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長三角現代服務業戰略建構的初探

2008-11-28 9: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面對國際服務業向我國轉移步伐加快的新機遇,面對全國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新態勢,長三角地區應科學地制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戰略目標,這是提高長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增強長三角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舉措,也是爭創長三角地區發展新優勢的緊迫要求。

  一、重點發展為制造業配套的生產服務業

  為制造業配套的生產服務業主要包括現代物流業、科技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商務服務業等。為此,應有側重地發展相關行業。

   (一)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長三角地區應加快立體化大交通體系的建設,整合長三角海、陸、空“三港”物流資源,建立物流發展戰略聯盟。為此,必須大力發展長三角地區的國際機場和大型機場空港物流;重點發展洋山港、外高橋與“長江港口群”以及長三角南北兩翼的寧波、舟山、連云港、南通等“海港群”的河海港物流,加速形成“樞紐港”和“喂給港”的組合態勢;加快發展高速公路、鐵路等“陸口”物流;盡早規劃并建成長三角“組合港”之間便捷的快速交通網絡;重視耗能少、污染少、運輸成本低的長江“黃金水道”以及內河水系的作用,深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加緊構筑長三角的水運體系網絡。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應注意強化鐵路、公路、海運、航運、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配套和功能分工,加快構建快速便捷、貨暢其流的融集散與分運于一體的物流支撐體系。通過縱橫交錯、通江達海的現代化快速交通網的構筑,實現把長三角區域內的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個小城鎮全部納入“3小時都市圈”的互通目標,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覆蓋長三角地區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統,以上海航運中心建設為核心,構筑與長三角各貨物集散樞紐統一聯網、與國內外主要物流信息節點相互銜接的公共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實現智能標簽在陸海空口岸及各物流集散節點的普及應用。同時,加快建設長江流域集裝箱多式聯運體系,完善長三角地區與上海口岸信息交換和多式聯運的信息服務功能。促進長三角物流信息資源的共享和物流網絡的互通互聯。這樣,通過長三角各市共建物流平臺、物流網絡,建立起覆蓋長三角地區的配送信息平臺,如同電子票務中心那樣,形成電子配送中心,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并以此為紐帶,探索組建雙方或多方參與的股份制物流企業,推動外貿代理、貨運代理、物流代理企業遍布長三角,并盡早把上海的“大通關”擴展到整個長三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綜合物流中心、專業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撥中心,整合物流網絡,以網絡化原則發展“專線配送、專戶配送、專項配送”。長三角地區還應著力培育連接城鄉、輻射全國、融入國際的大型化、高檔次的產品交易市場,促進批發交易與物流配送的一體化發展。同時,還要合理整合區域內的物流資源,從戰略性和效益性的角度認識物流資源布局的重要性,實現科學合理的物流資源的定位和布局戰略,明確物流體系中各方功能的運作主體,按市場化充分競爭與集約化平臺整合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消除物流業同構化的簡單重復現象,形成長三角物流業互補共生、錯位發展的理想格局。

  (二)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

  要推進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進程,必須要建立健全社會化的科技服務體系,推動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科技服務的產業化。為此,必須大力發展技術開發及轉移、科技信息及咨詢、知識產權及認證、技術轉讓及交易等科技服務業;積極興辦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加強區域性和行業性生產力促進機構以及科技創業服務機構的建設,促進鄉鎮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有效發揮長三角技術“藍領”集中的優勢,加緊建立生產型企業的技術服務公司,既為長三角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提供技術和管理服務,又為這些人員的就業拓展新的空間;努力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增加對創新創業的資金支持的力度;建設公共科技平臺,尤其要加緊建設國際科技開發的亞太地區平臺,主動接受國際先進技術的轉移,并通過這一平臺輻射整個長三角,提高科技資源社會共享的程度。使長三角在科教資源開發與利用方面形成互補、共享和共建的格局。

  (三)加速發展金融保險業

  長三角各中心城市在金融開放步伐上形成的明顯的梯度格局以及客觀上既定的地域聯系,使得長三角的金融合作相比其他地區而言,具有相對更為有利的合作條件和更為迫切的合作要求,應將區域內的金融聯動作為長三角金融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開步之作和主攻方向。長三角地區應不斷優化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積極配合國家金融宏觀調控部門和監管部門,加快形成金融產品創新中心、金融市場交易中心和國內外金融業界集聚中心。加快金融開放步伐,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發展新興金融業務,特別要努力吸引外資銀行來長三角設立分支機構,探索建立中外合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長三角可以聯手發展投資公司,對重大建設項目實施信托融資,或實施股份融資,或發行企業債券融資,以真正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同時,要大力發展地方金融保險業,積極組建長三角的地方銀行和保險機構,進一步發揮長三角地方金融機構的能動作用,如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浙江浙商銀行、江蘇銀行以及各地區信用社等,積極探索地方銀行的戰略聯盟。以此為基礎,盡快聯合組建長三角現代金融研發中心,共同研究國際資本走向及其連鎖效應,防范金融風險,共同探索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的路徑。并聯合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便捷的金融結算體系和融資租賃擔保中心,以不斷完善和優化長三角區域的金融環境。

  (四)努力發展商務服務業

  要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首先要大力發展會展業。長三角地區應加強與全國各類行業協會、國際會展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承辦各類國際國內會議,大力開發以國際化、專業化、貿易型為主的會展,努力培育會展業的經營品牌,經常舉辦具有產業和地方特色的常設性會展。要有重點地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型會展場館,改造提升會展業的設施水平。尤其要抓住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戰略機遇,以打造亞太地區新興的旅游會展中心為目標,積極開展長三角各地會展業的聯手合作,通過參建、聯建、互設會場、景點串聯、共同促銷等方式,使長三角的各個城市能充分共享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擴散效應。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長三角各城市之間的旅游、會展合作。應引導發展法律、會計、審計、稅務、咨詢、評估、廣告、策劃、調查、就業和勞務中介、經紀代理等商務服務業,推動商務服務產品和商務服務方式的創新。應加緊推動有品牌、有影響、有規模的律師、會計師和知識產權等各類中介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在長三角的業務拓展,特別要聯手推動已入駐長三角的國際著名咨詢機構向長三角各個城市的滲透與擴展。

  二、大力培育產業關聯度大的新興服務業

  產業關聯度大的新興服務業主要是指信息服務業、大文化產業、房地產業等。要大力發展、努力培育這些關聯度大的新興服務業,必須采取以下發展戰略:

  (一)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

  長三角區域合作的前提是信息共享,長三角地區要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必須要加大信息資源整合的力度,應通過建立長三角公共信息平臺,讓信息共享共用,以有效克服不同行政區劃所帶來的一些障礙。在知識經濟、信息網絡時代,信息共享所帶來的增值效應是巨大無比的。長三角地區的信息化合作意義重大,首先,共性系統,共同研發,有利于降低各自的開發成本,有利于加快產業集成;其次,共享市場,共同拓展,有利于各施其長,從而促進地區內IT企業的一體化發展;再次,共用系統,共同維護,不僅經濟,而且可以擴大系統的效益和效率;最后,共享經驗,共謀發展,可以提升每一個城市單打獨斗的技術水平。長三角要構建大城市群,就必須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共同構建長三角大城市群的網絡系統。在大都市圈系統中,逐步實現信息資源的相互交互和共享、大型項目的統一招標和投標、人才技術的互相流通和交融,避免城市信息化的重復建設。

  (二)大力發展大文化產業

  長三角地區要大力發展大文化產業,必須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落實文化產業政策,引導社會力量投資文化產業,可以聯合組建“長三角傳媒公司”、“長三角文化娛樂公司”和“長三角出版公司”等,專司長三角的文化互動,并通過這些操作載體組織在長三角乃至在國內外的巡回展演、巡回放映、慰問演出、文化交流,服務長三角,輻射至全國。長三角要聯合開展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項目,如吳歌、吳語、蘇繡的聯合申報工作,要加快培育領軍性的文化產業集團,打造文化品牌,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文化生產與服務的基地。加強長三角地區文化政策協調,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統一、有序的文化市場環境,為長三角地區對各類文化市場經營主體實行統一市場準入、統一稅費、統一市場規則提供方便、創造條件。大力推進人力資源的配置式開發和內涵式拓展,積極發展教育培訓業,支持高校和職業技術學院興辦各種非學歷教育,全面加快教育的對外開放,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國際化合作的步伐,構建覆蓋長三角的遠程教育平臺,吸引國際知名高校實施品牌入股或來長三角合作辦學,擴大境外留學生的培養規模,建立中外合作、企業聯辦、民辦等多種所有制的辦學體制。積極發展競賽表演、健身娛樂、體育培訓、體育彩票、體育傳媒等體育產業,大膽探索體育設施場館多元化投入、市場化經營的新路子。

  (三)大力發展旅游業

  長三角地區要大力發展旅游業,必須以建設長三角旅游特色區域為目標,整合長三角旅游資源,拓寬旅游服務領域,把旅游業打造成長三角服務業的特色產業。以“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有機融合為方向,把景點建設與生態、商貿、會展建設統一起來,把旅游觀光與休閑度假、購物娛樂、商務活動結合起來,使旅游產業鏈得到有效延伸。長三角地區應加強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旅游線路的設計,培育旅游品牌項目,積極發展特色旅游。應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建設,加大旅游整體形象的宣傳和推介力度。加強旅行社和旅游飯店建設,促進旅游業國際化的進程,加強與國際旅游機構特別是大型連鎖企業的合作,提升長三角旅游業的經營和服務水平。要盡快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進行對外的聯合促銷,形成和完善大區旅游接待體系,提高長三角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大力推進長三角區域旅游的協同發展。當前,發展長三角旅游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區域經濟利益與各行政區利益、各部門利益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這需要突破行政區劃和行政級別的界限,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構建適合旅游業發展的旅游市場體制和機制。

  (四)要大力發展房地產業

  長三角地區應繼續積極有序地發展房地產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規范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行為,擴大房地產的有效需求。要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給體系,把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作為重點,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和以中小戶型為主的普通商品住宅。提升商務樓宇規劃建設的檔次,并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提高綜合服務能力。與此同時,要注意加快工業標準廠房建設,培育工業房地產市場,并力促與房地產業相配套的物業管理同步得到規范發展。

  三、全面提升滿足民生需求的傳統服務業

  (一)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業

  在發展現代流通業的過程中,應注意適應社會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運用現代服務技術和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倉儲式超市等新型流通業態;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工程;完善網點規劃布局,形成以大型購物中心為骨干,以連鎖超市、專賣店、便民店為特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銷售網絡;要聚合長三角各地優勢,優化投融資機制,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內商貿企業的相互投資、兼并和資產重組。可選擇兩省一市接壤地區,建立多元化投資的特大型“長三角商品采購中心”和“長三角商品展銷中心”,并進一步發揮“工博會”、“小交會”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使之成為國內外商貿集聚地和定單中心。要建立長三角的品牌和知識產權聯合保護機制,把商貿發展與保護品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有機地融合起來,形成長三角特有的商貿文化。

  另外,要支持品牌和老字號餐飲業的快速擴張,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餐飲龍頭企業,提高餐飲服務和管理的水平。

  (二)加快發展居民服務業

  長三角應形成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現代社區服務發展機制,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健全社區服務網絡,創辦社區服務中心,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社會化的社區服務體系。要加快發展養老幼托、家庭醫療、家庭教育、清潔衛生、保養維護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務,圍繞社區衛生保健、公共餐飲、文化教育體育、綠色回收、保潔保安等服務領域,積極推進公益性服務的市場化,培育新的社區服務增長點。強化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的組織服務功能和社會保障服務。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加快農村生產生活服務體系的建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建設中心村,促進農村人口的集中居住,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農村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搞好進城務工人員的組織和就業培訓服務。

  綜上所述,面對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新態勢,長三角發展現代服務業應堅持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并舉,通過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互動并進,依靠改革開放、科技進步、政策創新、項目帶動,重點發展為制造業配套的生產服務業,大力培育關聯度高的新興服務業,全面提升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服務業,形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格局,實現總量穩步增大、布局相對集中、結構明顯優化、功能大幅提升,保持在全國服務業發展中的領先地位。從而為長三角地區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注入活力,提供動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