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海關重拳出擊 截斷走私鏈
2008-12-22 13: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通訊員陳岱芬 涂登科
進入9月份以來,汕頭海關連連查獲“紅油”走私案件,呈現發案頻繁、單宗貨物數量少、案值小、隱蔽性強的特點。種種跡象表明,一度沉寂的“螞蟻搬家”式的油品走私再度活躍的趨勢。
油價倒掛,走私分子見利走險
近幾個月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從145美元/桶的歷史高位跌至目前約44美元/桶,但國內成品油價格未有下調,隨著國內外油價落差增大,走私有利可圖,走私分子活動頻頻從香港購入免稅“紅油”走私到內地。據了解,“紅油”是香港地區專用的添加紅色染色劑的免稅柴油,根據香港特區法例,柴油經過加入法律指定的紅色染料及化學標記物成為“紅油”后,可獲準免稅及用作工業燃料及海事用途,港澳兩地漁船在進行捕魚作業時可合法使用價格較為低廉的免稅“紅油”。走私分子利用這一政策,使用港澳兩地漁船安裝專用油泵運輸走私“紅油”到內地倒賣以獲取暴利。走私“紅油”的上岸價約為4100元/噸,倒賣給國內非法油站的收購價約為5000元/噸,獲利空間頗為可觀。手法嫻熟,海關查緝遭遇重重障礙
據汕頭海關緝私警察介紹,走私分子充分利用船只身份、地理地形等為其走私提供掩護。由于港澳兩地漁船使用“紅油”具有合法性,海關若不能在偷卸環節“抓現行”,很難認定走私行為。粵東地區毗鄰港澳,沿海海岸線長,灘涂、港灣眾多,可偷卸私貨的地點也較多。走私分子選擇處于汕頭海關與深圳海關的關區結合部的汕尾紅海灣、碣石灣的鮜門、馬宮、烏坎等地作為“紅油”上岸點。然后采用“麻雀戰術”,將走私“紅油”化整為零、分散運載,利用流動漁船將成品油接駁上岸,由經偽裝的油罐車分散運走。為了逃避海關的查緝,走私分子不但將油罐加裝在車廂內,更在車廂和油罐之間堆放塑料瓶或泡沫箱等垃圾物品,將車廂內油罐層層遮擋,具有更強的隱蔽性。粵東陸上交通便利,走私紅油的運輸和銷售網絡線短面廣,走私鏈條分工負責。 “看水”、接駁、運輸均為獨立作業,各管一段,單線聯系,這些為海關緝私設置了重重障礙。嚴厲打擊,斬斷 “紅油”走私鏈條
針對成品油走私的動態,汕頭海關深入沿海開展專題調研,對關區沿海92個碼頭進行衛星定位和實景拍攝,并制作成畫冊和地圖,做到對 “紅油”上岸熱點地區心中有數;積極物色、發展秘密力量,實時加強對走私動態和相關市場的監控,特別是加大對“紅油”源頭性情報的監察力度。該關根據情報組織力量加強海陸聯動,重拳打擊偷卸偷運。對 “三無”油駁船和陸上油庫進行專項清理,不定時對入港兩地漁船進行載油量登記,對重點港口、灘涂、入海口加大海域巡查密度,遏制走私分子從非設關碼頭上貨,同時加強陸上巡查設卡,斬斷“紅油”流入市場的運輸鏈條。今年9月23日~11月30日,汕頭海關共查獲涉嫌走私 “紅油”案件44宗,繳獲 “紅油”560噸,案值約410萬元。
汕頭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形勢分析,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粵東地區沿海 “紅油”走私的狀況仍可能持續,海關將保持高度警覺,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動態,加強與邊防、海警各部門的執法協作,加大綜治工作力度,堅決遏制 “紅油”走私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