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概述

  該系統由7個基本子系統組成,從港口企業擴展業務、業務操作及企業管理等需求的基礎上,利用國內外計算機和可視化管理等先進技術,提供了集裝箱碼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解決方案。此系統可根據各個港口碼頭的實際情況,既可以整體應用,又可以分拆使用。

  1 系統整體架構

  

集裝箱碼頭管理系統

  2 系統網絡拓撲圖

  

碼頭管理系統網絡拓撲圖

  二、系統的總體目標

  使用計算機實時管理公司的業務,克服傳統人工操作的諸多不足,使碼頭的管理更為有效;加快集裝箱船舶的裝卸和堆場的周轉,科學、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提高各項業務的工作效率、機械運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

  能夠為客戶提供有關電子商務方面的增值服務

  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為業務部門開拓市場提供強大的系統支援

  作為企業的形象工程,全面提升企業在客戶心目中的地位,有利于業務部門新業務及新客戶的拓展

  通過對市場及公司內部信息統計分析,為企業領導者提供決策支持

三、系統的特點

  B/S或則C/S結構體系設計

  性化的友好界面、易于操作維護

  軟件系統功能齊全、性價比高

  系統擴展性好、易于升級

  本系統與其他系統間的數據接口齊全并設計方便

  支持數據交換

  能夠以新的管理思想帶動公司的BRP建設

  安全機制高

  四、系統功能

  DCTOS功能簡介:

  泊位計劃(BP):以圖形化的工具對泊位信息、船期信息、Berth Window、泊位計劃等進行管理,并對泊位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船舶計劃(SP):功能強大的圖形化、自動化船舶配載系統。用于制作集裝箱船舶的積載計劃,通過直觀的圖形化處理和計算,可方便地產生合理優化的生產作業計劃,自動產生各種BAY圖、字母圖和作業單、TDR/TPR報告。

  堆場計劃(YP):圖形化的三維立體堆場瀏覽、查詢,保障信息表達的豐富和直觀;優化的算法和豐富完善的堆場使用規則設置,自動產生進場集裝箱的場位,保障最大程度地利用堆場的空間和設備,最低程度地減少倒箱次數,協調設備的利用。

  作業控制(OC):根據生產作業計劃、堆場情況和機械情況自動安排調度作業機械,監控生產作業過程。包括:裝卸船作業監控、收發箱作業監控、海關檢查、熏蒸、堆場倒箱、修箱、PTI/PCOOL等作業監控、機械作業的信息統計。

  箱務管理(CM):對進出碼頭集裝箱的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包括Booking信息管理、閘口管理、在場箱管理、冷藏箱管理、破損箱管理、客戶信息服務、箱體軌跡追蹤以及箱動態、結存等報表管理。

  CFS管理(CFS):對集裝箱碼頭貨運站收發貨,拆裝箱全部業務的控制管理,包括:作業申請、提箱、裝箱、回場等操作的管理監控,CFS作業計費和統計分析。

  EDI管理(EDI):通過EDI傳輸平臺、INTERNET與船公司等業務伙伴之間進行遠程的電子數據交換。支持EDI國際標準UN/EDIFACT和平臺文件等多種數據格式,支持多種EDI報文種類和和多種版本。

  商務計費(BS):完成生產作業后的自動記費。具有強大的費項、費率和合同管理功能,并具有多層審計功能。根據生產作業的實際情況,自動計算和打印收費帳單,以及銷帳管理和帳齡分析等完善的統計分析功能。

  統計分析(SS):通過對碼頭生產經營數據的挖掘、分析,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采用圖形化(曲線圖、直方圖、圓餅圖等)方式表達統計分析結果。

  系統管理(SM):負責系統中用戶的建立和管理、用戶權限的管理和用戶角色的管理,同時實時監控整個系統的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