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行情倒掛產生“后遺證”的初探
2008-12-23 15: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陶永根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國內鋼材市場較多品種鋼材出現了行情嚴重 “倒掛”的非理性狀態(tài),由此引發(fā)了不少的 “后遺癥”,現簡要探討如下:
一是它直接影響了鋼材市場相對穩(wěn)定,具體表現在同一廠生產的鋼材 (品種規(guī)格、質量相同)在市場報價相對混亂,高低之間相差數百元,市場心態(tài)變得浮躁,鋼廠之間、流通商之間陷入了無序的競爭,其下跌速度之快,跌幅之大為歷年來所罕見。
二是部分鋼廠訂期貨用戶減少。因為鋼廠的出廠價高于市場成交價,無論是流通商還是終端用戶只能采取“少訂期貨”或 “不訂期貨”,以減少自身的損失,個別少數鋼廠訂貨量明顯不足,而少數鋼廠又開足馬力生產,廠內放不下,只能到社會上找倉庫代儲,沉重的庫存 “包袱”讓鋼廠資金壓力加大,無奈之下,鋼廠只能以現貨的方式拋貨,要拋貨必然要跌價,其結果是市場跌價氣氛濃厚,現貨跌價打壓期貨,弄得做 “期貨”流通商虧損嚴重,信心嚴重受挫,使少數鋼廠陷入了“訂貨用戶越來越少”,生產的現貨出路困難,鋼廠拋貨,市場殺跌的 “惡性”循環(huán)。
三是訂期貨流通商上半年因漲價賺了錢,下半年因行情倒掛,上半年賺的錢“回吐”還面臨著虧損的風險為了少賠本,只能減少訂貨量,市場上出現了可供有效資源不多的 “低庫存、低價位”。
四是到鋼廠訂 “期貨”終端用戶,有部分因出口需求減少,而訂的 “期貨”又不能不拿,至今倉庫內庫存的高價位鋼材堆得像 “小山”一樣高,資金被 “拖住”,周轉困難,高成本的鋼材搞得廠家 “喘不過氣”,處境相當困難。
造成有的鋼材品種行情“倒掛”原因是多方面的,且相當復雜,由于立足點不同,往往是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不管怎么說:行情較長時間 “倒掛”對穩(wěn)定鋼材市場不利,但同一產業(yè)供應鏈上的鋼廠、流通商、終端用戶都不希望行情倒掛,這是肯定的。
在新的一年中,如何杜絕或減少行情 “倒掛”是業(yè)內外所期待的,大家應該從我做起要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明明市場需求在減少,個別專家卻說: “需求剛性”,與市場實際情況相差甚遠,這對市場尤其是鋼廠一個誤導……
鋼鐵生產企業(yè)制定的出廠價是否貼近市場、貼近實際,是杜絕或減少行情 “倒掛”重要一環(huán),同樣流通商也要找準定位,靠拉 “差價”是不長久的,要以優(yōu)質服務贏得客戶,與鋼廠一起,維護市場相對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