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關推出十項措施支持地方經濟增長
2008-12-10 13: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北京海關網站報道,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首都外向型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北京海關近日推出擴大內需促進首都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一是完善擔保措施,降低企業成本。對對進出口部分限制類商品的A類和B類企業暫停銀行保證金臺帳“實轉”,實行“空轉”管理;對信譽良好的加工貿易企業減免收取風險擔保金;對已到港并正在辦理減免稅手續的貨物,在企業提供有效擔保的基礎上,先予放行,后補辦相關手續;對辦理案件過程中,企業需繳納的保證金、抵押金,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免。
二是實施通關便捷,提高通關效率。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繼續實施擔保驗放、應急驗放、上門驗放、預約通關和預約查驗等便捷措施;無特殊情況的申報當日辦結審單手續;積極推廣無紙通關;進一步落實“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應轉盡轉”等通關便利措施,協助企業在異地口岸辦理相關手續;對通關時限要求高的進出口貨物,允許企業在提供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保的基礎上,享受“先放后稅”等通關便利措施;企業提供銀行擔保有困難,經總署批準可以實施資產質押擔保;對AA類企業適用較低查驗率,優先辦理貨物申報和驗放手續。
三是加快行政審批,滿足企業需要。加快企業注冊登記、加工貿易手冊備案、變更及核銷、保稅倉庫設立、減免稅辦理等事項的審批速度,積極推行“立等可取”、“當日辦結”等制度;提高加工貿易備案、核銷審核速度,力爭1個工作日內完成電子數據審核工作;積極協調外匯管理、國稅等部門,加快收付匯和出口退稅審批速度。
四是實行“量體裁衣”,提供個性服務。為企業提供法規政策咨詢服務,幫助企業用足、用好相關優惠政策;對有特殊需求的企業,制定個性化監管辦法和便捷措施;加快企業分類審核,提高 AA類、A類企業審批速度,擴大享受便捷企業范圍;建立AA類、A類企業聯系人制度,指派專人負責協調解決企業辦理海關事務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優先辦理AA類、A類企業注冊登記換證及報關員注冊登記手續,優先安排企業扣滿分報關員的考核;保證改制的企業在過渡期內平穩過渡。
五是推動天竺保稅區建設,完善特殊監管區域功能。積極參與、大力推動天竺綜合保稅區的籌建,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招商引資,對大型跨國企業,提前適用綜合保稅區的有關優惠政策;加快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整合、政策疊加”工作,研究解決由于各種原因制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功能發揮的問題;協調相關部門,幫助出口加工區盡快建立研發、檢測、維修中心,解決邊角料出區難問題,實現出口加工區功能拓展;繼續利用現有的政策,積極幫助經營單位吸引物流企業入駐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廣擴大以星網工業園、聯想VMI項目、京東方物流園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模式;鼓勵和方便企業充分利用當前國際市場價格低走的機遇,以保稅倉儲的方式大量進口戰略型、資源型物資。
六是支持加貿企業有效利用市場。貫徹執行國家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和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關稅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簡化內銷審批業務手續,為加貿企業辦理內銷提供方便;在電子化手冊全面推廣使用的基礎上,著力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允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單耗申報環節;結合電子化手冊、電子帳冊推廣應用,進一步完善關區聯網監管發展模式。
七是發揮統計作用,為決策和經營提供參考。結合首都外貿特點,加大統計分析力度,使統計分析更加貼近政府和企業需求;加強對市屬、區屬企業的數據統計力度,為市、區兩級政府提供本市、本地區外貿統計信息;結合口岸特點,及時跟蹤外貿進出口動態,加大監測頻率,及時反映進出口情況,面向社會、企業需求,提供相應信息服務。
八是加大政務公開。加強與市、區兩級政府的協調配合,推動與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通過互聯網門戶網站、通關問題協調中心、企業管理信息服務平臺、現場公告欄、法制宣傳日等多種政務公開形式,進一步暢通與企業交流溝通的渠道;積極聽取企業意見,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專人負責協調解決通關疑難問題;健全完善門戶網站企業辦事平臺,為企業遠程登錄辦理相關業務事項提供便利;設立機關、現場“兩級多點”通關熱線,完善互聯網站和業務現場電子咨詢系統。
九是加大自主品牌保護,促進企業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力度,加強海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宣傳;積極協助企業解決知識產權維權中存在的困難,幫助企業提高維權能力;嚴厲打擊侵權產品非法進出口行為。
十是嚴厲打擊走私,創造良好環境。對電子通訊設備、高檔日用品等敏感商品,加強專項業務監控和緝私力度,有效遏制“水貨”對國內品牌和國內生產企業的沖擊;暢通復議渠道,提高企業納稅爭議與案件處罰的復議辦理效率;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在依法辦案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因案件處理不當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沖擊和影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