行
李勇稱,重慶目前正在醞釀對“中國第三區”實行“規劃先行”,并把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性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及生態布局規劃系統疊合起來做,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重慶在操作類似區域時曾有過失敗:1998年前后,重慶曾提出“北部新城”計劃,但隨后,該區域主要地塊在“北部新城”設立前,就已被部分“先知先覺”的房地產開發商以金融區、生態區等名義圈完,現在該地塊基本為住宅項目。
當地政府只得于2000年對此進行了修正,在渝北區內劃出100多平方公里,以高新技術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拓展區域的名義,造了一個“北部新區”。
“薄熙來書記在到重慶之前,曾找重慶市前市長包敘定‘請教’治市之方,包敘定特別提到重慶市在操作‘北部新城’上的失敗,因此估計重慶這次操作‘中國第三區’不會重蹈覆轍。”李勇說。
不過,“中國第三區”面臨另一大挑戰,即行政體系的整合問題。整合之后,渝北區、江北區、北部新區(實際上是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拓展區域)的行政班子是否整合?
目前,重慶市傾向于設置一個過渡期,暫不動這幾個區域的行政體系,以上設“管委會”的方式來過渡,這樣可以利用各區手里已有的資源。不過,此模式難免受到各種利益體系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