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叩開中小企業“倒閉潮”
2008-12-15 10: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寒流侵襲,中國大地紛紛出現大幅度驟降低溫天氣,冷冽的北風也呼呼直刮,在每個城市的各大賣場,人氣也逐漸慢慢地褪去。同時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不僅為很多國家和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對人們的消費觀念帶來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PC市場,在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后,聯想、海爾等贊助商著實借著奧運東風風光了一把,不過風光過后,最重要的還是市場回報的業績。世界各PC廠商沒有想到的是在奧運后的PC暑促旺季卻迎來了世界的金融危機,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世界各PC廠商眼看著銷售業績的下滑,不得不進行著治表不治本的裁員與降薪的舉措來度難關。于是降薪、裁員就被認為是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無奈選擇,尤其是一些依賴出口、與國際市場聯系密切的行業更是如此。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PC市場筆記本電腦一周一個價格的降價現象,許多的PC廠商都試圖通過降價來創造市場的競爭業績。然而,由于市場的低迷,問多買少的現象仍然成為市場的主流,用筆記本電腦替代臺式機的過程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筆者倒是很歡迎和欣賞這一“替代”舉措的。這不,已經將臺式電腦打包寄回老家了嗎!
無論在任何時期,市場就永遠沒有平靜的時候,若問近來媒體最敏感的字眼是什么?依筆者之感覺,除了安全事故之外,恐怕要數企業的“倒閉潮”了。
我稱其為“倒閉潮”,完全是指企業因不堪負累破產關閉倒掉了。因經營不慎或因內部種種情況出現一兩家或一批企業倒閉也不奇怪,翻閱報章,世界各國幾乎都經常傳出企業甚至知名企業倒閉的消息。這就不得不讓經營企業的人慎重去面對市場的變化。
在我看來,“倒閉潮”并不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專利,更沒有必要做一些無用功“倒閉潮”澄清與“正視聽”的事情,關鍵的是如何不讓企業進入“倒閉潮”并尋求相關對策來解決企業的生存,才是企業要做的、最為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中國的中小企業。
我們其實都知道,企業倒閉有著多方面原因,但從近兩個月金融危機的惡化來看,一些中小企業工藝產能落后、產品質量不達標、市場營銷乏力,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來看看筆者最近經歷的事情,就明白為什么有些企業要“倒閉”了。
事件一:寄電腦引發對物流、快遞公司的感慨
寒流侵襲下的金融危機,讓PC行業正在加大力度出貨,因此在全國各地市場終端的筆記本電腦正“瘋狂”降價促銷。筆者自去年用的“惠普”筆記本電腦不小心在駕駛摩托車的過程中摔壞后,就一直用家里的臺式電腦。在筆記本電腦替代臺式電腦的呼聲中,乘此筆記本電腦促銷之際,于是重新購買了一臺新的筆記本電腦,這個時候,伴我幾年了的臺式電腦就多了出來。因此,向老家的侄子寄去,供他課余時間玩游戲,也算為老家的親人做點事吧。
然而,這個時候,寄電腦的問題來了,我用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來聯系物流、快遞公司的遞送情況,結果是令我很沮喪。
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1、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若大的新疆、160多萬平方公里的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竟然找不到一家象樣的物流或快遞公司的網站讓我去了解和選擇,費了許多的時間才看到一兩家,咨詢下來不容樂觀,不接小件物品。
2、通過電話咨詢,寄電腦走郵政快遞行不通,人家不寄,因為臺式電腦的顯示屏屬于易碎物品。其它的快遞公司要么走不到縣城,要么就是物品上飛機時,電腦的CPU要撤下來,說是不能寄。
3、由于我在新疆的烏魯木齊市,我的老家則在貴州,這樣就需要一家物流或快遞公司有到達貴州轄下的縣城的物流點,但遺憾的是沒有那一家物流、快遞公司能夠到達,物流費用不是問題,問題的所在是到達我要求的目的地。
最后,我只好隨便選擇一家物流公司來運送我的臺式電腦,花了幾十塊的打的費才將我的東西送到該物流公司(他們不上門手貨),而最后的目的地也只是貴州省首府貴陽市,等貨到后,然后通知親戚提貨靠他們來幫我轉運了。
通過這個事件我想起多年前接觸的一位物流專家,記得他曾經說過,“要想做好物流,就要先當好‘管家’,物流的品牌就是快樂物流,就是要從事物流的人和企業都要讓客戶在快樂的基礎上更加快樂。”哪家物流公司能“給客戶帶來快樂”,并成為客戶的“管家”,哪家物流公司就有可能是擁有最響亮品牌的物流企業。
我發現,目前中國市場的眾多物流公司和新近出現的快遞公司并不注重自己企業的品牌和對外傳播自己,也不會做營銷。僅就一點就可以說明問題,基本上每家物流、快遞公司基本上都能夠到達全國的省級城市,但一到縣城就要靠轉運了,有的因為到不了縣城從而就放棄了此單業務。在中國,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55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69個;1635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6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0個。
中國縣級2860個,我們可以不可以想一下,這個市場將有多大?人人都會講市場競爭激烈,真的嗎?我看就未必。有道是,大家都往一個胡同去競爭當然要有“犧牲”的了。
事件二:家里水龍頭的惹事風波
嘩嘩……的水聲讓我去關閉衛生間的水龍頭,又要關閉廚房的水龍頭,最后弄得家里滿地是水,門外的敲門聲緊接著就響個不停,樓下的住戶找上門來了,誰讓我們家的水“殃及魚池”了呢!進水總閥開關失靈了。直到物業公司的維修人員上門,我又花了近二百元的人民幣才搞定家里的“水資源外泄”。
家里的水龍頭外加一個進水總閥開關,總共就四個,一下子就壞了三個,不能不讓人氣憤,原因于這些東西剛換上使用不到半年。后來,物業公司的維修人員告訴我,這些水龍頭產品質量不行,他們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個了,建議我用好一點的水龍頭。
但是,買一個小小的水龍頭,需要幾百、上千甚至是幾千元,值得嗎?值得?我真不知道,不過這回換上了近二百元人民幣的水龍頭,希望會用久一點吧。我知道,水龍頭是“消耗品”,但龍頭是控制水的最關鍵設備,更是全屋家居安全的一個“放心鎖”。是“消耗品”也不能不強調產品的質量吧。
我們知道,水龍頭電鍍厚度的國際標準應該是8微米,一些高價龍頭的電鍍厚度達12微米,它的主體原材料分為雜銅和純銅,更高級的是銅鎳混合材料。
純銅由于不容易腐蝕氧化,經過多次拋光后,有利于電鍍,電鍍質量相對雜銅來說更好。而我前面使用的水龍頭應該是屬于一些規模較小、設備較差、技術實力不強的小廠家生產的水龍頭,電鍍厚度只有3~4微米,而這個厚度容易氧化腐蝕。所以就讓我“遭殃”了。一個高價水龍頭的最低標準應該是30萬次靈活的開閉,可我家里的進水總閥開關使用半年的開閉卻不到五次就壞了,怎么解釋呢?這難道就是我們天天所講的“制造大國”?
我想,今年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在拉大內需的召喚下,許多的企業卯足了勁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一小部分的企業卻在浪費國家資源。國家一再倡導的節約用水,卻被這些質量差、不合格、劣質的水龍頭產品以低價格進入市場參與競爭而浪費水資源,這難道不是在犯罪?在我看來,這些企業就應該在企業的“倒閉潮”中倒掉。
大浪淘沙,不合格的產品永遠就沒有市場,它們只能得逞一時,卻永遠成就不了品牌,更不可能長大,尤其是讓我家里“遭殃”的“中聯”進水總閥開關、“華瀧王”水龍頭。但,正因為如此讓我看到了中國“衛浴”產品市場龐大的商機,到目前為此,我尚未看到一個有市場競爭力的“衛浴”產品品牌出現,這,難道不正是我們在擴大內需時刻的良好商機嗎?
擴大內需,遠離中小企業的“倒閉潮”應該清楚,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線,許多的大企業在我們的身邊倒掉了,而一些小的產品由于堅持品牌的建設、經營與管理,最后長大了。這些很多很多的事例,我們的中小企業應該警醒。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去做好企業的市場營銷,從而打造出一個新的、競爭力強的品牌,不是沒有可能,市場有的是機會。
每個中小企業主應該認識清楚,中國市場遠沒有到“飽和”的那一天,擴大內需不只是一個口號。
我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