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30年交通物流業十大領軍人物
2008-12-24 19: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按姓氏筆畫為序)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百人榜系列評選評審專家團
王樹生 (1954年-) 出生于天津,為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現任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捷富凱-大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市政協委員。2006年獲得“中國物流最具影響力人物”稱號。 王樹生書寫了他的創業歷史,以6萬元人民幣創業起家,如今擁有30億元資產、幾千名員工、輻射全國191個城市的現代化物流企業集團,業務遍及國內國際快遞、空運、海運、陸運和倉儲等。大田集團已經從天津的一家小貨代公司發展成每年上繳國家利稅近3000萬元的大型現代化企業。王樹生和大田成功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多種因素,他們的財富取之于社會,回報于社會,讓每一分錢都用得有意義。據不完全統計,16年來,王樹生先生為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達1902余萬元。“國際化的合作與聯盟”已成為王樹聲的經營理念。
劉安東 (1946年-) 遼寧鳳城人,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通信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程師。1998年8月出任國家郵政局副局長,2003年4月至今任國家郵政局局長、黨組書記,信息產業部黨組成員。現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 劉安東帶領中國郵政,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加快推動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積極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郵政事業更快發展。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中國郵政著力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提升郵政的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和發展核心業務,提高全網運行質量和效益,推進信息化建設,使郵政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還加強企業科學管理,注意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實現了中國郵政經濟的持續、平穩、協調、健康發展,為中國郵政的進一步飛躍做好了準備。
劉紹勇 (1958年-) 1978年加入民航業,畢業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具有一級飛行員職稱。2000年至2002年任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2004年8月任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總經理,現任東航集團公司總經理。 劉紹勇是三大航空集團歷史上最年輕的統帥。曾任民航總局副局長的劉紹勇,也是唯一同時擁有國家一級飛行員身份的航空公司領導。正是他,以曾經熟練駕馭飛機的手,引領著曾經巨虧的南航,在短短兩年時間里扭虧為盈、重歸主航線。2006年,實現了集團成立五年來的首次盈利。他在南航僅4年時間,不但使南航成功扭虧,還成為進入世界航空客運前5強的航空公司。其經典語錄有“我是個不愛咋呼的人,我更愿意埋頭做事。”“服務沒有止境。從程序規范到感情交流,從一次信任到長期擁有,是一個質的飛躍。”
李紹德 (1950年-) 上海人,李紹德于1983年畢業于上海海運學院,1997年取得工學碩士學位,現為上海海事大學客座教授。李紹德2003年起任中海集團黨組書記;2006年6月起任中海集團總裁。2006年11月24日任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總裁。 李紹德1968年加入上海海運局,長期從事航運企業的管理,處事果斷,求真務實,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和豐富的運輸安全管理經驗。他接任掌舵中海集團后,在繼續投資集裝箱船隊的基礎上,做大做強了中海集團的散貨和油輪運輸業務等航運主業,積極發展相關產業的經營戰略,加速企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重要骨干企業之一,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航運企業。如今,中海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六、中國最大、在世界航運市場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化班輪公司,標志著中海集運在爭創世界一流的發展歷程中翻開了新的一頁。
李家祥 (1949年-) 山東棗莊人,1969年參軍,空軍少將軍銜。2000年11月任國航黨委書記;2002年10月出任中國航空集團公司黨組書記兼新國航總裁;2004年9月,任中航集團總經理兼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為國家民航局局長。 從門外漢到叱咤國際航空企業界的風云人物,從一名軍人到一名企業家,李家祥為國航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任職期間,李家祥積極推進改革重組、實現民航體制改革,他開拓客貨市場,改善航線網絡結構,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經濟效益;穩步推進機構改革和三項制度改革,精簡機關機構,取消傳統的行政級別,引入競爭機制選拔干部,激發了企業活力;圍繞旅客需求,不斷推出新的服務,廣泛開展服務質量意識教育,樹立以旅客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國航綜合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他和國航同樣都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
麥伯良 (1959年-) 廣東肇慶人,1982-1987年歷任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員、工程師、生產技術部經理,他是中國集裝箱工業的第一代工程師;1987-1992年升任中集公司副總經理、代總經理;1992年至今任中集公司總裁。 麥伯良是個有遠見的企業家,十六年前,他就洞悉了世界集裝箱制造中心會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于是他帶領著中集順勢而行,搭上中國經濟和平崛起的巨輪,發揮著中國制造的優勢,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現代交通運輸裝備制造集團。1992年被聘任為公司總裁之后,在他的帶領下,中集公司由一家曾經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初步具備世界級地位的中國企業集團。麥伯良還是一個負責的管家,投資他領導的企業,收益十年增長十倍。中集在他的管理下成為上市公司的典范,“中國制造”的標桿企業,發展令世人矚目。
陳 峰 (1953年-) 山西霍州人。于1993年開始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經過12年的建設和運營,海航集團成為中國第四大航空企業;2007年11月,卸任海南航空董事長。現任大新華航空董事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陳峰作為中國民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民航的迅速壯大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資本超常運作。利用國家股份制試點的機遇,海航募集到初始的發展資金,通過不斷地抵押運作,十余年間,海航的資產增長了4000倍。他自學英語,勇闖華爾街,利用海航的故事吸引到國際大鱷索羅斯2500萬美元的投資更是陳峰個人魅力的完美展現。借中國民航改革的歷史機遇,海南航空重組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山西航空,并實現了合并運營,陳峰以其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為中國民航體制改革之路進行了重要探索,抒寫了航空業的傳奇華章。
張根虎 (1955年-) 山西省襄汾人,高級經濟師。1994年3月-1998年9月,任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副總經理;1998任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副總經理兼鐵路公司經理;2003年任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總經理,現任山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 張根虎在擔任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他面對嚴峻形勢,大膽創新,勇于改革,經過五年多的努力,企業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從2003年的128位攀升至第92位,在中國服務業500強中列38名。連續4年位居中國煤炭企業100強第3名,并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為“中國優秀誠信企業”。2008年5月,經組織安排,調任山西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上任伊始,面對安監局人員編制不足、全省安全生產事故多發的實際情況,帶領全省安監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為遏制當前安全重大事故發生勢頭,為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積極努力。
常德傳 (1945年-) 山東煙臺人。1968年畢業于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36歲時成為中國沿海港口最年輕的副局長。39歲時便擔任青島港務局黨委書記。1988年改任局長。2002年常德傳任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 常德傳到青島港不久,便很快顯示出管理才能,先后擔任技術科副科長、科長,作業區黨委副書記、作業區主任等領導崗位。他領導的青島港先后四次刷新集裝箱作業世界紀錄;集裝箱效率世界第一;礦石接卸效率世界第一;進口礦石吞吐量居世界第一。“十五”期間占全國進口量的21%。進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十五”期間占全國進口量的18%。他是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十分突出的傳奇式人物。在常德傳的身上,可以看到現代企業管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范;一個身居高位的領導仍保持普通勞動者的本色和共產黨員優秀品質的典范。
魏家福 (1950年-) 江蘇鎮江人。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后獲得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管理工程專業碩士、天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博士。歷任中遠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總裁,現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1998年11月,魏家福出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此前,曾任中遠集團海內外多家主要公司總經理,并曾作為公司領導層主要成員負責公司資產經營管理監督。1993年在任中遠(控股)新加坡總裁期間通過收購方式使其在新加坡上市,開中遠集團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先河。 魏家福有十多年的航海經歷,而且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作為經驗豐富的船長具有國際航運管理和運營經驗,在他的努力下,逐步確立中遠集團在航運及物流業中的領先地位,保持與客戶、員工和合作伙伴誠實互信的關系,使中遠成為世人矚目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