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征燃油稅會不會是一次“裸奔”
2008-11-26 12: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楊耕身
作為 “費改稅”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燃油稅改革已被各界呼吁了十余年,然而今天,12月1日前,這個利益羅網一下子被撕破了嗎?
首先來看,作為稅負公平的前提,開征燃油稅必須與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形成聯動。但處于高度行政壟斷地位并漁利多年的國內油企巨頭,要怎樣才能使它們心甘情愿地啟動屬于市場化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就在近日,有媒體直指 “中國油價遲降一天,兩大石油巨頭可多賺3億元”。如此巨大的壟斷利益誘惑,可令其不挾國有資源而自肥的天然優勢地位,真讓人難以想像到底有什么力量能促其改革之雄心,而且這項看來艱難險阻的工作又如何能在12月前完成。因此,當充斥于媒體的 “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只能姑妄聽之之時,附著于其上的“開征燃油稅”也就只能成為一種迷亂的臆想。
再看“費改稅”之難。如果未能有效實現費稅之間的扭轉,而僅僅是舊費之上更添新稅,則燃油稅難免“苛捐雜費”之嫌。而與此同時,歷數每一輛車載動的種種費用,不論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還是運輸管理費等諸多交通費用,一直為地方交通部門來征收和使用,如一律歸為稅負,進入國庫,則地方政府將如何忍受這種巨大利益損失?因此,燃油稅開征受阻,掣肘的絕不僅是油價,而是必須艱難于諸多利益矛盾與沖突的破解。何況,國家發改委的有關人士也仍然擔心,一旦征收燃油稅,很多道路的收費將被取消,在收費站工作的30萬職工可能面臨重新擇業。另外,一旦燃油稅出臺,則一柄高懸于汽車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將應聲而落,這也未必符合汽車產業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地位的做法。地方巨大的利益“蛋糕”所在,人事震蕩可能引發的社會因素,經濟保護與發展之重,皆為開征燃油稅難以繞行而必須正面的利益之重圍。
現在一些專家以國際油價降至50美元作為出臺燃油稅的一個好時機,其實中國開征燃油稅僅僅是缺少一個“油價時機”,也是因為其所不得不面對的利益之重。因此,如果不真正掃清“費改稅”漫漫征途上的各種既得利益之障,則即便真的開征燃油稅,那也無非是一次天方夜譚,或是一次突發奇想般的“裸奔”。