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家電連鎖是這樣煉成的

2008-12-19 15:3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1990年,江蘇南京出現了一家不起眼的專營空調的小公司。在當時,誰也沒有想到18年后,這家“蘇寧交家電公司”會變成在全國擁有850家門店,11萬多員工的家電連鎖巨頭——蘇寧電器。 
  凌國勝是蘇寧電器副總裁、上海總部執行總裁,是蘇寧電器的功勛元老高管之一。 2002年后,更是率領蘇寧成功東進上海。在他看來,近20年來中國家電零售業態的變更,連鎖企業自身的演進,都是在我國經濟形勢變革的宏觀背景下,結合企業自身的努力而成。蘇寧電器18年來經歷的數個階段,正是中國家電連鎖企業異軍突起的真實寫照。 
  用戰斗證明存在 
  1990年,雖然個體經濟已開始得到鼓勵,但私營企業仍是“藏頭藏尾”,往往要掛靠在某個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下,叫做“戴紅帽”。 
  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講話在政策層面明確了要建立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為蘇寧、國美這樣的民營家電零售企業的發展打開了空間。但在當時,國有商場渠道仍掌控著最多的資源,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而日后成為連鎖賣場主要武器的價格,還須經各地物價局核準,不能隨意改動。 
  于是,新生的家電零售業態,剛一出生就迎來了為求生存的血戰。在上世紀90年代,無論是蘇寧還是國美,都不約而同地遭遇了一場家電零售市場新、老業態的生死較量。 
  在1993年的南京,蘇寧則在更為復雜的空調領域與傳統的8家大型百貨商場開打一場被業界稱為“小舢板對抗聯合艦隊”的著名戰役。 
  “那一戰中,蘇寧首度亮出了日后連鎖慣用的多種武器”,凌國勝對記者回憶說,“我們率先開創了在報紙上公布明細價格和優惠幅度,第一次在業內提出差價補貼,我們的店面里第一次出現了廠家派駐的促銷員……”面對這么多從未出現的手法,家電業界和消費者都震驚了,僅僅3歲的蘇寧以200平方米的一家門店拿下了整個南京70%的空調市場,贏得了這場宣告業態更迭開始的勝利。 
  “這是因為國家的經濟氣氛已經變了”,凌國勝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投資熱興起,家電企業的產能在不斷放大;同時,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也在持續上漲。與之不相匹配的是,原來的主流渠道——國有的大型商場已經在渠道建設、服務等方面限于僵化,固步自封,最終被產業鏈兩端的飛速發展合力所擠壓崩潰是必然的結果。 
  “它們與其說是被家電連鎖打敗,不如說是因跟不上經濟發展腳步而自行淘汰。 ” 
  深擁零售,走向連鎖 
  雖然已經站穩了腳跟,但蘇寧決策層決意貼近終端,全面擁抱零售,并最終走向連鎖,這需要敏銳的判斷、抉擇和莫大的勇氣、決心。而在GDP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家電業投資、產能進一步提升,導致行業經歷從生產主導到需求主導的轉變。 
  至今凌國勝都不能忘記十年前的夏天,他遭遇的一次“震驚”。當時他如蘇寧歷年的慣例一樣,身揣2000萬元匯票前往美的電器提貨,卻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一年美的已經開始了自己掌控渠道的嘗試。凌國勝突然間發覺,美的開始執行“斬大戶”的策略繞開了他們,直接與各個空調經銷商進行合作。經歷一年,不但沒有賺錢,連渠道峰會做預投款的話語權也丟了。如此一來他即便拿到了貨也面臨著出貨渠道受阻的尷尬境地。 
  “懷揣2000萬貨款飯也沒吃就空手而回差點被老板 (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炒魷魚”,凌國勝對記者回憶說,“老板找我們談話,深刻分析市場形勢,連鎖戰略——老板說得有道理,別人都要革我們的命了,而自己卻沒有充足的市場意識。 ” 
  就在這一年,蘇寧開始決定向綜合家電零售全面轉型。而當時蘇寧雖然兼有零售業務,但整體還以批發為主,貨總體還是很好賣,凌國勝一天帶兩個大學生就能賣出去15車空調,一臺批發利潤甚至達到15%,這是如今市場所不能想象的概念。 
  “批發相對輕松,而且當時一年已經能做二十七八個億,而零售要辛苦的多,我們真的要做嗎? ”凌國勝清楚地記得,1998年在當時南京總部9樓的一間會議室里,圍繞這一點,蘇寧內部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這次會開了三天三夜,最后張近東拍板了——堅決地做零售,誰不服從馬上換位! 
  此后,蘇寧又再度邁出了單一的空調或彩電傳統業務領域,開始接觸全面的綜合家電業務。 2000年在10周年之際,蘇寧最終確立了連鎖全國的戰略目標。 
  “如果那時候沒有突破和堅持,蘇寧就沒有現在的今天了”,凌國勝十分感慨。在此間,鄭百文、亞細亞等傳統分銷強者卻都日漸沒落。而更為重要的是,當時中央提出了加快實現小康的意見,對于家電零售業給予了充分的發展空間,民營連鎖贏得了一片自由競爭的藍天。 
  擴張、競合崢嶸歲月 
  全國連鎖之路并非坦途,回首2002年至2007年,凌國勝將其視為中國家電連鎖業摸索著擴張,并開始走向競合的一段崢嶸歲月。而在張近東看來,上海是中國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占據上海,蘇寧才是成功的全國連鎖,才有進一步向海外進軍的資格。 
  “蘇寧2002年進入上海市場經營綜合家電之初,其實我們都有點迷惘。這里是一個陌生的地帶”,當時,在凌國勝面前的是一片全新而又空白的領域,“我們認為上海的市場是非常大的,但究竟有多大,該怎么去開發?我們都不知道,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 
  蘇寧上海試水的第一步———四川北路店開店即創下了一天800萬銷售額的紀錄,讓凌國勝感到了“市場信心爆發”。但隨后在社區店的摸索卻遭遇到了挫折,于是區域商圈中心店的試水——黃興店成為至關重要的一役。 
  “2003年11月29日,我和孫為民凌晨四點就趕到了現場。早上7點,人流開始從各個路口奔涌過來,我當時站在人潮中被擠得左右搖擺,心里感到無限欣慰。 ”這正是這一役中,蘇寧在全國率先把當時正在普及的彩屏手機的價格做到了1000元以下,央視為此做了特別報道,蘇寧也趁勢推進包括家電、數碼、通訊產品綜合的3C+概念。 
  雖然進入上海較晚,但在國美、永樂合并之后,凌國勝和他的團隊卻憑借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蘇寧精神,向世人證明了對他們的擔憂和懷疑是不成立的。 
  2006年8月,國美永樂剛合并時,立即向蘇寧開戰。凌國勝坦言當時壓力很大,“整個業界的目光都在看著我們”。競爭對手威脅供應商不得支持蘇寧,面對八不準條款的圍堵,在張近東的攻略部署下,蘇寧自行培養的子弟兵人才團隊發揮出了驚人的能力,再次向世人證明了蘇寧的強悍。 
  對于上海乃至全國的“美蘇爭霸”,凌國勝認為這是并購擴張型和內生推進型兩種企業發展模式之爭。蘇寧向來注重成本的控制和單店效益的精耕,以及企業規范健康運營的流程和穩健現金流的控制。 
  此外,在張近東的直接力挺下,凌國勝在上海打出了漂亮的 “大店戰略”,并將生活與電器相結合,打造“數字·夢想·家”為概念的經營理念。自2005年長寧首開紀錄、大獲成功后,上海蘇寧又陸續開出肇家浜路店、龍陽店、曲陽店、遠東店等業內旗艦,其中,遠東店更是蘇寧以6億元的代價買下的浦東最好的店面物業資源,震動了業界。 
  “在講究單店效益、覆蓋能力的連鎖新格局下,蘇寧會堅持只要對方肯賣就自購大店”,眼下凌國勝已經將下一處落子之處指向了虹口。 
  蘇寧沒有冬天 
  “如果說之前的18年我們享受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紅利,依靠中國渠道轉型經歷了連鎖業態的爆炸式增長,那么今后整個行業面臨著的將是如何保持持續、健康的發展。” 
  今年夏天金融危機席卷而來,全球經濟都陷入了下滑的境地。上接資本密集型大工業制造,下連個體民生消費的零售連鎖渠道業也必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即便是在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級市場上海,自8月以后,凌國勝也感到了市場的空氣在轉涼。他承認,從九月份開始,上海蘇寧的銷售曲線確實出現了增幅放緩的軌跡。 
  不過,上月底張近東的一番話讓凌國勝再度感到格外的鼓舞——“蘇寧沒有冬天”。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流通企業維持好充分的現金流就可以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而蘇寧此前數年來在內部流程、1200工程、ERP以及物流系統方面的巨額投入也開始發揮作用。 
  從宏觀的層面來看,政府近階段出臺的一系列投資及刺激消費計劃,如4萬億投資計劃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地產發展的肯定,以及家電下鄉力度的擴大等等,對于家電制造和流通企業而言,都展示出利好的信息。 
  “情況會出現轉機,近半月以來,我們的銷量已經開始重新抬頭,”凌國勝表示,蘇寧還想到了要竭力幫助制造企業渡過難關,聯手起來以促銷提振消費者的信心。“我們讓一點,廠家讓一點,用利潤換規模,這是大家抱團取暖之道。” 
  “上海攻略不會變,我們的既定擴張不會變”,凌國勝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他們預計明年上海還將新增20多家門店,到2010年將實現上海市場100家店面,100億元銷售額的格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