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市場冷對出口新政傳言專家建言死守五千萬噸底線
2008-12-23 14: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亞彬
10日,海關最新數據顯示:疲憊的鋼材出口鋼材再次大幅下降,出口295萬噸創下今年新低。時隔一周,政策救市的“利好消息”傳出: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有關政策,我國或從明年1月1日起取消實行了一年半左右的鋼材出口許可證管理制度。
而對于這一救市傳言,市場反應似乎并沒有那么熱烈。
“政府想把能出口的企業都放進來了,但鋼材出口門檻本來就不高,有資格出口并不等于真會出口;即使出口,短期看規模也將十分有限。”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中心主任、知名鋼鐵市場研究專家馬忠普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鋼協的態度
中鋼協一位人士對記者高調評價這一救市傳言:一是體現政府大力鋼鐵行業發展的決心;二是促進鋼材和整體出口增長,提振市場信心。
這是繼取消鋼鐵出口關稅后,又一促進鋼鐵出口的新舉措。據了解,去年5月份,商務部為了調控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的鋼鐵出口,加強對鋼材出口的監控,對83種主要出口鋼材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
中鋼協力挺此救市政策,既表明了當前鋼鐵生產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又讓許多中小鋼材貿易商河鋼廠看到了可拿到出口“通行證”的希望。而此前中鋼協始終堅持從嚴控制鋼材出口,貫徹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提高出口門檻。
中鋼協多次上書國家商務部等有關部門,醞釀進一步提高鋼材出口企業門檻。年前“鋼鐵出口企業資質標準已成定局”的傳言曾讓許多鋼材貿易商成為“驚弓之鳥”。有消息稱,當時的具體規定為鋼材年出口量在1萬噸以上的企業才能出口,按照這個規定,2/3的鋼材貿易商的出口將被“腰斬”。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曾在4月份上海舉辦的“國際鋼鐵市場論壇”上回答本報記者現場提問時明確表示,逐步提高出口門檻,“建立一個出口企業的資質標準是應該的。是行業的要求。”并著力支持大中型鋼鐵企業自己建立流通渠道,直接出口;削減中間貿易商的鋼材出口數量。
因此,業內認為,該措施并不能表明中鋼協或國家相關部門對待出口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取消鋼材出口許可證管理僅僅是減少了一道行政程序,并未對資質審查、配額進行限制,對廣大中小企業或貿易商來說,出口門檻并沒有降低。
企業“請也不來”?
“對市場的影響有限。”國內一家鋼材貿易公司老總對傳言中的新救市措施反應平平。
“目前中國鋼材還是以內需為主,取消鋼材出口許可證將在多大程度上拉動鋼材出口關鍵還是要看國際市場的行情,如果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即使中國取消鋼材許可證管理制度也不會對出口產生太大的推動力。”在他看來,真正能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的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以及下游需求的回升,“我們本來就是高附加值產品,施行或者取消鋼材出口許可證對于我們幾乎是沒有影響。”
北京京奧港的張華認為,取消鋼材出口許可證對于中小型企業的影響要稍微大一些。但到底有多少銀企業資金愿意進入國際市場是個問題。
張認為,這個出口措施,似乎把“能出口的機構都放了進來”,但市場預期并未因此好轉。事實上,如果獲利前景好的話,企業會“不請自來”,沒有出口資格仍可通過其他有出口資格的企業轉手出口;前景不好,恐怕“請也未必來”。"各個貿易商都有自己固定的的資源或渠道優勢,多數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現在不可能再去花費資金到國外建渠道?”實際情況也證明,無論是取消關稅,還是調整出口稅率、鼓勵生產和流通企業合作,相關部門“已經連發多顆子彈”,但實際上市場需求回暖還需要一個傳導過程。
盡管傳言稱政策出臺時間為明年1月1日,但記者并未從相關部門得到證實。
5000萬噸底線
“一系列鋼材出口政策的調整是國家應對經濟形勢的戰略舉措。”中華商務網華瑞市場中心主任、知名鋼鐵市場研究專家馬忠普表示,當前政府支持鋼鐵企業擴大出口就是協調國內外鋼鐵市場的重大市場關系,推動未來國內外鋼鐵市場的協調穩定發展。
但在他看來,中國鋼材出口不僅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宏觀經濟環境,而且面臨強大的國際競爭。目前我國相比土耳其、烏克蘭等國家已經沒有價格優勢,相反“一些中國企業正在和烏克蘭談判,從他們那進口鋼材。”
相比去年全年出口6800萬噸的出口規模,馬忠普認為,明年中國鋼材出口 “必須確保5000萬噸的出口規模”,否則將給國內市場造成巨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