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四大攻堅 建設秀美堯都
2008-12-17 21:3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團結依靠全區人民,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結構調整、東城開發、環境治理和社會管理工作,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近日,堯都區區長陳懷生接受了筆者的專訪。
2008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堯都區本屆政府把握區情、調整思路、謀求科學發展、共建和諧堯都、再鑄新輝煌的重要一年。
2008年,堯都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區委七屆三次全會戰略部署和“1345”工作思路,強力實施新興產業、新農村建設、東城建設和三城聯創“四大攻堅”,著力強化改革開放、創優環境、科教人才、社會管理、民主法治、安全穩定“六大支撐”,重點推進城鄉基礎建設、創業就業、醫療健康、社會保障、文化創新、和諧社區“六大工程”,努力構建科學發展、和諧平安、風清氣正、富裕秀美的新堯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8億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9億元,增長12.2%;財政總收入完成24.8億元,增長12.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4億元,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1億元,增長18.8%;實際利用外資完成800萬美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000元,增長13.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增長10%。
堯都區政府位于臨汾市東城,在政府三樓的區長辦公室里,英俊務實的陳懷生區長說,要完成和實現上述任務和目標,務必用新觀念研究新情況,務必用新思路解決新問題,務必用新舉措調動全區人民的奮進熱情。
2008年,堯都區把加快經濟發展和促進環境改善作為關乎全區全局的首要任務,踏實苦干,重點突破,強力推進。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新興產業戰略攻堅
加快結構轉型,實施新興產業戰略攻堅,是堯都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根本途徑,關鍵是發展新興產業、優化傳統產業、構筑新型工業體系。
明確產業發展布局。堯都區立足實際,根據初步形成的產業規劃,集中全力建設四個產業集聚區。在汾河辦事處以同世達焦化和河西電廠為依托,建設5000畝煤化工、電力產業集聚區;在賈得以發展鑄造、機械加工為重點,建設5000畝中小企業集聚區;以電子、電器、醫藥化工、研發轉化為重點,建設5000畝高新技術集聚區;在屯里、堯廟以倉貯物流為重點,建設現代物流集聚區。區政府以國際前沿的視野,用現代商業“超市”管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對入駐企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標識、統一管理,企業自主經營,形成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全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以屯里、堯廟為重點,以霍侯路為軸線,建設“兩點一線”倉貯物流區;在屯里鎮依托世紀鼎圣臨北站臺和蒲縣煤業臨北站臺建設鐵路倉貯物流集聚區,在堯廟鎮依托阿托貨運建設公路倉貯物流集聚區,在霍侯路沿線建設農產品、工業品及建筑材料倉貯批發流通聚集帶,力爭把堯都建成華北地區重要的現代物流樞紐。
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服務業。全區圍繞服務城鄉居民生活,完善商貿網絡體系,重點扶持萬佳福、新供合、九洲時尚廣場等商貿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堅持硬件、軟件相結合,全面提升酒店餐飲服務業檔次和水平;今年要抓好金都花園酒店建設,扶持富世龍國際大酒店規范運營。
全力打造堯都文化旅游品牌。全區抓緊編制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市場運作,促進發展”的原則,加快堯陵修復開發和堯陵景區建設工程,啟動仙洞溝景區建設,提升堯廟、華門景區水平,形成堯廟華門、仙洞溝和堯陵“一體兩翼”的精品旅游格局,打造堯都“中華文明之源”品牌;加快堯文化的宣傳交流和旅游產品的開發,推動旅游市場走向繁榮;鼓勵扶持文化創意、文化博覽、信息傳媒等新興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
加快發展裝備制造、電子、醫藥產業。全區在裝備制造業上,以華德、金鼎為依托,積極推進、引導企業向機床配件、汽拖配件、家電配件和整機制造發展,主要抓好華德二期、康大鑄造一期等項目建設;電子業以引進先進技術和項目為重點,突出抓山西光宇電源續建等項目建設;制藥業以新產品研發和培育品牌為重點,重點扶持正元盛邦、寶珠制藥、云鵬藥業和亨瑞達制藥的產品研發和規模擴張。
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全區推進煤礦體制改革,以大型國有煤炭集團為依托,采用收購、控股、租賃、托管等方式,對煤炭資源進行整合,提升開采水平,降低生產安全風險;全力抓煤焦行業鏈條延伸,扶持發展不銹鋼生產,加快熱電聯產步伐;煤焦業突出抓洗選企業技術改造、同世達年產20萬噸甲醇、10萬噸二甲醚等項目建設;鋼鐵業重點抓志強505立方高爐、年產100萬噸鋼坯、60萬噸軋鋼、100萬噸不銹鋼項目和業之豪年產1.5萬噸不銹鋼制品等項目建設;電力業重點抓臨汾熱電和河西電廠兩個2×30萬千瓦熱電項目建設等項目。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新農村建設戰略攻堅
“三農”工作始終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堯都區以培育主導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村建設為重點,全力優化結構,打造產業龍頭,拓寬增收渠道,在新農村建設上實現重大突破。
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全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全面構筑優勢產業新體系。在西山資源型鄉鎮立足產業基礎,加快發展林木、干果等后續產業;在平川城郊型鄉鎮依托城市,大力發展特色蔬菜、養殖和加工業,著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在東山純農業型鄉鎮立足農業資源,發展林果、畜牧和觀光農業。全區培育優質糧食、水果、干果、蔬菜和生態林網等優勢產業,力爭優質小麥達到10萬畝、高產玉米達到2萬畝、水果新增1萬畝、干果新增1萬畝、蔬菜新增1萬畝、生態林網新增1萬畝;鞏固發展大陽蘋果、西山核桃、賀家莊雙孢菇等10大產業基地。積極推進畜牧健康養殖工程,重點扶持縣底宏凌、段店騰飛、吳村傲康等1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
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全區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積極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養殖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構筑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糧食、果菜、畜產品生產和加工質量水平,逐步發展壯大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集群。
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全區編制新型農民培訓規劃,完善區、鄉、村三級培訓網絡,逐步建立基地、教材、師資隊伍“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重點抓農業實用技術和餐飲、酒店、建筑、制造等行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2008年,堯都區培訓農民3萬人次,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6000人。
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區按照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堅持“城鄉統籌、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重點推進”的原則,中部城郊區域城市規劃范圍內的83個村,依托城市擴張,建設城市化新農村;平川區域城市新外環以外5公里范圍內的111個村,實施小城鎮戰略,建設城郊型新農村;東部丘陵山區117個村,突出農業主導產業,延伸農業產業鏈,建設小康新農村;西部資源生態區61個村,立足產業調整,轉變發展觀念,建設特色新農村。全力推進60個試點村和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實施以大陽鎮上陽村、堯廟鎮喬村、吳村鎮洪堡村等為核心的3-5個新農村連片區建設。
加快東城建設實施基礎框架構筑戰略攻堅
堯都區在東城建設工作中,繼續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滾動發展、梯級推進”的方針,以打造“宜居城市”為目標,充分體現“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生活便利、公共安全”的東城特色。
東城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確保教育、醫療、綠地、交通、車位、購物、餐飲、休閑等基礎設施全面配套。圍繞構筑“一廊三縱五橫”城市框架,完成臨浮路、規劃十四路、鑄鋼街續建工程,抓汾東路、臨紡街、棗林街、二中街、綠色長廊等工程的前期籌備工作;啟動東城區集中供熱、垃圾中轉站、東城廣場、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建設工程;全力推進35萬平方米的還遷房建設;加快“村改居”工作,本著“征地前置、保障優先”的原則,站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高度,加強就業培訓,落實保障資金,促進失地農民就業和融入城市社會;合理處置農村集體資產,建立產權清晰、運作規范、利益協調的新型社區集體經濟管理體制。
推進“三城聯創”實施城鄉環境整治戰略攻堅
“三城聯創”是臨汾市委、市政府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的重大戰略決策。陳懷生區長說,堯都區作為主戰場和主力軍,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全區按照“城鄉一體,整體推進”的思路,超前謀劃,全民參與,快速推進。
大力推進衛生城市創建。以城區小街小巷、城郊結合部、農村為重點,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以健康教育為重點,健全機構,完善網絡,積極開展無煙單位創建活動,營造全民健康的良好氛圍;以改變居民生活習慣為重點,開展環衛意識教育,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維護小街小巷干凈整潔;以確保居民生活安全為重點,加強飲用水和食品衛生管理;以門前三包為重點,全面開展城區門店衛生整治;以城中村、城郊農村、城市出入口為重點,全面開展城鄉結合部衛生整治;以解決垃圾圍村、圍田、圍路為重點,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建立“區級主導、鄉鎮主體、村級負責”的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體系,組建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機構,采取“政府補、鄉村籌、企業助、社會集、村民拿”的籌資辦法,市場運作,保潔員承包,形成監管有力、運行規范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機制。
大力推進園林城市創建。加快街道、社區、單位、居民區附屬綠地建設,實施立體綠化、見縫插綠、拆臨拆危建綠,提高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單位綠化面積達標、小區綠化面積大大提高。加快城鄉結合部生態環境建設,突出抓環城、環村、環企、交通沿線、汾河沿線、旅游區“三環二線一區”綠化,重點對城市周邊15公里以內的工業區、城市出入口3公里范圍實施高標準綠化。
大力推進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加強工業污染整治,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改善企業環保設施條件,搞好焦化、冶煉、化工、造紙、電力、洗煤、建材等行業的污染治理,實現達標排放。繼續強制淘汰焦化、洗煤、水泥、制磚等行業落后產能。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以治理煙煤污染為重點,強力推進集中供熱、供氣步伐;以加強飲食、娛樂、服務業為重點,治理油煙、廢水污染;以規范市區建筑施工為重點,有效控制噪聲污染,抑制二次揚塵。加強對城區周邊、國省道和汾河沿線企業排放在線監測,重點完成對同世達焦化、河西電廠、志強鋼鐵等18家重點企業的在線監測工程。加強龍祠、土門、臥虎山三大水源地保護,清理整治水源地污染源,封山育林,涵養水源,使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嚴厲打擊私搭亂建,建立區、鄉、村三級土地監管網絡,維護正常建設秩序。
陳懷生區長時值壯年,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他說堯都區的發展正處在一個轉型、崛起的關鍵時期,新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堯都區在中共堯都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區人民,團結一致,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為建設科學發展、和諧平安、風清氣正、富裕秀美的新堯都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