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費收入破千億 廣東保險業化危為機
2008-12-15 11: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錫蘭 ★陳文娟/廣東報道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風暴中,作為現代金融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險業,同樣難以獨善其身。繼美國AIG無奈被收歸國有之后,美國大都會也一度危機重重。而“大和生命保險”作為這次危機中第一家破產的日本金融機構,似乎在預示著,金融海嘯正在將其破壞力傳遞至亞洲的保險公司。
國內保險行業能抵擋住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嗎?尤其是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直面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廣東保險業,腳步是否依然穩健?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專訪了廣東省保監局局長黃洪。黃洪局長表示:“目前,廣東省保險業呈現平穩較快發展的趨勢,全球金融動蕩尚未對廣東保險市場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應繼續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妥善化危為機,實現廣東保險業健康持續發展。”
保費收入首破千億大關
據黃洪介紹,今年1-11月,廣東保費收入達1053.54億元,首次突破了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3.57%,繼續穩居全國首位。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為264億元,同比增長12.21%,人身險保費收入為790億元,同比增長58.36%。
第一季度,由于投資型保險產品的非理性暴漲,廣東省保費增速高達79.9%,銀保業務的突飛猛進,暗含著保費結構惡化和產品盈利能力下降的巨大風險。
“事實上,我局早在一季度就對保險業發展過快提出了警示,指出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減少躉繳(一次性繳清)產品銷售,加大期繳產品所占比重,防止保險發展大起大落。目前,年初所出現的發展過熱的苗頭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黃洪局長說。
8月29日,廣東保監局向省內各保險公司下發《關于進一步調整業務結構有效調控增長速度防止廣東人身保險業大起大落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目前,結構調整效果已經顯現。
廣東省保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保費增速來看,廣東省前三季度保費累計增速分別是79.9%、68.9%和58.3%,二季度較一季度回落了11.1個百分點,第三季度環比回落了10.6個百分點,遠遠高于全國同期的1.1個百分點及6.3個百分點。10月、11月份保費收入增速繼續回落,處于健康水平。
黃洪局長透露,區域宏觀調控能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得益于業務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從產險公司業務結構來看,貨運險、工程險、信用險、船舶險等效益型險種規模不斷擴大,1-11月分別累計同比增長29%、68%、26%、32%;農業險持續高速增長,保費接近1.6億,同比增長264%。從壽險公司業務結構來看,隨著宏觀調控措施的不斷落實,個人代理占比快速上升,從8月的35%增長到10月的38%,銀行保險所占比重快速下降。同時,保障型產品在壽險公司的壽險業務中占比持續提高,到10月占比達13%。
“照前11個月的情況看,廣東保險市場發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行業創新持續推進,保險功能不斷拓展。”黃洪指出,創新包含三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是產品創新,如美亞保險公司專門設立中小企業部,推出了為中小型進出口企業量身定做的一籃子保險產品,涵蓋貨物運輸保險、進出口產品責任保險和信用保險;其次是銷售創新,如永安保險公司發展物流、船舶險、出租車、旅游大巴車等業務專業化團隊,變傳統的關系營銷為專業營銷;第三是服務創新,如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推出電話自助賬戶轉換服務和網上自助賬戶轉換服務,方便了投保客戶根據資本市場的波動情況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更靈活地實現投連賬戶的轉換,更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和風險規避。
應急預案防范“退保潮”
“金融海嘯爆發以來, 廣東保險市場運行并未出現系統性風險,但保險公司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其本身也難免要面對各種風險。”黃洪局長表示,在當前的形勢下,保險業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金融危機的傳遞效應,例如中外合資保險公司的外方母公司如發生財務危機,可能會影響在華子公司的經營,中資保險公司總公司海外投資如果遭受損失,也會對其廣東分支機構產生不良影響;二是發展大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保險市場結構調整必須在調控下進行,要有計劃、有步驟地軟著陸,防止出現不受控制的大落;三是誠信缺失引發的信用風險,銷售誤導問題在市場景氣的情況下可能被掩蓋,但在市場不景氣時會顯現出來,可能引發大面積退保。
由于資本市場持續走低,加上行業銷售誤導,今年8月至10月初,天津、山東等地出現了投連險客戶集中投訴退保事件,個別保險公司遭遇集體退保,退保率超過了50%。廣東保險市場會不會也受到風潮波及?
黃洪局長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對此予以了正面回應。“目前看來,其他地區的退保風潮尚未波及廣東。1-10月廣東省退保金累計73億元,同比降低10個百分點。整體說來,今年我省退保情況與往年相比并無異常,退保金增長速度一直大大低于保費收入增速,8月以來更是保持了負增長。”
“當然,大規模退保問題的嚴重性是不容忽視的,為此我局已制定了應急預案,并采取了一系列監管措施。”據黃洪介紹,廣東保監局已要求各保險公司迅速組織風險排查,對本公司各險種逐一進行分析,對受資本市場影響較大的險種進行重點分析,全面掌握公司風險狀況,同時切實加強對信訪投訴工作的處理和分析,全面排查矛盾集中點,對信訪投訴問題較多的公司加大督促、指導、監管的力度。對保險公司的各項退保數據,廣東保監局要求“每日上報”,以實時跟蹤了解各公司的保單銷售和退保情況。
記者走訪多家保險公司和銀行發現,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已開出了規避風險的“良方”,即對投連險產品、躉繳產品銷售實施了“降溫”處理,轉而鼓勵期繳產品,加大保障型保險的銷售力度。
建立防風險長效機制
在黃洪局長看來,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也給保險行業發展帶來了重要啟示,即它充分體現了風險所具有的難以預測、難以控制的特性,揭示了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作為資源配置基礎手段的作用不斷增強,風險的可控性隨之不斷降低,金融風險傳遞速度不斷加快。保險業不僅要防范行業內部的內生性風險,還要防范從銀行、證券等其他金融行業及實體經濟傳導過來的外生性風險。”黃洪局長說,“因此,必須研究制定促進行業科學發展的有效舉措,形成和完善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
黃洪局長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廣東保監局實施了查處分離制度和獨立檢查制度,增強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為進一步規范保險市場秩序,廣東自2008年12月1日起全面實行車險“見費出單”、保費批退全額轉賬制度,同時將于2009年1月1日起實行車險保單提示電話查詢及車險賠案信息網上查詢制度。
“這幾項制度的落實,將有助于保費資金及時、全額流入保險公司賬戶,有效防止保費資金被截流、挪用和盜用,解決保險公司虛掛應收保費問題,并有效打擊非法開展保險中介業務的機構和個人。”黃洪局長說。
“這場危機雖然來勢兇猛,而且遠未結束,但只要廣東保險業可以科學地應對,一定能夠化‘危’為‘機’,進一步鞏固在全國的排頭兵地位。”黃洪局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