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環境險惡中國出口“危”“機”并存
2008-11-27 15:0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世界貿易正遭受沉重打擊。世界銀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貿易規模將在明年出現26年來的首次縮水。從發達國家到新興市場國家,消費者捂緊錢袋、外貿信貸緊縮都讓出口商們一籌莫展。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日前對記者表示,未來三年內中國出口受到影響已成不爭事實,但境遇要好于大多數其它亞洲國家,其在中端技術領域的出口優勢將得到加強。 發達國家高端出口受挫
在這場全球性貿易“嚴冬”中,以出口為經濟增長主要發動機的日本成為到目前為止的最大輸家。數據顯示,10月份日本出口同比下降7.7%,為7年來首見,這對于剛剛宣布陷入衰退的日本經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這其中,日本對歐美等富裕國家的出口下滑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過分恐慌,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存在對歐美需求大幅削減的預期,另一方面是這種局面已持續了一段時間,事實上2007年日本對北美地區的出口增長就已近乎停滯。
真正讓人擔憂的是日本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下降。在處于風暴中心的歐美經濟急轉直下的同時,受危機沖擊相對較小的新興市場國家曾被認為是全球貿易的一處避風港。過去幾年中,日本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依賴越來越大。2007年日本對拉美和非洲出口分別增長了25%和22%,對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更是占到其總出口的50%,增幅為12%。現在,發展中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正日益顯現,出現了集體經濟放緩的跡象,出口需求亦大幅收縮。數據顯示,10月份日本對亞洲其他地區出口下降了4%,對中國出口也出現了三年來首次下滑。
除日本外,歐美發達國家在國內經濟已紛紛陷入事實上衰退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出口增長放緩的事實。世界銀行預計全球貿易2009年將下降2.5%,為1982年以來首次下降。已經宣布陷入衰退的德國出口受挫嚴重。歐美發達國家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昂貴、高端產品,而市場對這些商品的需求是非常彈性的,比如德國的重機械出口和日本的汽車出口近期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后者10月份降幅達到15%。
新興市場國家受惠“土豆效應”
發達國家境遇慘淡,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商又將面臨何種命運呢?過去十年中,新興市場國家因向全球供應廉價商品而實現了出口貿易的飛躍發展,其在全球貿易中所占份額亦突飛猛進。這幫助新興市場國家迅速積累財富,但也導致其對出口依賴度的急速加大,削弱了個別國家對外部風險的抵御能力。所幸,有專家認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商們或可受惠于“土豆效應”而在本輪危機中求得自保。所謂“土豆效應”即指在蕭條面前,因為部分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導致后者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在這種形勢下,有著低成本優勢的新興市場國家仍將保持一定的出口競爭力。目前,許多亞洲國家都是沃爾瑪等歐美平價超市的主要供應商,而沃爾瑪宣稱其10月份零售增長占到全美除汽車和餐飲業外零售增長的一半,表明“土豆效應”正在發揮作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人們對廉價商品的青睞可能會幫助上述新興市場國家保持出口上揚,但是貿易信貸緊縮正成為這些國家出口商們面臨的新問題。不同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商高度依賴貿易信貸獲得融資,而這一市場目前正受到全球流動性緊缺的嚴重沖擊。據世界銀行預計,目前全球貿易信貸市場的過剩需求高達250億美元,而向該市場提供貸款的銀行卻仍然奉行“現金為王”的原則,致使很多資質良好的出口商苦于“告貸無門”。據悉,世行已經召集全球主要出口信貸機構和銀行開會,試圖恢復貿易市場的信貸融資。該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更在其30億美元貿易工具計劃框架內將可用貿易擔保的上限上調一倍。為幫助國內出口商渡過融資難關,各國政府也紛紛出臺政策。印度儲備銀行就加大了針對貿易信貸的流動性投入,將銀行可以以優惠利率提供的出口信貸再融資貸款規模上調至45億美元。
中國保持中端技術領域出口優勢
面對不容樂觀的外部環境,中國出口面臨的挑戰已經引起國人重視。但是,相比于亞洲其他國家,中國對出口的依賴程度還很健康。2006年,中國經濟只有30%的總需求來自海外,這一占比是亞洲地區最小的,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海外需求占比分別為40%、50%和60%。
除前面提到的“土豆效應”外,中國在中端技術領域的出口優勢也將助其渡過眼下的危機。王志浩認為,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威脅比較大的領域是加工貿易,因為這部分貿易受國際經濟周期影響較大,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全球經濟低迷時期都曾受到較大打擊;而占據中國出口另外半壁江山的非加工貿易則表現相對穩定,至今仍保持30%的增長,特別是在汽車、零部件、機器制造、電子產品等中國具有較大比較優勢的中端技術行業,中國正在并將繼續擴大其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未來發展將保持健康態勢。“事實上,有一些出口企業甚至希望人民幣升值,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人能和他們競爭。”王志浩在談起長沙一家機器制造企業時,如此形容其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