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負增長或持續半年 出口企業“挺住”就是一切
2008-12-14 11:2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挺過去了就活,挺不過去就死,就這么簡單。”這是溫州一個服裝出口企業的老總李明亮對《華夏時報》記者所說的話。在海外需求持續下行的情況下,這些企業的生存狀態越來越艱難,這個時候,只有能夠挺住的人才能等到市場復蘇的時候。 本周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而于同日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卻無一例外的慘淡無光,預示著來年經濟工作的艱難。
根據海關總署10日公布的數據,11月中國進出口額7年以來第一次出現負增長。其中進口總值為748.97億美元,同比下降17.9%;出口總值為1149.87億美元,同比下降2.2%。只有當月貿易順差400.9億美元,超過10月份剛創出的新高352.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出口增速的負增長,市場早有所預期,但出口額的突降還是有些出人意料。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閆敏向本報表示,11月份的外貿數據顯示出目前我國外需下滑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而此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刺激出口的政策作用似乎也并不明顯。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增長目標的努力中,以堅持“擴大內需為主”,同時結合“穩定外需”。此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珠三角進行考察調研,曾借用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為出口企業打氣:“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慘淡的數據
進出口增速均大幅下降,外貿出現負增長,這與此前兩周《華夏時報》封面報道《出口實際負增長商務部全球大調研》的結果基本吻合。
11月我國進出口總額1898.9億美元,同比下降9%。面對這樣的外貿數據,接受本報采訪的很多專家都表示:早預料到進出口增速都會出現放緩,但是,沒想到這么快就大幅跌落到負數區間。
閆敏告訴記者,今年11月進出口呈現負增長的因素之一,是去年11月進出口額的相對高位。去年11月,我國進口增速為25.3%,而出口增速也高達22.8%。但是,閆敏也表示,這并不是出口大幅下滑到負增長的主要原因,真正反映出來的是外需已跌至冰點。
另外一組數據似乎也佐證了這個觀點。
11月份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4.6億噸,同比增長0.5%,增幅降至近10年來最低。被看做是外貿出口晴雨表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傳統圣誕貨物出貨旺季增長乏力,11月份僅完成1060萬標箱,同比增長6%,增幅同比下降了6.7個百分點,環比回落了4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傳達出同一個信息——外需不振,出口嚴峻。
11月的貿易順差創新高,其實也不是樂觀因素,只不過是進口下降幅度大大高于出口造成,貿易總量下降,對外經濟活動萎縮,外貿企業壓力加大。
苦等市場回暖
出口負增長,更讓企業感到難熬的是,這可能還只是一個開始。
匯豐銀行北京分行的宏觀經濟分析師馬曉萍預計,明年一季度出口可能會下降到負兩位數,二季度將略有好轉,但也是負增長。“即便不斷提高出口退稅、人民幣有所貶值,這些政策都僅能減少企業負擔,外部需求下降的根本趨勢無法逆轉。”
“我做外貿十五六年了,形勢從來沒有這么嚴峻過。”王延鑫的語氣透著深深的無奈,“10年前的金融風暴,六七個月咬咬牙就過去了。但這兩年情況卻是越來越惡化。”王延鑫是廣東汕頭一家玩具出口企業的負責人,每年產品出口上億美元。
說起目前企業的生存狀況,他在電話里向記者表示,“目前大部分的出口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能不能堅持下去,還能堅持多久”。
很多企業家和王延鑫一樣,大多抱著類似的想法。“挺過去了就活,挺不過去就死,就這么簡單。”李明亮如此對記者說。
出口企業的生產困境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8月以來,連續兩次大幅調高出口商品退稅率,暫停加工貿易保證金臺賬“實轉”,但從貿易數據來看,這些政策作用似乎并不大。
紡織資源網總編李軍認為,從外貿數據上反映出來的是外部需求在崩潰,外需市場的疲軟已經使很多企業拿不到訂單,退稅對這些企業意義不大。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祁京梅則表示,考慮到從8月份以來政府連續出臺鼓勵出口的政策,政策效果也需要看一看,后續可能會繼續加大鼓勵出口的退稅政策支持力度。此外,從資金面提供支持,為企業盡量提供更多寬松和穩定的環境,以及在中央財政支出方面,加大刺激消費的支持力度及擴大公共保障范圍,也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