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國際物流新聞

新加坡致力成為引領全球的物流中心

2008-1-17 12: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新加坡致力在2010年成為亞洲主要的綜合物流中心。該行業通過第三方物流供應商、電子發行商和化工物流公司開發全面的物流服務。物流行業已從原來僅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演變為提供綜合的物流解決方案。廠商發出物流請求,然后由第三方供應商提供帶有附加值的服務,即一站式集成解決方案。這就意味著可以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從而使相關企業在市場上取得先機,增加競爭力。 
  新加坡在物流行業中大量采用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這就是所謂的信息行動規劃 (IT Action Plan),總耗資 2 千萬新元。政府也在新加坡的學府、理工學院和大學推出了一系列培訓計劃,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聯合開辦的“物流學與供應環管理”雙碩士學位課程。 
  海事:新加坡海事和岸外工程行業也因其岸外開發和生產平臺而世界知名。自從 1996 年起,新加坡本地造船所就在生產千斤頂鉆塔方面,占了世界市場的 60%。 
  新加坡還占有了世界上浮式儲油卸油裝置 (FPSO) 船運的 70%。主要的環球油田設備和服務公司都在新加坡設有投資額巨大的制造業基地,用以保證地區油氣經營活動正常運轉。新加坡努力提高深水技術方面的研發能力,從而協助各大公司設計和制造含高增值的產品。 
  新加坡高度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系統也很引人注目。航空和海運港口并居世界前列。400多條航線通往世界上的 700 多個港口,連接到 50 個國家的 145 座城市。這些四通八達的交通系統使新加坡成為各大國際公司設立海外基地的理想城市。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國際和本地的物流公司已超過 3000 家。 
  全面了解物流業 
  新加坡產業發展戰略:成為引領全球的物流中心 
  一、新加坡物流產業現狀 
  目前,新加坡的運輸和物流產業產值達127億新幣,占全國GDP總量的8%,物流產業從業人員約93000人。最近,新加坡物流產業確立的2012年發展目標是:對GDP的貢獻率增至9-13%,從業人員達12-17萬人。 
  二、全球物流業發展走勢 
  物流產業(包括航空、航海及陸地運輸等)是增長迅速的世界性產業,發展日趨復雜化。它提供從單一的運輸存儲到特定的一體化供應鏈等各類服務。目前該產業全球年產值為3200億美元,年增長率約3-10%。 
  預計截止至2005年,全球供應鏈管理市場總產值可達173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0%。而亞洲供應鏈管理市場年增長率為15%,高于歐洲的7%和北美的10%。根據知名市場調查公司JP Morgan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由于亞洲貨運商僅外包2.5%的物流業務,而歐美同行將20-25%的業務外包,所以數據顯示的亞洲市場增長速度較快。該調查還表明:亞洲公司對全面更新公司業務供應鏈及在全球范圍內整合業務等領域顯示了濃厚興趣。 
  三、新加坡物流業發展戰略 
  新加坡可依托現有的自然條件,發揮獨特產業優勢,與知識密集型的供應鏈管理技術和技能相結合,建設世界頂級的自然物流中心和為亞太地區內陸貿易區提供一體化服務的虛擬物流中心。出于此目的,物流工作組制定如下發展戰略: 
  1.建設世界頂級的自然物流中心 
  將自由貿易區范圍擴大,從原有指定位置拓展到各公司內部; 
  對于物流服務供應商,在雇傭外籍員工方面應給予更大的彈性政策; 
  審查原有各項規章制度,適時修正完善并簡化手續。 
  2.建設虛擬物流中心,為亞太區內陸貿易區提供一體化服務 
  (1)架設“倫敦型”發展框架 
  (2)服務于物流產業的IT板塊 
  (3)供應鏈管理指揮中心 
  (4)安全可靠的運輸和物流港口 
  (5)多式聯運中心 
  (6)進行財政改革,提供具競爭力的稅收制度 
  四、政府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完善部門間的相互協調工作 
  現有9個政府機構(海事和港口管理局、國民航空管理局、陸路交通管理局、裕廊鎮管理局、關稅署、金融管理局、資訊通訊發展局、經濟發展局、國際企業發展局)涉足新加坡物流產業的管理決策工作,造成不同機構重復管理,浪費勞動力,不同機構之間的監管職責劃分不夠清晰,產業發展的責任不夠明晰等管理上的弊端。因此,成立專門的服務機構,統籌管理物流產業的運作,協調政府各部門在該產業領域中的工作,勢在必行。其承擔的角色如下: 
  委任管理――該機構應由其直接管理的上級機構授權,全權管理新加坡的運輸和物流產業,否則將很難得到其他政府機構的支持; 
  把握全局――由于該機構將是私營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橋梁,要求深刻體會產業需求和特色。該機構的首席執行官應有該產業的豐富知識,以把握發展全局。 
  推廣業務――能夠獲得相關資源,進一步開拓產業的發展空間。該機構應將工作重心置于推廣工作上,更多常規工作可由海事和港口管理局、陸路交通管理局等政府機構合作完成。 
  保持市場――應根據含附加值的產業活動衡量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表現,確保能最大程度促進產業活動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