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危機 全球"金腦子"會聚南京演繹"智慧風暴"
2008-12-15 10: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在南京舉行的2008國際金融市場分析年會上,全球400多金融界的“金腦子”演繹了一場“智慧風暴”。
應對危機,不做調整不可能獨善其身
“在過去一年半里,全球經濟從5%的增長降低到1%。如同一輛高速奔馳的車猛地急剎車,車上所有人沒有扣上安全帶,全部沖向擋風玻璃。‘司機’是美國人,乘客是‘全球人’”。摩根斯坦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如此形象地比喻。
“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趨于衰退,中國能否避免衰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發問。
摩根大通亞洲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說,美國的低儲蓄、過度消費和中國的高儲蓄、消費嚴重不足是一對完美的“夫妻”。現在一方出問題了,這場危機的另一端不可避免要受到明顯的影響。中國不做適當調整,不可能獨善其身。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認為,我們的出口導向戰略必須向內需拉動戰略轉移。因為作為世界工廠,不談能源、原材料消耗和環境污染,光是廉價勞動力,就意味著把自己定位在附加值很低的位置上,永遠富不了。我們儲蓄多,美國消費多,反過來中國不儲蓄這么多,美國人也不敢消費那么多。
擴大投資,須防產能過剩項目重新“打包”
龔方雄認為,中國4萬億的刺激計劃非常好,關鍵要看怎么花。拉動內需分投資和消費兩塊。現在中央出來4萬億,地方政府報上去的項目是18萬億、20萬億。要防止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的項目重新“打包”,變成基礎建設項目往上報。盲目擴張產能,不但透支了未來的成長,更會給未來造成很大的通縮壓力。可以大規模建設基礎設施。中國私人汽車保有率是2%,美國是90%,日本60%,可是西方發達城市的汽車擁堵情況比中國二線、三線城市都好得多,原因是大家都乘公共交通、地鐵上班。現在,全球商品價格、資源價格跌了很多,是搞基礎建設再好不過的時機。還有4萬億里有9000億要解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問題,在目前房地產市場普遍供大于求的情況下,要防止繼續增大供給的風險。北京、南京等地政府團購商品房用作經濟適用房,沒有增加供給,卻有效增加了需求,是個好舉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認為,投資還不可忽視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如果央行銀根放松,更多資金會進入大銀行,大銀行主要是給大企業貸款,中小企業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中小企業板的上市門檻,現在是3000萬元,其實30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效益好的很多很多,能不能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企業上市融資?我們的信托產品、信托投資、私募基金投資未上市公司,但是當上市的時候,證監會說,這些人不能作為股東,為什么不可以?應該改變這個制度。要鼓勵地方政府少搞大項目,多培育中小項目。搞一個投資上百億的項目,還不如支持上百個中小企業的發展。
拉動消費,要加大社會保障和教育投入
如何有效拉動消費?專家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兩大方面應該優先保障。一個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提高。中國的儲蓄率高不是中國人天生愛儲蓄,最主要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不發達,大家不敢多消費。要解決儲蓄高的問題,社會保障現在是一個最好的時機,政府應該把大量的支出投向社會保障,比如長期解決不了的醫療保險問題、農民基本社會保障問題,都是重點。
第二、錢應該花在教育上。多年來財政用于教育的錢太少。廉價勞動力長期以來是我們的比較優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好的教育,只能純勞動,所以中國要提高教育水平。就拿第三產業來說,除了保姆、民工,更多的都是教育密集型的,通訊、交通、商業、物流都需要較高層次的人,而金融業、服務業、會展業、律師業、咨詢業更需要有教育、有素質的人。教育讓廉價勞動力升值,能夠擴大消費需求,提高消費檔次。投入,一定要追求最大的乘數效應。(俞巧云 曾力瑩 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