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山東諸城互補互融工農攜手發展

2008-11-30 9: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初冬時節,雖是寒冷,但在山東諸城采訪卻時時處處讓人感受到熱火朝天的科學發展熱潮。多年來,山東省諸城市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在壯大工業經濟、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城區企業向農村延伸、創新發展鎮域經濟、探索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制度機制等方面狠下功夫,促進了縣域內城鄉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形成了縣域工業依靠支柱產業拉動、支柱產業由骨干企業體現、骨干企業靠知名品牌支撐的工業經濟發展格局。目前,該市銷售收入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實繳稅金過千萬元的企業分別達到108家、75家、28家,有9家進入國家大型工業企業行列;擁有國家級品牌36件、省級品牌80件,品牌擁有量居全省縣級之首。今年1至10月份,該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7.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和33.4%;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759億元,實現利稅6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7%和21.1%。 
    “龍頭”帶富萬戶千家 
    11月27日上午,諸城外貿公司與歐盟荷蘭客戶簽訂了600噸、價值240萬美元的禽肉熟制品合同。當天下午,第一批60噸禽肉熟制品正式啟運裝船。作為諸城市最早的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諸城外貿公司一直走在指導生產,開拓市場,帶動農民致富的最前列。 
    諸城是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起步較早、基礎較好。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諸城就推行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開始探索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帶動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路子,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作為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的得利斯公司同樣妙招迭出,走出了一條從“公司+農戶”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大農業產業體系新路子。公司董事長鄭和平告訴記者,500萬頭生豬產業化經營體系,每年可帶動200萬噸飼料、500萬頭良種豬、430萬噸運力持續發展,帶動農業增效80億元、農民增收15億元,帶動20萬戶農民致富;僅去年新上的120萬噸糧油加工物流基地項目,就能帶動300萬畝糧食增值,每年可直接增加農民收入4億元。據統計,目前該市已發展起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80多家,帶動農戶13.6萬戶;全市流轉土地10萬多畝,直接增加土地產出效益1.4億元,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 
    打破城鄉經濟方面的二元結構,就要努力改變工業和農業分離的格局。農業龍頭企業是融合工業與農業的有效載體。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破解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的有效途徑。諸城決策者對農業龍頭企業有著準確的角色定位。 
    為加快膨脹擴張現有龍頭企業、培植發展新的龍頭企業,諸城市近幾年不斷從土地、資金、稅收、加工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實行市級領導包靠重點龍頭企業責任制,及時研究解決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把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的情況,作為硬指標列入對鄉鎮(街道)的考核,增強各級發展龍頭企業的責任感和壓力感;重獎為農業產業化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激發企業家的創業積極性。目前,該市發展起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2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220多家,諸城外貿、得利斯、萬年食品3家企業被列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下,全市70%的農產品得到了就地加工轉化,70%的農民參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收入的70%來自于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形成了工業帶動農業、農業支持工業、一、二產業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企業入村引導生產要素自由流通 
    在枳溝鎮喬莊村桑莎制衣分廠記者看到,這個城區企業“伸腿”到鄉村建設的占地100畝的加工分廠已是機聲隆隆,生產熱火朝天,使該村及周邊村800多名婦女在家門口實現了“進廠就業”。龍都街道楊春社區王家屯村楊春工業園在該村的設立,不但消化了當地勞動力,而且帶動了周邊服務業的發展,不到兩年的時間,這里已經發展起兩個生活超市和4個小型飯店,均由當地村民經營,為他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工業反哺農業、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有強大的工業做支撐。目前,全市已發展起汽車、食品、紡織服裝、建筑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以及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木器家具等潛力產業。工業產業集群和骨干企業群體支撐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帶動全市70%的村(居)、80%的企業協作配套。近年來,諸城市把城區企業向農村延伸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激勵等措施,推動有條件的城區企業將生產鏈條延伸到農村;鎮村主動承接城區大企業的轉移,積極融入工業主導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配套協作項目,形成了城鄉一體的產業鏈條,促進了城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據統計,現在諸城市已有100多家城區企業向農村延伸,鎮村為城區骨干企業配套的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500多家,有10萬多名農民在家門口變成了工人。在引導城區企業向農村延伸的過程中,該市已有90多家城區企業全部退出中心城區,騰出土地2300多畝發展服務業,規劃建設了230多棟高層樓宇,既改造提升了城區的傳統服務業,又為金融、現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鎮域經濟強壯“關鍵節點” 
    成立舜域和舜邦兩家市級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和兩家鎮級區域性擔保公司,是諸城市完善城鄉信用擔保機制,強壯鎮域經濟的有效措施之一。 
    鄉鎮一級直接面對農村,處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最前沿,既是連結縣城與農村關鍵節點,又是融合城鄉各類資源的重要載體。發展好鎮域經濟,對于打破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經濟一體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以玉米淀粉、紡織服裝和醫藥為主導產業的辛興鎮近期又建成了東曉高科技產業園,把原有的玉米淀粉企業不斷加長產業鏈條,開發了變性淀粉、葡萄糖等深加工產業項目,聚集了十幾家企業,使鎮域經濟發展迸發了新的活力,帶動了鎮區房地產業的發展興盛和相關公共基礎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 
    積極推動二三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是諸城市為做大做強鎮域經濟的另一重要舉措。目前,該市13處鄉鎮(街道)大都建起了特色工業園區,8處鄉鎮(街道)建起了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培育發展起了密州花卉、林家村辣椒、桃園花生等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規劃建設了辛興、昌城、舜王等特色物流園區。同時,諸城市還為保障鎮域經濟的穩步發展做了扎實的基礎工作。首先是做好鄉鎮(街道)撤并,將全市鄉鎮(街道)由原來的23處調整為13處,從而擴大了鎮域經濟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強了鄉鎮(街道)統籌發展的能力。同時,在撤并中將三處街道駐地外遷,開闊了城市發展框架,加快了城鄉對接步伐。將原來由市里審批或管理的59項內容下放到鄉鎮(街道),享受縣(市)級管理權限;擴大鄉鎮(街道)的干部管理權限,進一步增強了鄉鎮(街道)自主發展、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實行“核定收支、定額上繳(補助)、增量分享”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將鄉鎮(街道)屬以下的稅收全部留歸鄉鎮(街道),將2007年納稅額1000萬元以下的市級企業稅收劃歸所在鄉鎮(街道),增強了鄉鎮(街道)的財政實力。諸城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城鎮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記者孫曉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