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面對危機:轉“危”為“機” 信心是金

2008-11-3 13: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危機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機會,我們應該將此次外來沖擊作為調整和發展的契機,轉“危”為“機”,加快發展自己,把危機提供的機會充分利用。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正愈演愈烈,其波及面之廣、破壞力之大、性質之嚴重,是上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來所未見。世界經濟由此被拖入經濟衰退的泥沼,作為全球經濟體系重要成員的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已初步顯現。 
    在股票市場上,上證綜指一度跌破1800點。大中城市一路走高的房市也陷入了低迷,消費者的購房信心嚴重不足。與此同時,由于美、歐市場不振,需求下降,我國的出口企業特別是沿海地區的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一批中小企業由此面臨生存困難。這也就難免造成人們產生一定的心理恐慌,進而擔心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三季度全國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3.8,分別比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11.0點和19.2點。鑒于次貸危機的影響遠未結束以及人們對于未來經濟蕭條的心理預期,對中國經濟發展缺乏信心也在情理之中。但仔細推敲中國經濟的表現及其發展后勁,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要理性看待經濟增長減速。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減速固然與出口下降等因素有關,但一些短期影響也不容忽視。如,奧運期間出于交通、安保、環保等方面的需要而對人流、物流和建筑以及重化工企業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出的增長。因此,短期統計數字很難反映宏觀經濟的真實走勢,更不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拐點”的證據。而我國經濟的增長質量依然良好,突出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仍有較快增長。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4.8%,高于上年同期3.4個百分點。在這種持續增收的支撐下,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7886億元,同比增長22.0%,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再從中國出口結構來看,出口商品中主要是日用品和普通家電產品,其收入需求彈性較小,因此盡管西方進口國經濟衰退,進口的動力下降,但對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需求的減少也是有限的。經濟再衰退,收入再下降,這些發達國家的消費者過日子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也得購買。盡管今年前三季度出口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22.3%的出口增速仍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講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大可不必擔心,更重要的還在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后勁仍十分強勁。 
    首先,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持續增加,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在解決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現在進入重點解決行與住等較高生活需求階段。由此帶動汽車、房地產等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更加長久、持續的發展動力。 
    其次,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的加速期、城市化的擴張期和信息化的推進期。由這“三化”而釋放出的經濟效率、市場空間和新的經濟成長點將進一步促進產出的增加和新型產業的崛起。 
    再者,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要素條件依然充足。目前,20多萬億的居民儲蓄、近30萬億的企業和機構存款、1.9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加上每年700多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共同構成了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本來源。同時,農村還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廉價豐富的勞動力優勢依然明顯。另外,發達國家在國內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許多成熟技術需要向外轉移,這就為我國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技術條件。 
    危機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機會,我們應該將此次外來沖擊作為調整和發展的契機,轉“危”為“機”,加快發展自己。一是,政府要積極應對,著眼擴大內需的基礎上,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促進房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增加社會保障投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為城鄉居民擴大消費解除后顧之憂。二是,國內企業要積極走出去,通過并購、參股等一系列商業運作拓展海外市場。當前,美國的金融業面臨資金困境,不得不向我們放開這一領域,對于受危機影響較輕、現金充裕的中國銀行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三是,在國內要借助這次機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鑒。上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沉重打擊了嚴重依賴外來能源輸入、高能耗的日本經濟。痛定思痛,日本大力推廣節能技術,調整產業機構,迅速實現了國民經濟的省能源化。等到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時候,日本經濟幾乎未受影響,反倒以此為契機,“日本制造”開始行銷全世界。 
    綜觀之,面對危機我們不必驚慌失措,只要保持信心,就能夠把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把危機提供的機會充分利用,進而開創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文/韓保江 竇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