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大豆的漲價幅度遠高于關稅下調幅度
2008-1-22 12: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自去年10月1日起對進口大豆實行為期3 個月的關稅調整,進口稅率由3%降為1% ,進口關稅稅率下調舉措刺激大豆進口量增長的作用已初步顯現,但由于國際大豆賣家逼倉,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并未因此迎來利好。 以江蘇為例,據南京海關統計,去年江蘇口岸累計進口大豆636.2 萬噸,價值23.8億美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2.1 %和44.1 %。實行新稅率后,去年第四季度江蘇口岸共進口大豆185.2萬噸,比第三季度增長11.2% 。????南京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江蘇口岸進口大豆幾乎全部為一般貿易進口,主要進口來源國為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江蘇口岸自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分別進口大豆287.5萬噸、198.5萬噸和142.6萬噸;其中自美國和阿根廷進口分別增長25.9%和8.5 %,自巴西進口下降20.3%;三者進口合計占江蘇口岸大豆進口總量的98.8% 。
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占9成以上,國有企業進口大幅縮減。去年江蘇口岸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大豆579.2萬噸,增長6.9% ,占江蘇口岸大豆進口總量的91% 。同期江蘇口岸國有企業進口大豆57.1 萬噸,下降1.8% 。????進口均價加速上揚,去年江蘇口岸大豆進口均價為374.5美元/噸,增長41.1%。其中,單月進口均價由1月份的305.8美元/噸逐步上升至9 月份的374.6美元/噸,10月份突破400美元/噸大關后,進口均價漲速明顯加快,12 月份又一舉突破500美元/噸,達500.6美元/噸,創歷史新高。專家認為,2007年江蘇口岸大豆進口均價一路上揚,尤其是第四季度加速上揚,源自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2007/2008 年度全球大豆減產預期幾成事實,加之近期國際糧船海運費及升貼水陸續上漲,國際大豆價格在供求矛盾和運費上漲的雙重作用下屢創新高。我國東北大豆主產區去年7 月以來出現夏伏連旱,使我國去年大豆產量較2006年下降9.8% 。隨著畜產品價格走高,國內養殖業快速恢復,豆粕等下游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價格持續走高,帶動了國內大豆需求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10 月1日開始的大豆進口稅率臨時下調措施并未給國內大豆壓榨企業帶來利好,國際大豆賣家乘機逼倉中國,大豆漲價的幅度遠高于關稅下調的幅度,國內油脂(豆類)壓榨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加大了豆粕、豆油等相關產品價格上揚的壓力,增加了國內CPI 指數的上漲壓力。????對此,海關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大豆進口的監控力度,積極發揮國內大豆行業協會的作用,聯合企業統一對外采購,爭取定價權,避免無序進口刺激國際豆價暴漲。此外,相關方面應實施“綠箱政策”,加大對國內大豆生產基地的扶持力度。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主產區大豆綜合生產能力外,還要提高對豆農的補貼,普遍實施良種補貼,提高大豆出油率,對大豆實施最低收購保護價,提高豆農種豆的積極性,建設和完善大豆、豆油等油脂類品種的國家儲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