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外貿進出口面臨機遇與挑戰
2008-12-16 21: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福州海關統計,2008年前10個月,福建省外貿進出口724.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0.7%。其中,出口480.9億美元,進口243.3億美元,分別增長19.5%和23%。10月份,福建省外貿進出口值為71.4億美元,增長10.9%;其中出口49.3億美元,增長13.9%;進口22.1億美元,增長4.6%。
外貿呈現以下特點
廈門市與福州市進出口增幅都低于同期全省進出口增幅。前10個月,廈門市進出口385.7億美元,增長19.8%,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53.3%。其中,出口247.2億美元,增長19.6%;進口138.5億美元,增長20.1%。同期,福州市進出口176.5億美元,增長17.9%,比重占24.4%。其中,出口116.7億美元,增長18.2%;進口59.8億美元,增長17.3%。泉州市進出口72億美元,增長30.4%。
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快于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前10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369.4億美元,增長20.4%,占同期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51%。其中,出口264.6億美元,增長19.1%;進口104.8億美元,增長23.9%。加工貿易進出口291.7億美元,增長22.3%,比重占40.3%。其中,出口193.1億美元,增長21.4%;進口98.6億美元,增長24%。
國有企業進出口增長速度相對較為緩慢。前10個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50.4億美元,增長21.3%,占同期全省外貿總值的62.2%。其中,出口277.3億美元,增長19.4%;進口173.1億美元,增長24.4%。民營企業進出口175億美元,增長27.3%。其中,出口143.9億美元,增長27.3%;進口31.1億美元,增長27.2%。同期,國有企業進出口98.7億美元,增長8.4%。其中,出口59.7億美元,增長4.8%;進口39億美元,增長14.3%。
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全部增長。歐盟、美國、日本、東盟、臺灣是福建省前五位外貿伙伴,外貿進出口值分別為130.5億美元、122.7億美元、82.9億美元、71.5億美元、64.3億美元,分別增長28.7%、1..5%、10.3%、27.2%、17.7%;其中,出口值分別為105.7億美元、100.1億美元、55.7億美元、43.5億美元、10.9億美元,分別增長26.1%、13.2%、7.9%、36.1%、27.8%;進口值分別為24.8億美元、22.6億美元、27.2億美元、28億美元、53.3億美元,分別增長40.8%、4.9%、1..8%、15.5%、15.9%。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較快增長,服裝與鞋出口保持增長。前10個月,福建省機電產品出口229.5億美元,增長29.5%,占同期全省出口總值的47.7%。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分類有交叉)出口112.7億美元,增長31.1%,占同期全省出口總值的23.4%。出口大類商品中,紡織服裝出口65.8億美元,增長10.6%;鞋類出口42.8億美元,增長12.6%;塑料制品出口10.5億美元,下降12%;鋼材出口5.1億美元,增長13.3%。
初級產品進口較快增長。前10個月,福建省初級產品進口56.1億美元,增長39.3%,占同期進口總值的23.1%。其中,鐵礦砂進口5.6億美元,增長93.7%;食用植物油進口3.1億美元,增長64.6%;大豆進口9億美元,增長74%;紙漿進口3.7億美元,增長63.7%;飼料用魚粉進口3.9億美元,增長40.2%。工業制品進口186.9億美元,增長18.8%。其中,機電產品進口124.4億美元,增長22.6%;高新技術產品進口84.9億美元,增長18.3%。單項商品中,液晶顯示板進口35.6億美元,增長37.3%;集成電路進口16億美元,增長11%;初級形狀塑料進口14.4億美元,增長17.2%;二甲苯進口7.4億美元,增長37.1%;鋼材進口5.2億美元,增長9.3%。
進出口商品增勢發生變化
據了解,10月份福建省主要進出口商品增勢發生變化。當月福建省進口前10位商品:液晶顯示板、處理器及控制器、黃大豆、對二甲苯、原狀或粗加修整的花崗巖、飼料用魚粉、半漂白或漂白的針葉木燒堿木漿或硫酸鹽木漿、硬盤驅動器、用鋸或其他辦法切割成矩形的大理石及石灰石、計算機器零附件,進口值分別為:2.39億美元、1.21億美元、0.88億美元、0.62億美元、0.43億美元、0.41億美元、0.35億美元、0.32億美元、0.29億美元、0.28億美元,環比分別增長:-21.7%、25.2%、37%、-3%、-5.9%、-18.2%、47%、7.5%、-4.8%、-1..6%。當月福建省出口前10位商品:液晶監視器、已加工花崗巖制品、橡膠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鞋靴、微型機、重量≤10公斤的便攜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液晶顯示板、塑料或紡織材料作面的提箱及小手袋等、液晶顯示器彩色電視接收機、手持式無線電話機的零件(天線除外)、橡塑或再生皮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分別出口2.09億美元、1.39億美元、1.39元、1.37億美元、1.22億美元、1.08億美元、0.99億美元、0.98億美元、0.9億美元、0.8億美元,環比分別增長-11.1%、-5.4%、-5.3%、17.8%、45.6%、-30.3%、5.4%、6.6%、33.6%、-7.1%。
外貿面臨機遇和挑戰
福州海關分析,目前福建省在金融危機后,連續兩月外貿進出口增幅放緩。9月、10月福建省外貿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1.4%、10.9%,而7月、8月福建省外貿進出口增速分別為25.6%、23.1%。除6月份外,截至10月,9月、10月是福建省外貿進出口增速最慢的兩個月份。9月金融風暴后,生產出口企業普遍反映外貿訂單難以簽訂,10月、11月出口執行的是以前簽訂的合同,預計未來出口更加困難。從長遠看,機遇與挑戰并存,此次金融風暴,勢必對多數產業造成較大沖擊,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受到更大的考驗,但也應當看到,沖擊的同時也是產業整合、市場重新分配的好機會。金融風暴沖擊下倒垮的企業被迫退出的市場就是最大的商機。福建省外資企業尤其是臺資企業,在福建省投資規模較大,產業規模較好,此次雖然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但相對沿海其他省市受到的沖擊較小,如能正確面對危機并化解危機,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商機。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在多國抬頭。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正在引起多方面連鎖反應,貿易保護主義思想也趁機抬頭。阿根廷將1200種產品納入實行自動進口許可證制度的名單,還對許多涉嫌低價申報進口的產品實行非自動進口許可證制度,接受嚴格的“標準價格”審核和檢查。同時,阿根廷政府還希望與相關國家加強協調,聯手對中國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印度市場也擔心中國因歐美市場萎縮而將產品轉向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進行大量銷售,呼吁政府及早采取限制進口等對策。此外,美國奧巴馬當選新總統,其主張的經濟政策,更注重創造國內就業機會,鼓勵企業從外向投資轉到向內創造工作機會,具有比較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四項協議帶給兩岸貿易發展新契機。11月4日,兩岸的海協會與海基會在臺北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運協議》、《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四項協議。空運、海運、郵政3項協議將在40天內生效,食品安全協議則將在7天后生效。其中在海運方面,大陸開放廈門、福州、寧德、泉州、漳州、上海等63個港口,臺灣方面開放高雄、基隆等11個港口,雙方同意在兩岸登記的船舶,經許可從事兩岸間客貨直接運輸。兩岸即將通航、通郵。兩岸“三通”直航后,海上運輸路途大大縮短,行程縮短,成本減少,貨物往來更為便利,兩岸貿易迎來新的契機。
8月1日實施的提高出口退稅的商品出口規模明顯放大,增速顯著提高,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今年7月30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下發了財稅【2008】111號文件,自2008年8月1日起,調整紡織品、服裝等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從政策調整前后的出口數據對比看,今年前7個月,福建省提高出口退稅商品月度平均出口規模為5.52億美元,8月1日后受上調出口退稅率利好因素刺激,福建省提高出口退稅商品8月-10月出口規模分別放大到7.54億美元、7.3億美元、6.75億美元,同比增速逐月攀升,分別為10.5%、24.5%和25.4%。8月-10月提高出口退稅商品出口占同期福建省出口總值的比重比今年前7個月提高2.1個百分點,出口增幅也較前7個月提高8.1個百分點。同時,8月-10月提高出口退稅商品出口增速高于同期福建省出口總體增速1.4個百分點,而前7個月此類商品的出口增速低于同期福建省出口總體增速8.8個百分點。
此外,2008年10月21日,財政部會同國家稅務總局再次發布通知(財稅[2008]138號),規定自2008年11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4%;將日用及藝術陶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9%;將部分家具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13%等。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共涉及3486項商品,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出口退稅上調,是國家提高企業出口競爭力,支持企業擴大出口的一項政策措施,有利于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調整出口的產品將有利于出口的增長。
福州海關提出兩個建議
針對當前的外經貿形勢,福州海關建議:一是加強應對壁壘能力,開拓新興市場,適時投資國外,化解貿易保護風險。企業應確立“以質取勝”的競爭戰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與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制定和完善出口商品生產技術標準,積極推行國際標準認證。為了減少在世界市場上的風險,不斷開拓新興市場應作為外貿出口的一項長期貿易政策,避免過于集中出口給進口國帶來的市場壓力,企業應大力開拓俄羅斯、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以減少招致貿易摩擦的風險。二是以“三通”為契機,促進兩岸貿易發展。“三通”使兩岸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的關系更為緊密,福建政府有關部門應及早做好相關準備,針對市場實際情況,更好地吸引臺灣汽車、電子等相關產業的項目引進,充分發揮福建臺商投資區等對臺貿易優勢,努力將福建打造成臺資企業集中投資地,形成規模的臺資企業產業鏈,承接臺資企業的產業轉移,使海峽兩岸的經濟聯系更為緊密,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發展的良好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