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江蘇外貿發展30年獨白

2008-12-12 18:4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30年來,江蘇外貿崛起的步伐不可謂不快。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全省進出口總額僅為9.46億美元,但到了2007年則一舉突破3000億美元,達3495億美元,進出口規模已連續5年穩居全國“榜眼”之位。目前,該省擁有25個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品牌數列全國第三位。省內外貿經營主體已超3萬家。
  在外貿規模穩定迅增的同時,該省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發展質量持續提高。統計顯示,2007年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占全省的42%;農產品出口超15億美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增幅首次同時超過加工貿易。內資企業進、出口增幅比外資企業分別高14個和3.7個百分點。蘇北、蘇中、蘇南區域發展日趨協調,出口增幅同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江蘇外經貿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笪家祥坦言,江蘇外貿迅速壯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伴隨改革開放大潮,適時及時地確定并實施了經濟國際化戰略。在這條自強之路上,江蘇不敢稍有松懈,始終將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體制、管理、服務和環境創新作為工作重頭戲。
  卅載寒窗苦30年來,江蘇與時俱進,緊緊圍繞擴權和培育經營主體、改造國有外貿企業等主題,推進外貿體制改革。笪家祥告知,在此過程中該省主要以三項工作為“抓手”:加快擴大外貿經營主體。打破計劃經濟下的壟斷經營體制,加快賦予具備條件的國有生產企業、商業物資企業和科研單位外貿經營權,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1997年,省內所有市、縣外貿企業全面自營,私營企業也開始進入外貿領域。隨著利用外資的發展,外資企業迅速崛起,逐步成為外貿進出口主力軍。
  大力推進國有外貿企業改革和重組。1994年以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江蘇對優勢國有外貿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1995年開始,江蘇積極推進大公司、大集團戰略,至“九五”期末共組建了江蘇國泰、舜天、匯鴻、開元、蘇豪等10家省級外經貿企業集團。與此同時,加快國有中小外貿企業的改革步伐,逐步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由此,江蘇逐步走上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發展軌道。
  適應入世新形勢,迅速與國際規則接軌。這一時期,江蘇加速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并不失時機地進行體制、管理和服務的創新:一是,完善對外貿易政策促進體系。自2001年起,出臺了包括出口創匯獎勵、出口退稅專項貸款辦法、出口信用保險等一系列財政、金融扶持政策,為外貿發展保駕護航。二是,大力推進經營主體多元化,加強分類指導。一方面,指導大型外貿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并著力改善民企參與國際競爭的體制政策環境等。三是,建立規范、透明、高效的外貿管理機制。比如,2001年,江蘇在全國率先設立“省進出口許可證事務中心”,實現政策管理和具體操作分離;2004年建立外貿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四是,建立健全行業組織,按市場化運作程序成立了小型進出口企業商會、江蘇省進出口商會,省紫菜協會等一批地方行業商協會,強化了政企聯系。
  今聞臘梅香30年來,隨著外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江蘇外貿發展模式、發展結構和經濟效益均明顯改善,外貿經營主體逐步壯大,出口市場結構不斷優化。
  據笪家祥介紹,在外貿經營主體方面,目前全省已形成了省級外貿專業公司、市和縣級外貿公司、出口生產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多元化外貿經營主體格局:省屬10大外經貿企業集團逐步做大做強。2007年,10大集團出口額84.1億美元,占全省內資企業出口總額的16.8%。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出口主力軍。2007年,全省外資企業進口、出口、進出口分別占全省總數的75.5%、84.5%、79.3%。私營企業進出口跳躍式增長,成為省外貿發展新亮點。截至2007年底,全省私營外貿企業26409家,占全部內資企業的87.5%;私營企業出口265.1億美元,首次占內資企業的“半壁江山”。
  在出口市場結構方面,“十五”以來,江蘇市場多元化戰略進一步深化,貿易領域和渠道進一步拓寬。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由“九五”末的30個增加到2005年的62個,形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理分布的進出口市場格局。與主要貿易伙伴保持穩定快速發展,歐盟取代日本成為江蘇第一大貿易伙伴,并超過美國成為全省最大的出口市場;部分新興市場實現旺盛增長,對東盟、非洲、澳大利亞等市場出口額在“十五”期間分別增長4.2倍、3.2倍、3.5倍。
  再謀新輝煌今年以來,在內外環境波譎云詭的新形勢下,長期高速運轉的江蘇外貿“引擎”,也顯出疲態。統計顯示,今年9月份,江蘇進出口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與出口相比,進口動力明顯不足,特別是加工貿易進口在8、9兩個月連續出現負增長,并直接影響了加貿出口。在產品上,船舶、光伏等新產品出口后勁出現不確定性。
  針對這些情況,江蘇上下積極轉變觀念,全力應對。年初,該省就及時提出“抓轉型,促增長”的指導思想。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重點外資企業,進行“一企一策”指導服務。5月份,省財政廳和外經貿廳還出臺了省級外經貿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出資2億元專項扶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防范貿易風險、促進科技興貿和”走出去”等。
  作為外經貿主管部門,江蘇外經貿廳將“培育出口基地”作為推動產業集聚,打造區域品牌的重要抓手,在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方面給予積極扶持。此外,積極創新貿易方式,幫助企業開展國際電子商務。
  笪家祥表示,江蘇視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為一次全省外經貿實現更大發展的新機。比如,外貿企業一直強調的“內外貿兩手抓,進出口一起走”的戰略,現在正是加速實施的好時機。江蘇將繼續加強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建設、更大步伐地“走出去”,進一步提高應對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力求平穩轉危為安。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