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汕頭:構建區域交通航運中心

2008-11-6 14: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力爭用10年時間基本建成區域交通航運中心。規劃建設61個綜合運輸體系重點項目,項目總投資為448億元,2007年至2016年力爭完成投資434.4億元。通過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交通綜合運輸體系,大力拓展汕頭的經濟腹地,大力增強汕頭的聚集力和輻射力,為汕頭建設成為粵東城鎮群中心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興則百業興。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全力實施以港興市發展戰略,致力打造東南沿海現代化億噸深水大港,增創港口經濟新優勢,加快構筑區域交通航運中心。為實現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我市交通行業堅持建設大交通,促進大發展,加快以港口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臻完善,形成了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等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公路網絡規模擴大等級提高  
    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沈陽至海口、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經過汕頭;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二橫線汕頭至湛江高速公路起點于汕頭。深汕、汕汾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車;國道324線、206線和一批省道進行了改造;開工建設金鳳大橋—西港高架橋工程;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前實現縣通鎮達到三級以上公路的目標;實施建設行政村通水泥路工程及改造部分三四類橋梁,至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3735公里(含村道),二級路以上里程占總里程的18.9%,公路密度為18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在全省排第三位。全市94%建制村通水泥路。全市行政村通客運班車率達到75%,其中澄海區已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客運班車。  
    鐵路民航設施基本配套  
    正在建設的沿海快速鐵路經過我市,國家鐵路網規劃的鷹汕鐵路,將使我市成為東南鐵路出海大通道。廣梅汕鐵路直達深水港區,并與京九鐵路接軌,是京九鐵路重要出海口之一。境內鐵路通車里程17.8公里,汕頭貨運北站占地1455畝,裝卸能力約300萬噸;汕頭鐵路客運站占地950畝,設計年旅客通過能力為800萬人次。疏港鐵路延伸到深水港2號泊位,正線6.3公里,區內裝卸線約1公里,設置港前站一個。國家沿海高速鐵路廈門—汕頭—深圳段已開工建設。汕頭機場是全國47個重點保障機場之一。汕頭機場為4D級機場,可以滿足起降波音737—800和波音757等較大型中程客機;候機大樓面積2.29萬平方米,停機坪面積7.2萬平方米,可同時停放5架波音757和7架波音737客機。吞吐能力為3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6萬噸。航線通達國內主要城市及香港、曼谷等地區和東南亞國家。  
    運輸裝備技術水平提高  
    近年來,我市水運業結構調整有了明顯進步,加快淘汰老舊船舶,大力發展大型船舶,民營水運企業迅速崛起,行業整體素質有新的提升。2007底,全市營運船舶174艘,凈載重量13.1萬噸位,貨船平均噸位683噸,比2000年提高437噸。公路運輸按照客運高速化和貨運物流化的要求,進一步調整運力結構調整,加強高速公路快速客運和周邊城市專線客運發展,客運車輛逐步向高檔化、舒適化方向發展;貨運車輛逐步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2007年全市擁有營業性客貨汽車19975輛,高級客車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已達到60%左右;全市有20%的客車及全部的危險品貨車已安裝衛星定位系統。  
    交通運輸能力增強  
    國務院通過的《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全國“五縱五橫”10條綜合運輸大通道,其中南北沿海運輸大通道的黑河至三亞,將貫穿我市全境。2005年以來,港口貨物吞吐量節節攀升,一年上一個新的臺階,持續創歷史新高,連續3年超過兩位數增長。去年還實現新的突破: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301萬噸,同比增長14.2%;集裝箱完成59.4萬標箱,增長34.1%。集裝箱增幅超過全國沿海平均水平,改變了多年來遠遠落后于全國沿海平均水平的局面。汕頭機場旅客吞吐量111.5萬人,為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增長13.1%。去年,南航汕頭公司機隊規模進一步壯大,達到9架,全年完成客運量186萬人次,旅客周轉量達到18.8億人公里。公路客運較快發展,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班車客運企業共22家,其中跨省線路110條,通達全國13省市,跨市線路83條。汕頭至粵東地區各縣和主要鄉鎮均已開通短途專線客運班車。海運業發展加快,水運能力有較大提高。汕頭港已開通至地中海、菲律賓、香港、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際集裝箱航線和汕頭至深圳、廈門2條外貿支線,內貿集裝箱航線14條,直達上海、青島、天津、大連等25個港口。水運全年完成貨運量360萬噸,周轉量26億噸公里,分別比增10.1%及18.8%。  
      
目標:十年建成億噸深水大港  
●高標準建設一批大型專業化泊位  
●重點以廣澳港區和海門港區為主  
    本報訊汕頭市委、市政府全力實施以港興市發展戰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推進現代化深水大港建設,發揮溝通閩臺、面向亞太的地緣門戶和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優勢,構建以現代化深水大港為核心,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配套,面向國際,溝通省內外的區域性航運中心,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年吞吐量超億噸的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深水大港。  
    據港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未來十年,汕頭港將以加快港口建設為主線,重點以廣澳港區和海門港區為主。將大手筆、高標準建設一批大型、專業化泊位,有效解決泊位結構性矛盾;以完善煤炭、集裝箱、石油化工運輸系統為重點,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港區,同時,協調各港區之間的發展關系,做到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充分利用深水港灣的優越條件,以港口帶動臨港工業區的大規模開發,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生產力布局調整;完善港口集疏運、口岸等綜合配套服務體系,適應現代物流發展要求。  
“一二三四五工程”———今后一個時期,將堅持交通先行,加快以港口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一個億噸大港、二大過海工程(南澳大橋、蘇埃隧道)、三條鐵路(廈深鐵路及汕頭疏解線、廣梅汕鐵路汕頭段復線及電氣化改造、廣澳港區疏港鐵路)、四條高速公路(汕揭、汕普、惠揭、潮惠)、五條航道(韓江、榕江、濠江、東里河和新津河整治)的規劃建設工作。 
    “三大網絡”———全力完善“三大網絡”(公路網、鐵路網和內河航道網)。 
    “四大系統”———全力發展“四大系統”(公路運輸系統、水路運輸系統、鐵路運輸系統和民用航空系統)。 
    

    初步規劃十年新建20多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及配套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支持系統,新增通過能力約7500萬噸,新增集裝箱通過能力250萬標箱。屆時港口總通過能力達到億噸,集裝箱達到308萬標箱;碼頭等級達到30萬噸原油碼頭、15萬噸級煤碼頭和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港口貨物吞吐量力爭達到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10萬標箱。建成具備運輸組織、裝卸存儲、中轉換裝、臨港工業、保稅加工、現代物流、通信信息、綜合服務、商貿旅游等多種功能,并隨腹地經濟的發展,逐步發展成為外向型、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的東南沿海深水大港。  
      
重點項目建設破解發展瓶頸  
    廈深鐵路汕頭段、汕揭梅高速公路、華能海門電廠等一批工程加快推進  
    本報訊我市把加快推進重點項目的規劃建設作為推動汕頭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牢固樹立抓重點項目就是抓加快發展、抓重點項目就是抓改善民生的思想,加快建設一批港口、交通、能源等項目,解決城市發展的瓶頸和制約。  
    目前汕頭新一輪大建設、大發展的序幕已經拉開,一批重點工程建設正強勢推進,并通過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能源資源保障體系,優化投資環境,吸引要素資源向汕頭聚集,不斷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在這其中,我市把加快廣澳港區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超前謀劃深水港區的擴大,建設粵東港口群中心;同時,加快推進廈深鐵路汕頭段、廈深鐵路進汕頭站聯絡線和改建工程、廣澳港區疏港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汕揭梅高速公路汕頭段和汕頭至揭西高速公路汕頭段建設;抓緊建設中心城區蘇埃過海隧道、南澳大橋。加快海門華能電廠1、2號機組建設,爭取今年底、明年中1、2號機組分別發電,全力推進電源輸出工程建設。  
    此外,根據《廣東省東西兩翼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05至2020)》的要求,我市與周邊城市一起,著力建設汕揭高速公路、潮揭高速公路、汕頭至普寧高速公路、廈深高速鐵路廣東段等項目;以汕頭港為樞紐,構建粵東港口群;積極推進潮汕機場前期工作,充分發揮廣梅汕鐵路的功能作用,加快規劃廣澳港區疏港鐵路,配合推進廈深沿海鐵路汕頭段的規劃建設,努力構筑“1小時經濟圈”。  
      
【有感而發】  
      
汕頭發展最大的優勢在哪里?港口是當之無愧的選擇。  
    港口,是汕頭重要的投資環境,是汕頭的經濟命脈,是汕頭對外開放、輻射內地、發揮龍頭作用的載體平臺。“以港興市”,充分表明了“港口”這一核心資源對經濟發展的重要。  
    汕頭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海岸線等資源優勢“全國罕見、世界少有”。事實也確實如此。汕頭港居福州至廣州黃金海岸線中央,東臨臺灣海峽,距高雄214海里,距香港187海里,距離國際主航線僅約10海里。處于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海西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廣東省距離臺灣最近的港口,是粵東五市的主要出海口和交通樞紐。  
    我們看到,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緊緊依托港口資源優勢,大做港口文章,推進汕頭港的深度開發和發展臨港型大工業。可以展望,在不久的將來,汕頭港將邁進現代化億噸深水大港行列。汕頭港將無愧于歷史的重托,無愧于時代的期望。  
      
【小資料】  
      
汕頭港主要港區  
    汕頭港現有老港區、珠池港區、馬山港區、廣澳港區、海門港區、南澳港區等六個港區。其中,珠池港區是已建成的最大規模港區,廣澳、海門是今后重點發展的港區。  
    珠池港區目前是粵東深水泊位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型現代化港區。該港區距汕汾、深汕高速公路入口不足1公里,距汕頭空港8公里,距廣梅汕鐵路貨運站僅7公里,京九鐵路疏港專線可直接進港,集疏運系統較為完善。港區碼頭岸線長2159米,其中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長度1800米,陸域縱深約900米,碼頭前沿水深 11米,擁有通用件雜貨和集裝箱泊位13個,其中1~2.5萬噸級泊位9個。陸域面積近1900畝,年設計通過能力600萬噸。珠池港區規劃定位以近洋集裝箱、雜貨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區,為汕頭市發展外向型經濟和臨港工業提供服務。  
    廣澳港區水深條件優越,泥沙淤積輕微,地質結構相對穩定,是粵東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該港區于1994年開始起步建設,至今港區已建成1 6萬噸級碼頭4個,2個5萬噸級碼頭正在建設中,5萬噸級石化碼頭、5萬噸級深水航道將開工建設。港區規劃陸域面積達13.6平方公里,建設泊位39個;遠景規劃陸域面積23.7平方公里,建設泊位74個。規劃承擔近、遠洋集裝箱、大宗散雜貨、石油化工、液化氣、液體化工貨物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區。可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15萬噸級散貨碼頭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大型船舶靠泊。規劃吞吐能力1.3億噸,遠景可達2.5億噸、1600萬標箱。  
    海門港區具備建設10~15萬噸級大型石化、散貨碼頭的條件。主要為沿海煤炭、散雜貨及石油化工品等運輸提供服務,規劃為具有物流園區、臨海加工、保稅倉儲等多功能的綜合型地方性港口。規劃岸線14.5公里,陸域12.1平方公里,可建設0.5~15萬噸級碼頭共45個。其中石化作業區具備建設5~10萬噸級的石化碼頭條件,散貨作業區規劃除滿足電廠配套煤碼頭外,還規劃了粵東煤炭中轉基地,可建設5~15萬噸級散貨泊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