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距離“總部”還有多遠?
2008-11-3 13:3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邊是廣州,南邊是深圳,夾在廣深兩個大都市之間,東莞也提總部經濟。有意在珠三角設立總部的企業,肯定免不了會將東莞和廣深進行對比。
一邊是轉移勞動密集環節,一邊是留住研發和銷售,如何防止在轉移過程中總部不會流失,同時又有新的總部從別處遷來,都將是東莞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發展總部經濟,有人為東莞這一做法叫好,也有人認為東莞是在做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不可否認的是,總部經濟作為國際分工的高端環節,是總部企業充分聚集,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強力帶動和輻射作用的經濟形態,具有知識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集聚帶動作用大等顯著特點?偛拷洕殉蔀槌鞘懈偁幜同F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對于東莞來說,加快發展總部經濟,承接國際制造業和服務業高端環節的轉移,有利于推進東莞城市升級,在更高層次融入全球經濟。加快發展總部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組織結構創新相結合,有利于加快產業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升城市的服務功能,增強服務區域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有力地促進東莞的科學發展。
那么,東莞到底該如何發展總部經濟,本報約請專家對東莞總部經濟戰略進行把脈,并力求開出“藥方”。
■專家把脈
丁力(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切忌盲目發展各自為“鎮”
總部經濟的核心是生產性服務。東莞應該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的總部經濟,包括區域總部和服務終端。從城市定位出發,留住本土企業是關鍵。
東莞不是香港。香港之所以總部經濟發達,是因為稅收低、法制完善、金融服務發達,國際航運等配套設施便利,但是東莞的優勢是大量廉價勞動力,適合做“后廠”,不適合做“前店”,這是由其產業基礎決定的。丁力認為,雖然香港的生產成本比較高,但是總部經濟不追求低成本。
港企的“前店后廠”———前面的香港只是接訂單,后面的東莞只管生產,根本沒有技術研發團隊,更沒有所謂的“總部”。有些國人對“總部經濟”認識不甚明確,豐田汽車在北京有所謂的“中國區總部”,但這個總部的功能只是處理消費者投訴等事務,真正的豐田總部在東京,那才是豐田汽車的決策中心。
跨國企業看重的是產業的戰略制高點,而這是東莞相對欠缺的,目前有些地方以發展加工貿易的慣性思維盲目跟進,斥巨資建立園區引進跨國企業總部,這很可能是一廂情愿。東莞發展總部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考慮香港以及廣州、深圳的因素,與這些地區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互相補充,而不能盲目地自求發展,不考慮全局。
丁力還指出,現實比想象更不樂觀,東莞的“總部經濟”之夢遠比想象中進展更為艱難,F階段切忌盲目倡導發展總部經濟,導致各自為“鎮”,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專業市場等遍地開花,要切合本地實際發展。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等總部經濟,需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必須打破傳統的行政壁壘,建立起統一的終端服務市場。
林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
發展廣義總部經濟
如何界定“總部”的概念?只是理解總部為公司注冊地,太過狹隘。公司的職能中心,包括研發中心、財務中心、營銷中心等,廣義上都是“總部”。雖然是職能總部,但同樣可以影響周邊地區,形成全國影響。
林江認為,一上馬就搞質的東西,直接引進外地上市公司的注冊地總部,有難度。東莞是二線城市,要從城市定位出發,發展廣義總部經濟。在留住本地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來企業的職能總部或區域總部。
東莞建立產業轉移園,就是為了建立總部經濟,但現在存在兩種理解。原來在東莞做工廠開車間的,在東莞扎根這么久,對東莞已經有感情了,政府此時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引導這些企業把總部留在東莞,把企業的生產加工環節定向轉出東莞,這是比較現實可行的。另外一種理解是,東莞將仿照香港,建立一個以總部服務業為中心的城市,這個目前還難以做到,執行起來難度太大。
總部經濟需要建立一個成套系統。林江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假如東莞要發展動漫產業,請一個才華橫溢的畫家過來,他可能會沒有靈感,因為氛圍不適合搞創作。即使水平高,作品也只是流于工筆和技術,沒有實際的情感和生活體驗,難出大作。即使佳作出來,后續還需要相關IT產業的設計、加工和創作,只有完善的配套產業才能發展動漫產業。而目前東莞就不具備這樣的成套系統。
因此總部經濟的發展邏輯,是不可能由機構來帶動的,必須先有氛圍營造,再有人才引進,然后才是機構植入。沒有環境,沒有氛圍,沒有思想的創新,沒有人文的烘托,就難奢談總部經濟。
林江指出,發展總部經濟,要處理好鎮街和市一級的關系。鎮街高度分散,很容易亂套,導致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不可行也不可能形成這么多的總部。同時在現階段,東莞不應固守單一的出口導向型經濟,而應該積極推動出口轉內銷,讓產品行銷內地,在國內市場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尊重。這才能吸引外地大企業把總部遷進來。
李立勛(中山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要與廣州深圳差異化發展
李立勛曾著文指出,東莞發展總部經濟,不但著眼于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入駐,更要著眼于民營企業總部的入駐。在珠三角范圍內,東莞總部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總部經濟面臨著“北廣州、南深圳”的直接競爭,處于夾縫中生存的狀態。這就要求東莞發展總部經濟要做好自身的定位,與廣州、深圳之間差異化發展。東莞在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分支機構和地區總部的同時,更應創造條件集聚國內、本土民營企業總部。
李立勛還說,東莞發展總部經濟應結合東莞的城市升級和產業轉型,著眼于東莞由純粹的“生產基地”發展模式向“總部———生產基地”發展模式的轉變。長期以來,東莞的經濟是以香港為代表的外源型經濟為主,其大部分外資企業都是來自香港的以紡織、制衣、玩具、小電器等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中小制造業。港商把企業的定貨、定樣、核算、運銷等經營管理業務留在香港,而把加工、制作、裝配等搬到東莞,所以東莞外源型經濟的總部職能主要是由香港承擔。
隨著東莞城市升級、產業升級進程的加快,東莞市通過引導人口和產業向主城區、支點城市和重點發展地區集中,以增強城市的集聚功能。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都促使著東莞由過去單純的“生產基地”向“總部———生產基地”轉變。而東莞主城區、松山湖科技園區等具備優先發展總部經濟的重點區域,是促進東莞由“生產基地”向“總部———生產基地”模式轉變的先導地區。
■案例分析
王老吉:總部遷出東莞
2008年8月,王老吉總部正式確定設在北京。8月5日,“紅罐王老吉”生產商以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宣布,加多寶集團已經確定北京是將來加多寶內地總部的所在地。位于北京的一個該廠作為香港加多寶集團投資的企業,地址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多寶公司總部遷往北京,而生產基地則暫留長安。
長期以來,由于“紅罐王老吉”產品是從東莞長安的第一家企業發展到全國多家企業的,所以人們習慣地稱長安是“紅罐王老吉”總部,是“紅罐王老吉”創業發源地。但事實上加多寶集團注冊地是在香港。
如今,東莞總部已成歷史。加多寶集團傳訊部經理田威表示,現在加多寶公司大了,北京是一個大都市,是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符合加多寶的戰略眼光。
●分析
“王老吉”這種企業需要大量的營銷、生化、策劃、服務類高端人才和像北京這樣的高端市場,而東莞給不了它這些。它的離去,為東莞打造“總部經濟”敲響了警鐘。
智通人才:總部扎根東莞
智通人才是東莞土生土長的本土企業,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成立于東莞莞城,依托東莞龐大的制造產業和外來人口最為密集、流動性最大的打工群體打下根基。爾后,收購安達盛、兼并騰龍、鎮區擴張。今天,智通人才已經在省內中山、佛山,省外湖南、陜西都有了它的“地盤”。
●分析
智通人才這樣的“總部企業”有強烈的依賴性,如果不是東莞的千萬人口之眾和萬家制造企業,智通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這樣的企業是不會輕易把總部遷到別處去的,因為它的根就在東莞。
臺達:在莞設立研發總部
臺達在東莞設立200人的電源研發隊伍,令人眼前一亮。臺達是東莞電子產業中的旗艦型企業,并以東莞為基地向江蘇、天津、安徽、湖南等地擴展。1992年,來自臺灣的電子企業臺達,在剛開通的石碣大橋邊一座小樓房里投資幾十萬元設立了仲權電子廠,邁開了其在祖國大陸辦廠的第一步。但是東莞依然是臺達電子在大陸的“大腦”,2007年開始,東莞的電源研發部門成立。整個公司研發人員1000人,目前在東莞大概有200人。它的策略是將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研發逐步移到東莞,在臺灣發展高端技術研發。
其負責人曾紀堅表示,臺灣有人擔心這會導致“產業空心化”,但他認為只要不是機密核心的技術,大可放在東莞,以低廉價格聘用大陸豐富的人力資源。事實上,臺達把研發中心轉向東莞,也是為了順應東莞升級的號召。
●分析
這或許是東莞產業升級的一條通衢,也是東莞發展總部經濟的成功探索。作為臺達在大陸的總部,它同樣擁有總部經濟所需要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同時又吸引了大陸在電子信息產業的研發人才,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對東莞和臺灣的未來均善莫大焉。
■最新進展
宏威:將總部從香港遷到南城
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繼去年底在東莞增資3000萬美元后,目前又將香港總部搬遷到東莞南城。宏威總部來莞被輿論認為是給東莞“總部經濟”的夢想注入了新的力量。
宏威是中國內地目前唯一一家致力于光盤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外商獨資企業。此前該公司總部設在香港,部分研發和生產在東莞。
“由于東莞在人工、材料成本上有優勢,在與東莞磨合七八年后,宏威從去年就計劃將企業總部由香港搬到東莞!焙晖居嘘P人士說,宏威總部的搬遷并不是一時起意,而是經過公司內部高層多次研究后決定的,這意味著宏威要在東莞建立一個新的內地總部中心。
據了解,隨著東莞的發展,宏威已經在東莞建立了完備的生產基地和形成了公司的主力研發團隊,以致此前很多機構以為宏威的總部就在東莞,但是實質上并不是,此次總部的搬遷,他們將把現香港總部的研發部門和行政、財務等資源全部搬遷至東莞,香港將轉型成一個銷售窗口。
對于搬遷的原因,宏威方面解釋說,隨著內地勞動成本的上升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我國必然走向節能環保和產業結構向高增值產品轉移的道路。增值產品往往也是高科技產品或通過復雜制程去完成的產品,需要專用裝備去完成。政府引導產業升級的政策初衷便是出自于此,這也給宏威公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厚街:優先解決總部型企業用地
作為東莞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試點鎮,厚街鎮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近日,厚街鎮經貿辦透露,厚街鎮班子成員將直接掛鉤重點扶持的80家企業,制訂總部企業扶持措施,幫助企業創名牌與融資。
據介紹,對符合總部企業資格的企業,按其納稅額中該鎮稅收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獎勵。對成功引進總部企業者,也給予一定金額的一次性獎勵。同時還實行重點企業傾斜政策,對總部型、科技型、創稅型企業,落實專人專項負責制,優先幫助企業解決發展用地、招聘人才等問題,使企業能盡早上馬、快產出、高效益。
據了解,東莞著名品牌富民商業街繼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后,二期工程得到迅速跟進,初步選址位于一期商業街后面的原富茂鞋廠舊廠址。希爾頓大酒店、世界亞洲鞋業總部基地等一系列鎮屬重點項目縮短了上馬時間,其中希爾頓大酒店用地將在年底落實土地審批。
厚街在積極引進企業總部和具有研發實力的企業的同時,并鼓勵企業在厚街設立研發部門、成立研發中心。目前厚街具有研發實力的外資企業已經達到30多家,比去年增多了一倍,TTI、“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等一批總部型企業,已計劃或已確立在厚街成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