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大面積違約現象應警惕!
2008-11-3 10: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刊評論員 洋湛
在國內普遍對出口訂單減少而發愁之際,接單執行中內外貿大面積毀約現象,同樣值得警惕。特別是近些年價格暴漲的一些商品。
例如進口鐵礦石,把持世界鐵礦貿易量七成的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等三大礦山巨頭,掀起的全球性漲價風潮,促使價格翻番上漲,同時也引發價格泡沫形成。進入今年3月份,國內礦石預期價格看好價格翻倍,山東地區每噸曾漲到1750元,其他地區每噸也在1500元以上,國內礦石貿易商接收礦石采購訂單大增。然而,進入7月份之后,由于奧運會期間一批鋼廠停產或減產,鐵礦石需求下降,價格開始下浮,直至如今鋼市不振,鋼廠下半年普遍虧損,停產、減產面積擴大,鐵礦石價格一降再降,直至跌落到高位的一半,港口貿易礦石無人問津,外貿訂單毀約現象不斷發生。
一般講,外貿礦貿易商收取客戶10%~30%定金,以防執行中違約。但當前鋼材、鐵礦價格成自由落體式下降,委托訂貨一方難以招架,即便白交違約金也比收貨干賠劃得來,索性違約,也使已經向外礦下訂單的委托方亂了陣腳。“他們違約,我們坐蠟,礦石進來我們賠慘了,不但出不了手,還要交高額港存費。”國內知名貿易商說。
無獨有偶,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我國鐵合金業同樣面臨外商毀約問題。廠家和商家執行出口發貨后,對方進口商以終端用戶不給錢為由拖欠貨款。“我們相信對方確實有困難,因為不少是多年合作的老客戶,但不排除其中的惡意欠款。貨款收不回來,我們也無法經營下去。”西北一家鐵合金廠銷售人員說。
如何避免此類現象蔓延?一些外貿人員認為,國內委托訂單我們要到實地查詢委托方資信情況,分析其經營狀況,認定有把握后執行;國外訂單比較復雜,在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情況下,一些遭受危機打擊的國家一般沒有大單,如果有大單出現,要高度警惕,寧可接一些小額訂單,不去冒險,而快接快結,避免夜長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