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合作”模式:福建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2008-11-3 14: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4年,福建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經過四年的發展,海西從區域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從地方決策上升到中央決策。同時,國家各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紛紛出臺政策舉措,支持海西發展。從2004年到現在,平均每月就有一個國家部委或央屬企事業單位與福建省簽約。
有關專家指出,這種與國家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全面合作,共同發展地方經濟的“部省合作”模式,得益于海峽西岸經濟區這個平臺,正成為福建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并有可能以其地處海峽西岸的特殊區位,成為中國區域協作的又一個樣板。
“部省合作”與海西
今年6月18日,中國科學院與福建省政府在福州聯合簽署《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科技發展的合作協議書》,雙方約定將根據福建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中科院技術、人才、裝備和學科的綜合優勢,開展長期和緊密的科技合作。
“黨的十七大之后,福建省更明確了自己的發展定位,提出要把福建省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我們雙方的合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福建目前的發展需要科技的支持,與中科院合作能夠推動科研與經濟的結合,促進兩個先行區建設。”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告訴記者。
9月3日,農業部與福建省簽署雙方共同推進海峽西岸現代農業建設的合作協議,農業部在協議中表示將支持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福建省與國家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密集簽署合作協議,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已有52個國家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與福建省簽約,或出臺措施支持福建,或給予資源支持,或設立部省聯席會議制度。
這種“部省合作”模式起源于2004年,就在這一年,福建決策者提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經過四年的發展,“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已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共十七大報告。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部省合作”的“土壤”。各個國家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為福建出臺的特殊政策和舉措都跟海西密不可分,其中都涉及海峽兩岸相關領域的合作。
“國家部委紛紛與福建簽約,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不能簡單視為對福建的厚愛和傾斜,而是海西發展后勁正被普遍看好。”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開明說。
事實上,正是海西的客觀存在,在區域經濟的條件下,加上福建對臺的特殊地位,海西的優勢正在進一步顯現和發揮,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構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前沿平臺的新作為,使海西再立時代潮頭,成為全國、全球矚目的地方,海西效應日益凸顯,成為國家各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創業建功的有效平臺。
“部省合作”效應開始顯現
今年5月,我國“四縱四橫”鐵路客運專線之一的溫(州)福(州)鐵路福建段正式開始鋪軌,年底將全線貫通,溫福鐵路預計比原計劃提前8個月竣工。溫福鐵路建成后,閩浙兩省間的距離將大大縮短,福建往上海方向的運輸時間隨之縮短,福建往長三角的鐵路動脈將直接疏通。
明年,福(州)廈(門)鐵路將貫通,緊隨其后的是龍(巖)廈(門)鐵路、廈(門)深(圳)鐵路和向(塘)莆(田)鐵路。目前,福建已擁有4條鐵路出省通道,總里程超過1600公里。今后幾年,福建平均每年將交付1條高等級鐵路新線。到2020年,福建省鐵路總里程將達到4000公里。
“這兩三年內動工建設的鐵路,比福建之前鐵路總里程都要長,這僅靠福建自身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快速鐵路網對福建發揮港口資源優勢、布局臨港工業具有重要意義,福建的發展后勁正在重拾。”王開明說。
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惠剛說,福建境內鐵路建設快速推進,主要得益于“部省合作”建設鐵路的新模式。
中國“部省合作”修建鐵路的新模式發端于福建。2004年12月,鐵道部與福建省就福建境內鐵路建設有關問題進行會談,簽訂會議紀要,部省合力推進溫(州)福(州)、福(州)廈(門)、廈(門)深(圳)等鐵路建設。根據紀要精神,東南沿海福建鐵路公司2005年6月掛牌成立,按部省出資比例,選舉產生了董事會、監事會成員,聘任了經理層人員,建立起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公司采用“建設-運營-籌資還貸”三位一體的建設管理新模式,投入運營。
朱惠剛表示,3年多以來,依照與福建省的合作模式,鐵道部也與其他省區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吸納了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社會資金參與鐵路建設,鐵路建設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鐵路建設之外,國家部委還支持在泉州建設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對臺專題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文化部決定把福建建設成為國家級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國家林業局批準設立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工商總局首次專門出臺政策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并與福建省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部省合作”為跨省區域協作探路
長期研究福建發展的北京拓維研究院院長王毅認為,“部省合作”模式在福建的積極嘗試,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關系密切。福建面對臺灣,又地處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經濟發展的腹地很小。因此,福建的發展必須走出福建,“部省合作”模式推動了福建發展空間的擴大,增加了福建的資源稟賦,推動福建跨省區發展。
“隨著未來祖國大陸與臺灣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兩岸必然走向‘海峽經濟區’。‘部省合作’放大了福建的政策空間,聯合各個國家部委和央屬企事業單位,跳出福建一個省對臺交流合作的局限。”王毅說。
王毅認為,福建省積極實踐的“部省合作”模式,促進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內的制度創新,加快產業化進程,并將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由部分納入中央決策向完全納入中央決策進程。由此,海峽西岸經濟區有望成為中國區域協作的又一個樣板,為中國地方經濟發展探索新路徑,為國家解決類似跨省區區域協作積累經驗。(新華社記者 康淼 福建日報記者 潘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