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物流樞紐 委員建議給西安重新定位
2008-1-18 13:2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參加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分組討論我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記者劉珂攝
本報訊(記者程慧)在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西安的發展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熱點。省政協委員胡建新建議西安大手筆謀劃、全方位創新、大力度推進,駛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
●定位以文化中心立足
“人文之厚、科教之先、產業之全、物流之便、山水之秀……”胡建新委員歷數了西安的諸多優勢后指出,作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西安應該成為光大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成為世界華人的精神家園。“在中國發展格局中,如果說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那么西安就應該打造成為文化中心,成為‘金三角’發展格局的一角。”
●功能發展第三方物流
胡建新委員認為,作為一座中心城市,西安必須通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增強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要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及文化旅游三大現代服務產業,應把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作為重頭戲來抓。同時,西安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獨特優勢,應把發展第三方物流作為提升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戰略選擇。要以完善立體交通網絡為基礎,以引進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依托,使我市物流產業在“十一五”期間獲得迅速發展。
●格局拉大城市骨架
胡建新委員指出,未來西安要拉大城市骨架,“十一五”期間城市格局優化調整應突出一個重點,即在西安北郊建設現代西安新中心。“現代西安新中心建設,要改變傳統的‘攤大餅’模式,借鑒國際先進規劃理念,形成‘一心多點’的新格局。”
“一心”即以張家堡廣場為中心,以未央大道為基軸,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城市功能完善的現代西安標志性區域;“多點”,即在周邊區域形成以特色產業為主體、配套設施完備、特色鮮明的若干外圍組團,包括以物流為主的新筑組團,以度假、休閑為主的浐灞和未央湖組團,以裝備制造業為優勢的涇渭組團等。中心與組團之間有大水大綠相間隔、快速干道相聯通,從而形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化新城。
●創新成立未央新區
要以全方位創新為動力,大膽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胡建新委員指出,首先合并未央區和經開區,成立未央新區管委會,整合未央和經開區的各自優勢,形成開發北部新區的合力,從根本上解決由于利益主體不同而導致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加快現代西安新中心的建設步伐。其次,成立涇渭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將規劃范圍內的農村委托管委會管理,把開發區的發展與失地農民的出路統一起來,與農民的致富、農業產業化等目標統一起來。
省兩會委員隨談
報告讓人振奮
聽了袁省長16日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到很振奮,很受鼓舞。
我也是九屆政協委員,前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都聽過。相比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成績和陜西存在的問題。不尚空談,求真務實地描繪了今后5年全省的奮斗目標。同時,報告全篇貫穿了建設西部強省、加快發展陜西經濟、提高陜西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水平、構建和諧陜西這一主線,展現了給陜西人民謀福祉、全面奔向小康社會的決心和信心。
我舉雙手贊成和擁護這份報告的精神。作為一名企業家,我很關注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報告中講非公企產值占陜西經濟的46%,這個數字很振奮人心,對我們這些民營企業家來說尤其如此。
我想談一下發展陜西經濟、做大做強非公有制經濟的問題。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拓展了民營企業的準入領域,給民營企業的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我省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但是,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融資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這些工作的預期目標就會受到影響。
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融資難,不是難在沒錢上,而是難在兩個方面。一是融資渠道太窄,二是信用體系不健全。要解決好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一要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建立健全民間融資體制,利用民間游資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要著力解決社會誠信問題。
作為一名企業家,我很想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為解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盡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更有責任多多呼吁。在大會發言和小組討論中,我針對這一問題多次發言。因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知道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那就是為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多呼吁,多做貢獻。張萬準(省政協委員)
省兩會曉紅手記
水!水!水!
本次人代會的會期為9天,除了有五次大會外,其他時間都是各代表團會議和小組會議。500多名省人大代表以地市為單位,分為了10個代表團和一個解放軍代表團,各個代表團又分為若干小組。在大會聽取了各項報告后,代表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小組會和代表團會議上審議、討論報告,醞釀有關草案,最后在全體大會上表決通過。
我分在西安團第二小組。從昨天下午到今天參加了兩次小組會和一次西安團會議,主要審議了省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預算及發展計劃方面的兩個報告。
作為一名新代表,第一次參加小組會,我心里有些打鼓。小小的一間會議室,對面就坐著市長和人大、政協的幾位領導,和他們一起討論、發言,真的很緊張。不過代表們發言很踴躍,會議的氣氛活潑、自由,再加上大家的發言都很有內容,我慢慢放松下來,聽了進去。
我聽到了三個“水”字。
太乙路的環衛工人趙夏玲說到了她們那里新建的垃圾壓縮站。垃圾壓縮轉運對美化城市環境、減少污染是大有好處的,但每天要用大量的自來水沖洗設備,她覺得是對水資源的浪費,希望政府能考慮利用中水(“中水”是污水經過處理后的再利用水)。
周至縣的張縣長說,周至是國家級的生態縣,不允許發展工業,周至在經濟發展上有些吃虧;但他們會為西安人民看護好秦嶺北麓,看護好西安的水源地。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鞏德順提到了陜北的“水”。他認為陜北能源化工工業的建設,要首先考慮到水資源的保護,考慮到老百姓吃的水會不會受到污染。
袁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六條施政理念里,有一條“永續發展”的理念,其中強調“要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政府決策的基本要求、企業發展的硬性約束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聽到的這三個“水”,讓我滿懷喜悅和希望。理念的前瞻性意味著發展的前瞻,環境保護是世界發展的大潮流。我希望我的家鄉、我的祖國也能夠站上潮頭,成為先進、富裕、文明的一員。徐曉紅(省人大代表西安晚報副刊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