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蔡甸轉型打造綠色"武漢西"

2008-12-15 10: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用“綠色”標準衡量GDP 
    許多武漢老司機腦海里有個地名會根深蒂固:永安,我省首條高速公路漢宜高速的武漢出入口,武漢西行宜昌、川渝的大門。
    如今,路牌上的“永安”變成了“武漢西”,這是京珠與滬蓉高速的黃金交叉點。
    處在“黃金點”上,蔡甸的開放不僅顯形于道路四通八達,也表現在人的視野更加開闊。
    蔡甸曾是財政收入首過億元的“楚天第一縣”。上世紀90年代初,武漢開發區從蔡甸的土地上崛起,近年又相繼“接管”了蔡甸的軍山等鄉鎮。曾有人提出疑問:好地盤都被拿走了,蔡甸怎么辦?
    蔡甸人用實踐證明,他們把短時的不利因素,變為了整個區域經濟向“綠色”轉型的契機。
    東鄰蒸蒸日上的武漢開發區,西接富裕肥沃的江漢平原,區內有“兩山兩水”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西”的后發優勢已經凸現,蔡甸的下一步要怎么走?
    正在上海“掛職”的區委書記李忠表示:“蔡甸的發展要算三筆賬:資源賬、生態賬、長遠賬,建設獨具特色的‘兩型社會’新城。”
    事先約定的采訪,被推遲了1個多小時,區長謝宗孝一面道歉,一面報告好消息:剛剛談定,武漢天峽鱘都科技有限公司決定投資13.5億元,在蔡甸建一個占地千畝的鱘魚馴養繁殖基地,基地將產出貴如黃金的魚子醬。“鱘魚馴養繁殖對水環境的要求非常高,這家公司考察了全省許多地方,最終確定落戶蔡甸。”
    蔡甸區擁有54平方公里的南湖、蜿蜒36公里的索子長河,116平方公里的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又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 “蓬萊仙境”九真山和“佛教圣地”嵩陽山……謝宗孝扳著指頭說:近兩年蔡甸一直在做綠色生態這篇文章,“綠色GDP”是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優先考慮的目標。
    在蔡甸區馬鞍山廢棄的采石場,左側的山崖上是裸露的山石,而右側上萬平方米的山崖壁則綠草叢生,郁郁蔥蔥。這是采石場關閉后,林業部門實施復綠工程形成的,采用的是先進的噴播技術。
    改革開放初期,鄉鎮企業遍地開花,蔡甸區各類采石場一度多到300余家,分布在100多座山頭,占地面積1萬多畝。這些被破壞的山體要恢復昔日綠色,預計將耗資2億元,而這些年采石的全部收益也不過1.7億元。
    采石場的教訓是深刻的。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雖然得到暫時的GDP增長,但后果不僅僅是需要大量金錢來“復綠”。蔡甸人開始反思,也開始行動。
    關閉300多家采石場,全區禁止采石,實施復綠工程。僅今年一年,全區森林覆蓋率就增加2.1個百分點;
    區內7000畝水面的淡水珍珠養殖場全部拆除,禁止網箱養魚。為此,蔡甸區付出了數百萬元的經濟補償,而換來的是沉湖、南湖、知音湖等水系全部達到了三類以上水質;
    投資1.2億元興建漢江上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近20萬人的生活污水將實現無害化排放,同時還將改善漢口宗關水廠的水源地水質;
    對全區重點污染源實施工程減排,設立49個水質監測點,關停所有排污不達標企業。曾一次性死魚20多萬公斤的后官湖水域,今年未出現一次死魚翻塘;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去年多7%……
    向“生態經濟”轉型
    “我們今年拒絕了好多想落戶蔡甸的項目,其中有4個可年創稅收千萬元以上。”區招商局負責人介紹,由于無法達到區里規定的環保指標,它們都被“忍痛割愛”了。
    工業強區是蔡甸結合自身實際而制定的區域發展戰略,目前,全區第二產業的比重已達到52%以上。對那些投資過億、可能成為重要稅源的項目為何說“不”?謝宗孝一語釋惑:“我們絕不需要現在看來是政績、而將來會成為劣績的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快的發展。如今,發揮緊鄰武漢開發區的區位優勢,已先后有絲寶、冠捷、銀泰、中恒等160個項目落戶蔡甸,投資總額60多億元,形成通訊電子、汽車配件、醫藥化工、輕工紡織四大產業集群,推進了傳統工業改造升級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自去年以來,蔡甸區已有中鐵武橋重工、安在廚具、武漢現代物流產業園等45個項目開工建設,車神科技、雅都超達、飛特電器等26個項目投產或增資擴產。
    “生態經濟”的理念也體現在考核指標上:全區11個街鄉鎮,東部蔡甸、大集、奓山三條街道是規劃中的工業發展區,重點考核經濟發展指標;另外8個鄉鎮屬于生態保護區,生態環境建設指標的權重加大。
    目前,蔡甸經濟開發區內設立了沌口、常福、文嶺、姚家山“一區四園”,要求全區所有工業項目向園區聚集。張灣鎮通過多輪招商引進了一家企業,為了保持張灣的環境規劃,廠區安排在遠離張灣的開發區內,但相關指標仍“記在張灣的帳上”。
    方圓4.45平方公里的姚家山工業園,5年前是一座廢棄礦山。如今10多家企業依山而建,一排排廠房錯落有致,工業園的年稅收已達3000多萬元。據統計,去年蔡甸區財政未投一分錢,從57處廢棄礦山中“摳出”2000多畝建設用地,今年通過綜合整理廢棄礦山獲得開發土地達3000畝。
    九真山腳下的爐房村曾是有名的炸山采石村,結果山越炸越空,人越炸越窮。2004年,村里關閉所有采石場,引進“大好河山旅游”項目,建起了仿古一條街,101戶農民開賓館辦農家樂。如今,多數村民蓋起了新樓房。村民陳德圣說:幾年前承包一個小采石場,一年純收入不過萬元;而從事旅游業后,年收入達3萬多元。
    如今的九真山、嵩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知音湖旅游度假區等地,不僅成為外來客商投資的樂土,也是我市環城旅游休憩帶上的重要景區。
    鄉村與都市的互動
    近日,經老漢沙公路進入104省道,一條全新的雙向六車道開始通行,已收費14年的唐河收費站消失了,從市區到蔡甸一路無阻。
    為了打通這條蔡甸通往主城區的“十永線”,該區投了8億元改造資金。區交通局負責人稱:這條路是按照京珠高速的標準修建,全部管網入地,建成后成為市區到蔡甸的一條城市景觀大道。
    數據顯示,自去年以來,蔡甸實施投資過千萬元以上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13個,總投資11.7億元。省道“十永線”改擴建、天鵝湖大道、文嶺變電站、大集地區供水、蓮花湖綜合治理、漢江江灘等一批重點工程,或已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設;50個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劃”整村推進、面貌改觀……
    建設“鄉村里的都市”。蔡甸人逐漸明晰了自身定位:武漢西部現代工業集聚區、休閑旅游住宅區和都市農業生態區。
    蓮花湖水域占蔡甸城關近半面積,由于歷史原因成了互不相連的大小7個湖泊,水域縮減。目前正在實施的“七湖連通”整治工程,將貫通七湖、理水辟綠、筑路架橋、拆違清淤,恢復湖泊生態系統,建設公共親水區域。工程完工后,蔡甸城關將彰顯“面江、含湖、依山、臨水”特色,綠化覆蓋率達到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8平方米,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
    “讓‘鄉里人’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也要讓城里人到‘鄉下’生活。” 面積達100平方公里的后官湖地區,水面30平方公里。如今,一個將接納30萬人的生態宜居新區已經啟動,和記黃埔等項目已經入駐,長江大學武漢研發基地及研究生學院,五星級賓館、同濟醫院教授社區和同濟三甲分院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據介紹,這里將建成一個集科技創業、休閑旅游、文化教育及生態居住于一體,全市規模最大的新型宜居新區。
    青山綠水,創業宜居。目前,蔡甸70%以上的農民都在本地創業就業,他們不論種西甜瓜、種毛豆、種藜蒿,還在工廠里上班,都能兼得城鄉一體之利。
    [專家點評]周年豐(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
    蔡甸是武漢的西大門,這道門是對外開放的。多年來,蔡甸人為了全局的需要,多次忍痛割愛,顯示了一種開放的胸襟! 在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中,蔡甸人敢試敢闖,再做排頭兵,走出了一條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得到修復保護的成功之路。
    蔡甸山多水多,近年來在全區范圍內斷然停止炸山采石,使山越來越青,水越來越綠,森林覆蓋率超過30%。在依托武漢開發區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蔡甸注重發展符合生態經濟要求的都市農業,農民收入年年增長,區級財政實力越來越強,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要義。“青山綠水,花花世界,豐衣足食,人面桃花”多年的夢想實現了,蔡甸的明天會更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