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著力推進"五大建設" 打造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
2008-11-8 15: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將淮安打造成為輻射周邊地區2000萬人口的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戰略要求,淮安市委市政府于今年6月提出以構筑大交通、培育大產業、發展大流通、繁榮大文化、開發大旅游 “五大建設”為抓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
打造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構筑大交通是首要前提。近年來,淮安市交通事業加快,綜合交通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現代交通管理體系日趨完善。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80公里,通車密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蘇北領先;國干線公路達到10898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超過6400公里,是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擁有等級航道5097公里;新長鐵路境內全長81公里;擁有營業性汽車15300輛、內河船舶4398艘;港口吞吐量3606萬噸。眼下,淮安已全面推進“水陸空”齊頭并進的“大交通”建設,努力實現公路加密升級,構筑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體系;水運通江達海,邁向“海河經濟”;鐵路交會聯網,構建區域樞紐;民航加速建設,打通空中通道;港站銜接配套,提高運轉效率。公路加密升級將形成輻射周邊2000萬人口的“1小時經濟圈”,市區和縣城15分鐘以內上高速,大部分鄉鎮30分鐘內上高速,全部城鎮10分鐘內進入干線公路網,港站樞紐無繞行。全長75公里的鹽河航道淮安段整治工程完工后,通向連云港的水上快速通道將徹底打通,淮安也將歷史性地實現“運河經濟”向“海河經濟”的轉變。未來五年,淮安將建設宿宿淮、連淮、淮揚鎮三條鐵路共計131公里,并適時爭取寧淮鐵路建設,最終,將有5條鐵路在淮安呈‘米’字型交會,徹底打通蘇北、蘇中、蘇南的鐵路連接。淮安機場目前前期準備工作即將完成,很快就會動工。通過3-5年的建設,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后,淮安將成為蘇北地區的倉儲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綜合物流成本將由現在的184%降到13%左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僅此一項,每年將直接為淮安增加幾十億元乃至上百億元的社會財富,屆時,淮安交通將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之一。
打造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培育大產業是重要基礎。經過不斷的積累發展和大力招商,淮安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擁有了一批特色優勢產品。富士康、達方電子的落戶,吸引了眾多臺資企業前來,初步形成了“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臺資集聚局面。同時,淮安豐富的資源和原料優勢明顯,淮安已探明巖鹽資源量1300億噸,芒硝探明資源量35億噸,開發潛力巨大。依托淮鋼特鋼公司特鋼大棒材的規模優勢,可大力發展特種鋼管和重大裝備鍛壓件。加上交通區位優勢、產業轉移優勢,淮安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特鋼、電子信息、鹽化工新材料三大千億元主導產業和改造提升紡織、煙草、食品、機械、化工等傳統產業相結合,與引進培育新能源、新醫藥等新興產業相結合,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健康工業體系。圍繞到2010年三大產業的銷售收入總額達1500-2000億元,到“十二五”末,每個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淮安將繼續堅持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特色園區為載體,以重點企業為依托,以重大項目為支撐,重點推進四大工程:即百億項目建設工程——三大千億產業每年實施投資超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超億元以上項目100個;百億企業工程——到“十二五”末,三大千億產業中,銷售收入超百億企業達到10戶`;百企創新工程——到“十二五”末,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百牌創建工程——每年爭創國家馳名商標、名牌產品1-2個,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4-5個,全市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名牌產品超百個。
打造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發展大流通是經濟血脈。大流通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成“四個中心”,即建成蘇北腹地重要的區域商貿商務中心、蘇北腹地重要的區域商品集散中心、建成蘇北腹地重要的區域物流中心、建成蘇北腹地重要的區域要素供給中心。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淮安將圍繞“建設一個商業中心、一個商務中心、一個綜合市場、一個綜合物流園、一個要素平臺和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大流通載體建設,重現運河之都“牽挽往來,百貨山列”的繁華盛況。建設淮海中心商業區: 2平方公里區域性商貿中心,打造蘇北地區最富吸引力的現代化立體式商業集聚區。建設水渡口中央商務區: 3平方公里區域性商務中心,打造集會展、商務活動、商務服務、文化休閑為一體的蘇北腹地最活躍的商務活動集聚區。建設綜合市場:10平方公里淮安綜合商品市場,爭取到“十二五”末,年交易額達到500億元,形成南有義烏、北有臨沂、中有淮安的一級批發市場格局。建設物流園區:總占地5平方公里,分出口加工區、海關通關區、物資儲備區、工業原料集散區和物流企業集聚區五大部分,打造成蘇北腹地最現代化的物流園區。建設要素集聚平臺:重點加快勞動力交流和培訓平臺、資金融通平臺、信息服務平臺、技術服務平臺、中介服務平臺等建設,打造蘇北地區生產要素集聚新高地。扶持一批龍頭企業:一是引進沃爾瑪、家樂福等一批國內外大型企業戰略投資商。二是鼓勵淮揚府等本地企業 “走出去”,到市外開設銷售網點,實現連鎖經營。三是引導淮通物流等企業改制重組,上市融資。四是扶持“新半齋” 等“老字號”和知名品牌,恢復或重建一批淮安美食名店。
打造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繁榮大文化是核心靈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淮安融名城、名人、名著、名湖、名河、名菜于一體,擁有不可估量的寶貴資源,為推進文化大繁榮提供了最豐厚的存量資源。繁榮大文化,就是要把淮安建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蘇北區域文化中心,建成蘇北腹地重要的文學藝術中心、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中心、文化旅游和美食休閑中心、文化產品集散銷售中心、技能型人才培養中心,實現淮安文化事業大繁榮、文化產業大發展、文化產品大豐富、文化人才大涌現、文明素質大提高,使名城建設更加亮麗、名人培養更加全面、名河保護更加完善、名湖開發更加科學、名著創作更加豐厚、名菜推介更加開放。目前,淮安正在全力推進精品工程建設,加強對重大題材作品的規劃策劃與組織創作,力爭在“五個一工程獎”、 “梅花獎”等全省、全國性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組織力量創作、拍攝以淮安歷史文化和地域風情為主題的電視連續劇,以文藝的形式推介淮安。推進重點設施建設,建成淮安市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淮安大劇院以及漕運博物館、中國淮揚菜博物館、淮安名人館等構成的淮安運河博物館群,更好地彰顯淮安城市魅力。推進遺產與傳承建設,著眼于地下文物保護工作,扎實開展文化搶救性修復保護,并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推進文化產業建設,加強資源整合,推動產業升級,重點發展文藝演出業、娛樂休閑業、網絡服務業、文化旅游業等文化產業,力爭到2015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00億元,形成一批有影響的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推進文化人才建設,用3-5年的時間選拔培養100名在理論、新聞、出版、文藝、文化經營5各領域能起領軍作用的杰出人才。
打造蘇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開發大旅游是綠色引擎。淮安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悠久,古今名人輩出,水陸交通便利,美食享有盛名,具備發展旅游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和扎實打造,目前淮安旅游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基礎,旅游產業鏈基本形成,已經具備了開發大旅游的基礎和條件。下一步,淮安將按照規劃中“兩核一軸”的總體構思,我市將以淮安市區為全市一級旅游發展核心,以盱眙為次級發展核心,以二者之間的連接洪澤湖沿湖風景帶為重點發展軸,以金湖、漣水為新的旅游增長點,形成以“兩核一軸、點軸擴散”為重點的淮安旅游總體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旅游產業從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向支柱產業、從一般觀光旅游城市向休閑度假旅游城市“兩大轉變”,突出人文旅游、山水旅游、洪澤湖生態休閑旅游“三大重點”,打造名城、名人、名菜、名湖系列旅游“四大精品”,不斷提升淮安旅游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增強淮安旅游的對外吸引力和輻射力。到2010年,淮安旅游總收入超過144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以上,將成為蘇北旅游強市;到2015年,旅游總收入超過286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以上,成為全國著名旅游城市;到2020年,力爭使旅游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以上,將淮安建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